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 ——以上海市长宁区K小学为例

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 ——以上海市长宁区K小学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新的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由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教材差别、语言差异、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导致其无法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如何促进流动儿童与城市师生的融合、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我们必须要正视和设法解决的问题。K小学作为上海的一所公办小学,是接收流动儿童入学的学校之一。在日常的工作中,该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同时也就相关概念做了界定;第二部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K小学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结合K小学工作实际,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课外活动以及教师关爱等五个维度来分析为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而进行的各种努力;第四部分,为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而提出一些对策。即进一步促进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拓展流动儿童的交往空间以及加强师德建设和融合教育等。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学者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外学者研究文献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民族志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校场域
  • 二、流动儿童
  • 三、社会融合
  • 第二章 K小学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现状
  • 第一节 K小学的基本情况
  • 一、生源情况
  • 二、师资情况
  • 第二节 K小学社会融合现状
  • 一、表层的融合状态
  • 二、中层的融合状况
  • 三、深层的融合情形
  • 第三节 K小学社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自我意识的欠缺而导致的低融合问题
  • 二、同辈群体的交往广度存在问题
  • 三、个别教师和学生的歧视带来的融合干扰问题
  • 第三章 K小学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现状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以课题引领促融合
  • 一、"家文化"课题的相关背景
  • 二、"家文化"的具体内容
  • 第二节 以课堂教学促融合
  • 一、一视同仁的发展机会
  • 二、交叉互动的小组学习模式
  • 三、因人而异的评价机制
  • 第三节 以班级文化建设促融合
  • 一、独具特色的分班制度
  • 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 第四节 以课外活动促融合
  • 一、课外活动的丰富性
  • 二、课外活动的平等性
  • 第五节 教师的关爱促融合
  • 一、教师: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鼓励者和指引者
  • 二、师爱:教育成功的希望
  • 三、敬业:流动儿童成长的助推器
  • 第四章 促进K小学流动儿童社会融合进一步完善的对策研究
  • 第一节 进一步促进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提起升
  • 一、促进流动儿童自我意识提升的内部路径
  • 二、改善影响流动儿童自我意识提升的外部因素
  • 第二节 拓展流动儿童的交往空间
  • 一、教学活动中的交叉
  • 二、课外活动中的交叉
  • 三、重视课外活动中的差异化补缺
  • 第三节 加强师德建设和融合教育
  • 一、以教师激励促融合
  • 二、以爱和责任促融合
  • 三、以融合教育促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学校场域中规训化现象“史”与“思”[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7(01)
    • [2].大学场域中的生存异化——贫困大学生成长境遇的社会学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5)
    • [3].我国学校场域中教育公平失真及影响因素[J]. 现代教育管理 2010(01)
    • [4].学校场域中教师语言暴力的伦理审视[J]. 亚太教育 2016(17)
    • [5].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合作——以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惯习为研究视角[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10)
    • [6].学校场域中墙的意涵变迁[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34)
    • [7].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基于民族志的方法[J]. 基础教育 2012(04)
    • [8].学校场域中的规训权力[J]. 知识经济 2010(05)
    • [9].学业负担探究的新思路[J]. 教育研究 2016(08)
    • [10].我国学校场域权力关系运作及其后果分析——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视角[J]. 理论与改革 2013(01)
    • [11].我国学校场域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12)
    • [12].论学校场域中的教师倭化及其消减[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22)
    • [13].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复杂系统模型——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适宜环境[J]. 教育学报 2016(01)
    • [14].2015年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年度分析报告[J]. 现代教育论丛 2017(01)
    • [15].关于教育歧视的社会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31)
    • [16].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7)
    • [17].选择性对称与同构:儿童的行为意图与教育意蕴[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11)
    • [18].浅论学校场域对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J]. 科学大众 2008(05)
    • [19].论学校场域的本质、特点与功能[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标签:;  ;  ;  

    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 ——以上海市长宁区K小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