论文题目: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吴妤
导师: 范秀荣
关键词: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可持续发展,构建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代人类社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使得自然界的财富被索取得越来越多,随之投向周围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局部地区社会动荡,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为此,人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富有启发和很有意义的观点和思想,以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与此同时,城镇(市)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任何农业大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它不仅是地域空间意义上的超越,更是经济、社会内涵与结构的更新。当前,我国政府把“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十五”计划内容之一,这是在综合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得出的战略性选择,但在城镇(市)化的实践中却遇到了一系列主要来自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与挑战。可见,21 世纪我国城镇(市)化进程的主流应是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文明、和谐、高效的城镇(市)。 为此,本文提出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镇作为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并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深入探讨。所谓生态与循环型城镇,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循环经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非线性生产模式的产业循环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生态保障系统,以及生态高效的产业、协调的管理体制和景观适宜的环境的城镇。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日趋有序的城镇循环产业体系。 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为导论,概述了全文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篇章结构等内容。第二章,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第三章,城市化规律与我国的城镇化实践,论述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结合城市化规律提出我国大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意义和目标;第四章,生态与循环型城镇概念的提出,阐述解决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城镇(市)化的矛盾的根本性出路在于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第五章,生态与循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6 论文的篇章结构
第二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建立的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2 循环经济理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2.3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三章 城市化规律与我国的城镇化实践
3.1 城市化规律与我国现阶段农村城市化方式—“城镇化”的意义
3.2 建国后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概述
3.3 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
第四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概念的提出
4.1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城镇(市)化的困惑
4.2 英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4.3 我国摆脱城镇化陷阱的根本性出路——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镇
第五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理论阐释
5.1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建设在我国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5.2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演进规律与发展原动力
5.3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建立的主客观依据
5.4 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功能分类与选择
5.5 对生态与循环型城镇产业体系构建成本问题的思考
第六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循环产业体系的构建
6.1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产业体系需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思想
6.2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微观层次(企业)清洁生产产业体系的构建
6.3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中观层次[生态工业园区与城镇(市)]循环产业体系的构建
6.4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宏观层次(社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
6.5 生态与循环城镇的旅游业
第七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市)的制度支持体系
7.1 有关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市)制度的界定
7.2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市)制度构建的要点和“外部性”问题
7.3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市)制度体系构建
第八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及其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8.1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指标评价体系
8.2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九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市)规划
9.1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总体规划
9.2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土地规划与选址
9.3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
9.4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
9.5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规划的定量问题(以水规划的定量为例)
9.6 由实证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中国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D]. 何春.辽宁大学2018
- [2].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 刘永红.华中农业大学2002
- [3].“飞地”型城镇发展:基于落后地区城镇化道路研究[D]. 王先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4].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 陈利丹.中央民族大学2004
- [5].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D]. 冯尚春.吉林大学2004
- [6].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高环.东北林业大学2004
- [7].森工林区小城镇建设研究[D]. 韩松岭.东北林业大学2004
- [8].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 梅克保.中南大学2002
- [9].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 刘科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10].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 肖万春.中共中央党校2005
相关论文
- [1].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D]. 陈彬.东北大学2006
标签:生态与循环型城镇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