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1、VEGF、P53的表达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MIC-1、VEGF、P53的表达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IC-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cotonine-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生物学特性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多分子水平检测、诊断和评价患者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S-P法检测1997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直肠癌患者术后存档蜡块73例,分析P53、VEGF、MIC-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生存期的关系。结合临床随访资料,有关数据分别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X2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学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寿命表法作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用Cox回归模型多元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生存时间从手术日期起到随访日期,或由于复发、转移而死亡的日期为止计算。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比较1.1 MIC-1与临床病理因素、VEGF和P53蛋白表达比较情况及直肠癌预后的关系MI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90%(43/73),MI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8.02%,Log-rank时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MIC-1在侵及浆膜层和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91%、37.5%,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和阴性患者MIC-1的表达率分别为88.37%、16.67%,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组患者的MIC-1表达率分别为16.67%、16.67%、88.37%,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随着MIC-1表达的增强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阳性率增高,分期越晚。MIC-1与P53、VEGF的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MIC-1与VEGF的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8,P<0.01),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1)。1.2 VEGF与临床病理因素、P53蛋白表达比较情况及直肠癌预后的关系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4.79%(40/73),VEGF阴性表达与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2%、49.48%, Log-rank时序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5);VEGF在侵及浆膜层和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16%、25%,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和阴性患者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90.70%、3.33%,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组患者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0、5.56%、90.70%,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阳性率增高,分期越晚。VEGF与P53的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VEGF与P5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4,P<0.01)。1.3 P53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直肠癌预后的关系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68%(37/73), P53阴性表达与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2%、49.84%,Log-rank时序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1);P53在侵及浆膜层和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63%、50%,经卡方检验证实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和阴性患者P53的表达率分别为72.09%、23.33%,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组患者的P53表达率分别为41.67%、11.11%、72.09%,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随着P53表达的增强淋巴结阳性率增高,分期越晚但与侵润深度无关。1.4 MIC-1与P53/VEGF的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 MIC-1与P53/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1)。P53/VEGF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87.96%, Log-rank时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临床资料结果比较2.1Ⅰ、Ⅱ期与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6.81%和46.41%,经Log-Rank检验证实有显著性差异(P<0.01);2.2未及浆膜与侵及浆膜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54.11%,经Log-Rank检验证实有显著性差异(P<0.05);2.3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8%、61.37%、53.18%,经Log-Rank检验证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淋巴结阴性组和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46.41%,经Log-Rank检验证实有显著性差异(P<0.01);2.5男性和女性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7.86%、65.56%,经Log-Rank检验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2.6年龄<40岁、65>年龄≥40岁、年龄≥65岁的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65.31%、59.15%。经Log-Rank检验证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围手术期输血≤400ml与输血>400ml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5%、58.33%,经Log-Rank检验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Cox模型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可靠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1在直肠癌中,MIC-1、P53、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MIC-1、P53、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中位生存期短。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2 MIC-1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P53、VEGF呈显著相关性,说明MIC-1可能参与了凋亡及肿瘤血管生成过程。3 MIC-1、P53、VEGF三者均与直肠癌患者的侵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4在直肠癌的肿瘤生长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P53- MIC-1-VEGF调节通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MIC-1、VEGF、P53 的表达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P53、VEGF、MIC-1 与直肠癌预后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MIC-1在肠瘤与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外医疗 2013(18)
    • [2].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C-1)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02)
    • [3].MIC-1及其多标志物联合对肠癌诊断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17)
    • [4].MI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11(04)
    • [5].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12)
    • [6].Hcy、MIC-1、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J]. 热带医学杂志 2019(11)
    • [7].血浆VEGF、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7)
    • [8].MIC-1和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相关性[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03)
    • [9].血清MIC-1和CA125在卵巢上皮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研究[J]. 癌症进展 2015(06)
    • [10].MIC-1、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4)
    • [11].血清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作用[J]. 中国肿瘤 2013(09)
    • [12].MIC-1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转移及疗效的临床价值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9)
    • [13].CD44、NGAL、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 疑难病杂志 2017(05)
    • [14].胰腺癌患者血清MIC-1、REG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癌症进展 2017(04)
    • [15].详述MI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3)
    • [16].肺癌患者血清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02)
    • [17].MIC-1、OPN及CA19-9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20)
    • [18].MIC-1、uPA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08(04)
    • [19].治疗前血清MIC-1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靶向治疗效果预测中的价值[J]. 山东医药 2019(16)
    • [20].MIC-1、G17及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感染病原菌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24)
    • [21].胸水MIC-1、VEGF、CEA含量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06)
    • [22].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的相关性[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04)
    • [23].胃癌组织MIC-1与uPA蛋白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的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19)
    • [24].肺癌患者血清中MIC-1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09)
    • [25].肠癌患者组织中MIC-1及TGF-βRⅡ的表达及其与食欲减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8)
    • [26].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对患者血清N-POMC、MIC-1水平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5)
    • [27].73例直肠癌患者MIC-1表达及与预后关系[J]. 肿瘤学杂志 2008(04)
    • [28].MIC-1和uPA在食管鳞癌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26)
    • [29].MIC-1与消化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10)
    • [30].PET/CT联合血清MIC-1、SCC-Ag诊断肺癌的临床效能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33)

    标签:;  ;  ;  

    MIC-1、VEGF、P53的表达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