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对都市文化的表达与建构 ——《深圳特区报》个案研究

报纸对都市文化的表达与建构 ——《深圳特区报》个案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文化与大众传媒”是一个综合了传播学、城市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国外学者对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文化空间的建构上,而国内目前对这一课题的关注较少。本文希望能在城市文化领域提供媒体研究的一手材料,所以选取深圳——国内城市化最为迅猛的大都市——和《深圳特区报》——市内唯一的综合性大报,分析媒体与城市文化的双向作用,并以报纸对城市文化的作用为主,研究媒体的表达方式与建构功能。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对《深圳特区报》进行多方面的文本分析,同时结合媒体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文化研究。对报纸进行时间向度的分析时,选取从2001年7月至2008年2月的报纸为样本,这一时间段涵盖了该报4次改版活动。对报业生存环境的横向分析则以2007年的《深圳特区报》为样本,集中在要闻版和以“鹏城今版”(本地社会新闻)为代表的副刊特刊上。通过时间向度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报经历了定位意识缺位、形成本地意识、对鲜明定位的渴求与现有资源匮乏的矛盾、报纸的城市意识与读者需求间的矛盾、在互动中逐渐协调的过程。这一过程显示了多种力量的冲撞,其中包括政府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和宣传,产业结构对城市精神的表达主体的影响,以及市民形成认同心理后、对话语权的需要。在媒体环境的横向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夹居在港穗两大强势文化名城之间,却没成为广府文化的传送带。尽管深圳早期的城市文化中有比较浓重的香港与广州的影子,深圳的大众媒体也曾经被这两大城市抢占相当大的市场分额,但是《深圳特区报》中几乎没有广府文化特有的重私利、重娱乐等地域文化特征,反而表现出对社会制度建设等社会理想的极大关注,可以说是该报在城市文化建构中最突出的表现。这种建构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主流文化缺失的先天便利条件,一方面是媒体选择的定位成功,那就是淡化移民城市的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强调经济特区的精神特质。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大众媒体不只承担文化的表达和交流作用,也起到文化的生产作用,而当城市自有的文化性格不够成熟时,媒体的建构能力会相对强大。但是,这种建构发生作用还需要其他条件,当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不够明晰时,媒体借助其他力量强行建构,是难以达到效果的;这时,在这一任务上,媒体的交流功能和议题设置功能的意义远远超过单方的传播信息功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研究意义和方法
  • 1.1 研究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2.1 全球化与都市空间
  • 2.2 城市文化与消费主义
  • 2.3 综合的分析方法——第三空间认识论
  • 三、个案的选取及概况
  • 3.1 深圳城市概况
  • 3.1.1 城市结构
  • 3.1.1.1 人口结构
  • 3.1.1.2 经济结构
  • 3.1.2 地理位置:与港穗的关系
  • 3.1.3 文化结构:主流文化缺失和文化的产业化
  • 3.2 选取《深圳特区报》
  • 3.2.1 历史发展
  • 3.2.2 现实媒体环境
  • 四、《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分析
  • 4.1 报道形式分析
  • 4.1.1 版面结构
  • 4.1.1.1 新闻版(正刊):深圳地位逐渐突显,摆脱广东地区影响
  • 4.1.1.2 副刊和特刊:政府的有意识建构和从业者的无意识探索
  • 4.1.2 报道类型
  • 4.1.2.1 深度报道:自省精神缺乏,市场需求不足
  • 4.1.2.2 精确报道:媒体主动应对文化断层的表现
  • 4.1.2.3 民生新闻
  • 4.2 报道内容分析
  • 4.2.1 政府报道
  • 4.2.1.1 报道角度
  • 4.2.1.2 报道内容
  • 4.2.2 经济报道
  • 4.2.2.1 政府成为报道主体的影响
  • 4.2.2.2 政府成为报道主体的原因
  • 4.2.3 社会报道
  • 4.2.3.1 社会报道分类和特点
  • 4.2.3.2 关键词的使用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注释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报纸对都市文化的表达与建构 ——《深圳特区报》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