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寻找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迫切需要。通过临床观察的手术患者斑块内P1GF在各种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为降低临床患者致残、致死的风险寻找干预措施。方法:以2008年1月份至2009年6月份在郑大五附院血管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与每位受试患者签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①患有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之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史;②存在CEA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2周内,有CT证实的脑梗死病史;②有明显的肝、肾或心功能衰竭、肿瘤、全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③发病前1个月内有手术和6个月以内有心梗病史;④患有血管炎性病变,处于活动期,血沉>30mm/h;⑤服用炎症抑制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者;⑥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异常者;⑦任何原因的出凝血障碍;⑧合并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禁忌;⑨不能获得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者。抽取符合标准的55例患者标本进行实验。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症状组入选标准:术前6个月内1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TIA,如一过性头晕、黑曚、肢体无力或麻木、流涎等病理神经征),表现为24h内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单盲且无论是否造成轻度或致残性卒中体征,无论狭窄是否超过70%。30例入选有症状组。无症状组入选标准:术前半年内无TIA发作病史,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但经CTA证实颈内动脉狭窄大于70%。25例入选无症状组。另外,在有症状患者组内以半年内TIA发作频率划分级别:Ⅰ级:1~2次;Ⅱ级:3~5次;Ⅲ级:6次及以上。提取粥样斑块中蛋白,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蛋白提取液中CRP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测定PIGF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CRP与PIGF在斑块中的含量差异,并通过比较有症状患者组分级资料中PIGF的表达差异,判断PIGF与TIA发作频率的相关性,分析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是否有联系。结果:1.在有症状患者组与无症状患者组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斑块中CRP表达含量检测,CRP在两组患者斑块中的平均表达浓度分别是(μg/ml):21.44±9.43;25.27±4.20,P=0.052,按照检验水准α=0.05,两组患者斑块中CR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3.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患者斑块中PIGF表达含量,PIGF在两组患者斑块中的平均相对灰度分别是2.02±0.53,0.58±0.23,P=0.000,P<0.05,PIGF在斑块中表达水平水平无症状患者低于有症状患者。4.在α=0.01时,R2=0.916,比较有症状患者灰度值与TIA发作频率相关性,其相关性是显著的,PIGF在有症状患者斑块中表达与TIA发作频率呈正相关。结论:1.与血清中的表达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中CRP的表达在有症状患者和无症状患者中无明显差异,表明CRP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状态,在反映局部炎症时可能不是特异性的指标。2.有症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PIGF的表达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推测局部PIGF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局部血管新生,从而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3.PIGF表达反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与TIA频繁发生有高度相关性。说明与使局部PIGF表达降低可能对稳定斑块的干预治疗有指导作用。4.在颈动脉斑块局部,PIGF的高表达较CRP可能成为一种更好的指标,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同型半胱氨酸与绝经后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20(06)
- [2].颈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经B超诊断的作用及价值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18)
- [3].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16)
- [4].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的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21)
- [5].心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20)
- [6].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9)
- [7].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7)
- [8].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疗效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9)
- [9].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0)
- [10].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3)
- [11].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12)
- [12].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10)
- [1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疗效对比[J]. 社区医学杂志 2016(22)
- [14].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5)
- [15].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10)
- [16].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J]. 医学综述 2014(22)
- [17].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新认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02)
- [18].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分层的关系[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6)
- [19].关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规范药物管理[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1)
- [20].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8(24)
- [21].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1)
- [22].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05)
- [2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安徽医学 2018(10)
- [2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磁共振检查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19)
- [25].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9)
- [26].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疗效对比[J]. 山东医药 2015(21)
- [27].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J]. 国际眼科杂志 2015(07)
- [2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08)
- [29].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9)
- [3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