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新闻学
作者: 李春
导师: 丁淦林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考察互联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络哺育了不同于以往的公众舆论公民结社和政治人,它们构成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态网络舆论以其自主性格重新塑造了传统媒体制度所构建的信息秩序和言论空间;网络社群和网络社团的出现对既定的社团管理体制提出了急迫的变革要求;网络政治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他们当中的少数人凭借良好的组织能力成为网络政治精英,还有少数人关心社会核心价值并运用专业话语评判现实社会,他们是网络知识分子。 本文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在某些方面弥补了现存政治制度的不足,推动了我国政治进步,但是终究不可能超越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在一个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并存的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将长期处于边缘状态,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论文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与制度框架
第一节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
一、我国政府的信息化战略
二、我国互联网综合服务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框架
一、国家对互联网的内容管制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三、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活跃
第二章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态之一:网络舆论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形成
一、网络舆论的形成途径
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一、网络舆论的民间特征
二、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机制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态之二:网络社群及其向网络社团的演变
第一节 网络社群的活跃
一、社群与网络社群的异同
二、网络社群的形成途径
第二节 网络社群的组织化
一、网络社群向现实社团发展的趋势
二、网络社群向现实社团转化的契机
第三节 网络社团的类型
一、互益型网络社团
二、公益型网络社团
三、政治信念型网络社团
第四章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态之三:网络政治人及其精英
第一节 网络政治人的涌现
一、政治人的概念
二、网络政治人的产生
第二节 网络政治精英的萌芽
一、政治精英与民间政治精英
二、网络政治精英的产生
三、作为民众组织者的网络政治精英
第三节 网络知识分子的活跃
一、网络知识份子的界定
二、现代政治知识的传播者
第五章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前景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压力下的政府
一、我国电子政府计划
二、我国政府网络监管与疏导的政策
第二节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边缘地位
一、数字鸿沟的长期性
二、我国公民文化的缺乏
三、网络对政治发展的威胁
参考书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何正玲.东北师范大学2012
- [2].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宋超.山东大学2013
- [3].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王韧.上海大学2011
- [4].政治安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对策[D]. 刘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 [5].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郑兴刚.南开大学2012
- [6].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金毅.吉林大学2011
- [7].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 刘鹏.中共中央党校2013
- [8].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 叶敏.华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