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比对AB5型贮氢合金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化学计量比对AB5型贮氢合金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采用非化学计量比方法提高AB5型低钴贮氢合金电极的综合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 A 类即 Ml(Ni0. 78Co0. 08Al0. 06Mn0. 08) x (x=3. 8~5. 8) 、 B 类即Ml(Ni0. 71Co0. 06Al0. 06Mn0. 08Cu0. 02Fe0. 02Si0. 02Cr0. 03) x(x=4. 8~5. 4) 等铸态和快淬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合金电极的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类铸态合金中,除成分为x=3. 8的合金含有较多LaNi3相之外,其余合金的主相均为CaCu5型六方结构的LaNi5相;在x=4. 4~5. 2的成分范围内,合金中出现LaNi3第二相,且析出量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少;x=5. 4的合金在衍射谱线2 0=44. 52°出现Ni峰;在x=4. 4~5. 4的成分范围内活化性能较好;过化学计量比合金的高倍率放电能力、放电电压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较优,但当x增大到5. 8时,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下降。B类铸态合金的主相均为CaCu5型六方结构的LaNi5相,成分为x=4. 8、 x=5. 0及x=5. 2的合金中析出LaNi相,且在4. 8≤x≤5. 2的成分范围内,合金第二相(LaNi)的析出量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少;过化学计量比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能力及循环稳定性均优于标准或欠化学计量比合金。用Cu、Fe、Si、Cr部分取代Ni、Co后,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提高,尤其是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快淬降低了合金的活化性能,并且导致放电容量下降,但是快淬改善了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贮氢合金的衰退过程:合金吸放氢~合金颗粒粉化一合金颗粒变小一有更大的活性表面与电解液接触一合金颗粒表面氧化一活性物质损失量增加一电极放电容量减小。关键词:贮氢合金化学计量比快淬相结构电化学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贮氢合金
  • 1.1.1 贮氢合金概述
  • 1.1.2 金属与氢的相互作用
  • 1.1.3 贮氢合金吸放氢的相平衡
  • 1.1.4 贮氢合金分类
  • 1.1.5 贮氢合金的应用
  • 1.2 MH-Ni电池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1.3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 5稀土系贮氢合金研究现状'>1.4 AB5稀土系贮氢合金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5.3 课题的创新点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2 课题的研究流程图
  •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2.1 贮氢合金制备
  • 2.1.1 合金成分设计
  • 2.1.2 合金熔炼
  • 2.1.3 合金单辊快淬
  • 2.2 仪器分析
  • 2.2.1 X-Ray射线分析
  • 2.2.2 金相分析
  • 2.2.3 扫描电镜分析
  • 2.2.4 化学成分分析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2.3.1 贮氢电极制备
  • 2.3.2 电化学测试装置
  • 2.3.3 电化学性能表征与测试
  • 3. A类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性能
  • 3.1 合金的相结构
  • 3.2 合金的微观组织
  • 3.3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3.3.1 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
  • 3.3.2 高倍率放电能力
  • 3.3.3 放电电压特性
  • 3.3.4 循环稳定性
  • 3.4 小结
  • 4. B类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性能
  • 4.1 合金的相结构
  • 4.2 合金的微观组织
  • 4.3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4.3.1 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
  • 4.3.2 高倍率放电性能
  • 4.3.3 放电电压特性
  • 4.3.4 循环稳定性
  • 4.4 A、B两类合金综合电化学性能比较
  • 4.5 小结
  • 5. 快淬对贮氢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5.1 快淬合金的相结构
  • 5.2 快淬合金的微观组织
  • 5.3 快淬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5.3.1 活化性能
  • 5.3.2 放电容量
  • 5.3.3 循环稳定性
  • 5.4 小结
  • 6. 贮氢合金电极失效机制
  • 6.1 合金的相结构
  • 6.2 贮氢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 6.3 合金电极表面分析
  • 6.4 合金颗粒形貌分析
  • 6.5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硼替代铝对AB_5型贮氢合金的影响[J]. 电源技术 2008(04)
    • [2].AB_5型稀土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金属功能材料 2009(03)
    • [3].掺杂Y对AB_5型储氢合金及密封电池性能的影响[J]. 电池 2013(01)
    • [4].低成本AB_5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2(07)
    • [5].AB_5型储氢合金低温氢扩散行为研究[J]. 电工材料 2010(02)
    • [6].羟基镍粉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价值工程 2013(05)
    • [7].快淬AB_5型稀土储氢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8].制备工艺对AB_5型高容量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3(07)
    • [9].快淬态AB_5型贮氢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08(03)
    • [10].AB_5型与AB_(3.5)型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对比研究[J]. 包钢科技 2013(06)
    • [11].获得高比表面积储氢合金(AB_5)的表面处理技术研究[J]. 表面技术 2011(02)
    • [12].球磨AB_5型储氢合金对BH_4~-的催化性能与其电化学性能的相关性研究[J]. 稀土 2020(03)
    • [13].球磨CNTs导电剂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6(10)
    • [14].新型AB_5型氧化合金/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研究[J]. 河南化工 2011(03)
    • [15].少量Si对无钴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01)
    • [16].TiO_2-ZnO光催化剂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 [17].AB_5型稀土储氢合金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 金属世界 2020(01)
    • [18].纳米化对AB_5型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10(09)
    • [19].元素替代在AB_5型储氢合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包钢科技 2014(01)
    • [20].宽温型AB_5储氢合金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 2012(02)
    • [21].低温烧结时间对AB_5型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10(11)
    • [22].改性活性炭/AB_5合金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储氢性能[J]. 电源技术 2015(03)
    • [23].熔炼掺杂对AB_5型贮氢合金的结构和性能影响[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
    • [24].基于AB_5合金复合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 2018(05)
    • [25].无钴AB_5合金与纯钴的协同效应[J]. 热加工工艺 2017(16)
    • [26].AB_5型储氢合金初始放电容量与合金成分定量关系的神经网络分析[J]. 金属功能材料 2014(05)
    • [27].熔炼工艺改进对AB_5型贮氢合金性能的影响[J]. 包钢科技 2019(05)
    • [28].Al含量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极低温和高倍率性能的影响(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10)
    • [29].Fe部分替代Mn对AB_5型储氢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6(02)
    • [30].微量Mg替代La对低钴快淬AB_5贮氢合金性能的影响[J]. 电源技术 2011(05)

    标签:;  ;  ;  ;  ;  

    化学计量比对AB5型贮氢合金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