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生的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王朦朦[2](2021)在《中职旅游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筱[3](2021)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两当县某两所初中为例》文中指出
朱文娟[4](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师追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曾莹[5](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郑玉斌[6](2021)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华[7](202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被广为重视和提倡。实现形成性评价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形成性反馈,它是连接形成性评价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纽带,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形成性反馈又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重复学生的答案,表扬学生聪明、努力,针对性表扬,给学生提供解题线索,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答案等形式,不同的反馈形式也会伴随着不同的反馈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四位教师的十八节数学课堂录像为研究对象,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对其进行转录与编码,结合教师访谈,采用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特征,以及不同教师对形成性反馈使用情况的差异,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给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两所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特征为:(1)以表扬和指导错误为主,指令反馈为辅,部分反馈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2)重视表扬反馈,但缺乏针对性,较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表扬;(3)指导学生错误的部分反馈较关注结果本身,忽略了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4)使用频率较高的反馈类型比较单一;(5)固定型反馈居多,成长型反馈较少。不同教师对形成性反馈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1)教师关于形成性反馈的理念与实际课堂中基本一致;(2)理念成熟的教师更擅长使用形成性反馈提升学生认知水平;(3)理念成熟的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的解题思路,而理念不太成熟的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的解题速度;(4)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时,理念不太成熟的教师有时会直接给出正确答案;(5)理念较成熟的教师使用成长型反馈的比例更高。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为:(1)教师要适当增加形成性反馈的使用频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做出反馈;(2)教师形成性反馈要明确详细且具有针对性;(3)教师形成性反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避免批评反馈和与他人直接比较;(4)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采用不同的反馈,实现反馈形式多样化;(5)促进其他反馈向成长型反馈转化。
孙潇越[8](2021)在《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瑞典教育家胡森把教育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稳步持续的推进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已经从宏观层面关注入学权利和机会的起点公平向微观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发生转变。学习作为教育过程中核心事件,学习机会公平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对于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是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要发生场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从学习机会公平的视角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对于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Q市S小学的数学课堂为例,从学习机会公平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雅各布在新机会平等理论中提出的程序公平、背景公平、风险公平作为本论文分析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三个维度。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借助预先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对3位数学教师在任课班级中的24节课进行了细致的课堂观察。通过问卷调查了330名小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切身感受,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分析,全面的分析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现状。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在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学生性格、性别、座次、班级角色、学业成就、家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公平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认识不清,缺乏公平提问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认知不足,公平提问意识淡薄;教师专业素养滞后,公平提问的能力不足;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升,提问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二是学生发展水平各异,缺乏维权意识:包括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给教师公平提问增加难度;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导致教师的提问行为缺少监督;三是学校条件的限制,缺少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环境:包括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有限的精力难以兼顾全体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培训形式化,忽视教师公平理念的培训。对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建议:在教师层面:厘清公平理念,提高学习机会公平意识;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淡化功利之心,强化育人意识。在学生层面:克服自身局限,主动争取学习机会;树立维权意识,坚决维护学习机会公平。在学校层面:班级规模小班化,学习空间灵活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纳入公平提问的指标;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公平理念。
齐文娅[9](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证核心素养在各学科的有效落实,响应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改进要求,谋求课堂教学现状的改善,一线教师和学者们纷纷开始了对深度学习的探索。深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理解为导向,把握核心内容,掌握学科关键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乐观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既关注合作交流能力,又重视批判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SOLO分类理论是通过可观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质性评价,旨在对个体理解程度和思维水平进行划分,与指向理解和发展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要义相同,如何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评价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在对SOLO分类理论、深度学习及深度学习的评价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深度学习目标,探求有效的评价方法。对于认知、动作技能等外显的学习目标,从理解、运用、推理三个维度构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修正后,在个案中加以应用,对观察到的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学习任务水平进行评价,检验工具的可行性的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后通过谈话法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状况,对评价进行补充。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整体的深度学习水平较低,深度学习水平与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与学习成绩存在差异。基于结论,从教学角度探讨促进小学深度学习的策略:首先,要围绕核心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基于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设置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其次,培养学生问题思维,设计合理有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再次,根据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趣味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反馈作用,采用多元化的教育评价。
左佩川[10](2021)在《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新课程理念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整合资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微视频直观生动,视听兼顾,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微时代行业当中的重要资源,能够满足国家教育改革要求,践行新课改理念。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科内涵的落脚点。高中生物知识抽象微观,很多概念难以用语言表达,教师们在教学中常陷入困境,学生学习抽象知识时容易思维障碍,课堂缺乏活力,学习压力大,知识理解不到位。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旨在将微视频与概念教学进行整合,梳理了一套微视频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旨在探索此模式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得出结论,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文献法,统计分析法等五种方法从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阅读文献阐述选题背景和依据,分析已有研究现状,确定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就研究目的、内容等进行阐述,确定了本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定义关键概念、明确应用价值和论述理论依据,对微视频、概念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明确研究价值,介绍了微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等五种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师生了解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为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践依据。第四部分是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具体阐述微视频的使用前提、筛选原则、获取途径、加工方式和应用方法,为后续实践研究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打基础。第五部分是实践研究。以实习学校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用微视频进行概念教学,对照班传统教学进行实践,分析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思考。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并反思,本课题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师生对微视频进行概念教学持肯定态度,但教师在应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二,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总结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策略与方式第三,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学生的学业有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这三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2.通过微视频讲解重难点概念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3.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对学生的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学生的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五节 简要述评 |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取向 |
二、课堂观察 |
三、访谈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
二、教师素养 |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
第二节 建议 |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
后记 |
(7)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形成性反馈是实现形成性评价促学作用的有效途径 |
二、不同的反馈形式伴随着不同的反馈质量 |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水平有待提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教学评价 |
二、形成性评价 |
三、教学反馈 |
四、形成性反馈 |
五、成长型反馈与固定型反馈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形成性反馈的研究 |
第三节 教师形成性反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流程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研究框架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师形成性反馈研究框架的理论依据 |
一、Jo Boaler关于教师如何给予学生反馈的理论 |
二、Sol和Stokking关于教师形成性反馈框架的研究 |
三、Emmy等人对教师形成性反馈框架研究的完善 |
四、Good和Brophy关于教师形成性反馈框架的研究 |
五、Santagata关于教师形成性反馈框架的研究 |
第二节 本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研究框架的构建 |
一、构建教师形成性反馈研究框架的过程 |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研究框架 |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研究框架的编码样例 |
第五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特征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形成性反馈的分析 |
一、教师形成性反馈的整体分析 |
二、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反馈的分析 |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待错误或进行试错反馈的分析 |
第二节 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特征 |
一、以表扬和指导错误为主,指令反馈为辅,部分反馈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
二、重视表扬反馈,但缺乏针对性,较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表扬 |
三、指导学生错误的部分反馈较关注结果本身,忽略了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 |
四、使用频率较高的反馈类型比较单一 |
五、固定型反馈居多,成长型反馈较少 |
第六章 三位教师形成性反馈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三位教师形成性反馈的分析 |
一、教师形成性反馈的整体分析 |
二、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反馈的分析 |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待错误或进行试错反馈的分析 |
第二节 不同教师关于形成性反馈使用情况的差异 |
一、教师关于形成性反馈的理念与实际课堂中基本一致 |
二、理念成熟的教师更擅长使用形成性反馈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
三、理念成熟的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的解题思路,而理念不太成熟的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的解题速度 |
四、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时,理念不太成熟的教师有时会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
五、理念成熟的教师使用成长型反馈的比例更高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教师还应继续提升形成性反馈覆盖率 |
二、教师虽然重视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反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 |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待错误或进行试错时,有时会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忽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
四、教师较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对学生情绪、学习态度等的反馈 |
五、教师形成性反馈的使用情况略显单一,不能很好的根据不同的回答使用不同的反馈 |
六、教师形成性反馈中成长型反馈占比较少 |
七、不同教师对形成性反馈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
第二节 建议 |
一、提高教师形成性反馈能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
二、促进其他反馈向成长型反馈转化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数学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学习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追求 |
2.课堂提问是重要的学习机会 |
3.课堂提问中学习机会公平的缺失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课堂提问 |
2.学习机会公平 |
(二)理论基础 |
1.新机会公平理论 |
2.教师期望理论 |
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1.学校简介 |
2.本研究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
(三)研究工具 |
1.课堂观察法的研究工具 |
2.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工具 |
3.访谈法的研究工具 |
三、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
(一)程序公平在课堂提问中的实现情况 |
1.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表达观点自由的尊重情况 |
2.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思考权利的维护情况 |
(二)背景公平在课堂提问中的实现情况 |
1.教师提问不同学业成就学生问题难度的适切性情况 |
2.教师提问不同班级角色学生问题类型的多样性情况 |
3.教师提问不同性格学生问题类型的多样性情况 |
(三)风险公平在课堂提问中的实现情况 |
1.课后询问中对学生学习结果风险的调控情况 |
2.教师反馈中对学生答题结果带来风险的限制情况 |
四、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认识不清,缺乏公平提问的专业素养 |
1.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认知不足,公平提问的意识淡薄 |
2.教师专业素养滞后,公平提问的能力不足 |
3.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升,提问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
(二)学生发展水平各异,缺乏维权意识 |
1.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给教师公平提问增加难度 |
2.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导致教师的提问行为缺少监督 |
(三)学校环境的限制,缺少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条件 |
1.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有限的精力难以兼顾全体学生 |
2.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重视程度不足 |
3.教师培训形式化,忽视对教师公平理念的培训 |
五、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
(一)教师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课堂提问的关键 |
1.厘清公平理念,提高学习机会公平意识 |
2.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
3.淡化功利之心,强化育人意识 |
(二)学生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课堂提问的落脚点 |
1.克服自身局限,主动争取学习机会 |
2.树立维权意识,坚决维护学习机会公平 |
(三)学校环境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课堂提问的保障 |
1.班级规模小班化,学习空间灵活化 |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纳入提问公平的指标 |
3.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公平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 小学课堂提问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9)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1.响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号召 |
2.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3.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
(二) 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一) 概念界定 |
1.深度学习 |
2.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
(二) 深度学习的目标 |
(三) 深度学习的评价要求 |
1.持续的过程性评价,及时修正学习进程 |
2.教师跟进指导,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活动 |
3.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准确把握学习进度 |
4.采用多样评价方式,关注个性化发展 |
(四)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情境认知理论 |
3.元认知理论 |
(五) SOLO分类理论 |
1.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 |
2.SOLO分类理论评价深度学习的优势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德尔菲法 |
3.个案研究法 |
4.课堂观察法 |
5.访谈法 |
三、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构建 |
(一) 评价工具的设计 |
1.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初建 |
2.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完善 |
(二) 访谈提纲的设计 |
四、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应用 |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二) 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 |
1.数据收集 |
2.数据处理 |
(三) 结果与讨论 |
1.学生总体的深度学习水平较低 |
2.学习的深度和任务密切相关 |
3.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学习质量 |
4.学生的成绩与深度学习水平存在差异 |
(四) 建议 |
1.围绕核心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
2.基于差异分析,设置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
3.重视能力培养,设计合理有效教学任务 |
4.丰富教学方法,创设趣味探究活动 |
5.及时进行反馈,重视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规划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 |
1.1.2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
1.1.3 科技进步与微时代的飞速发展带动教育革新 |
1.2 研究依据 |
1.2.1 高中生物学知识具有抽象、微观的特点 |
1.2.2 传统教学方式对高中生物知识展示不够生动 |
1.2.3 微视频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操作性强的特点 |
1.2.4 概念教学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
1.2.5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促进方式的革新 |
1.3 研究现状 |
1.3.1 微视频研究现状 |
1.3.2 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
1.3.3 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微视频 |
2.1.2 教学微视频 |
2.1.3 概念 |
2.1.4 概念教学 |
2.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2.2.1 融合信息教学,紧跟教育改革步伐 |
2.2.2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
2.2.3 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记忆 |
2.2.4 化抽象为具象,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
2.2.5 充实备课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2.3 理论基础 |
2.3.1 微学习理论及启示 |
2.3.2 认知负荷理论及启示 |
2.3.3 经验之塔理论及启示 |
2.3.4 概念同化理论及启示 |
2.3.5 建构主义理论及启示 |
3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1.2 问卷的设计与组成 |
3.1.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5 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
3.1.6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3.2 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设计 |
3.2.4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3.3.1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亟待改善 |
3.3.2 师生认同将微视频应用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 |
3.3.3 教师对微视频的使用存在困难 |
3.4 解决对策 |
3.4.1 完善微视频素材库,加强高中生物微视频课程建设 |
3.4.2 重视教师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对微视频的加工技术 |
3.4.3 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 |
3.4.4 举办教研学术会议,普及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
4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
4.1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1.1 厘清微视频使用的前提 |
4.1.2 把握微视频筛选的原则 |
4.1.3 明确微视频获取的途径 |
4.1.4 掌握微视频加工的方式 |
4.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
4.2.1 微视频导入法 |
4.2.2 微视频演示法 |
4.2.3 微视频巩固法 |
4.2.4 微视频拓展法 |
5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1.1 确定教学模式 |
5.1.2 选择教学内容 |
5.1.3 撰写教学设计 |
5.2 实践研究设计 |
5.2.1 实践目的 |
5.2.2 实践对象 |
5.2.3 实践时间 |
5.2.4 实践变量 |
5.2.5 实践思路 |
5.3 展开教学实施 |
5.3.1 教学片段 |
5.3.2 教学反思 |
5.4 实践效果分析 |
5.4.1 概念体系评价 |
5.4.2 实施效果评价 |
5.4.3 学生访谈评价 |
5.4.4 学业成绩评价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微视频网络资源汇总 |
附录2 |
附录3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4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5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6 《DNA 的复制》教学设计 |
附录7 课题概念体系评价量表 |
附录8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9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四、对学生的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职旅游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例[D]. 王朦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两当县某两所初中为例[D]. 张筱.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师追问研究[D]. 朱文娟.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5]高中生物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 曾莹.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6]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 郑玉斌.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为例[D]. 黄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8]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数学课堂为例[D]. 孙潇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D]. 齐文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10]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左佩川.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