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文题目: 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 李健阳

导师: 尹洪满

关键词: 河南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多角度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的培养现状作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在招生选材上,体校招生考核注重的是客观评价,而中学却注重的是经验评价。体校在日常的管理上主要是采用“三集中”的管理模式,中学主要采用的是“两集中”管理模式。体校的培养目标是专业队运动员,中学主要培养目标是大学高水平队和高等体育院校。体校和中学把球队的比赛成绩作为考评教练员的第一因素,而教练的教育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道德情操和组织能力并不受到重视。河南在对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上最具有优势的是教练员水平高和运动员家长的支持。而资金投入不足和科研水平不高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教练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主要是教练员的敬业精神,信息蔽塞和接受系统培训少三个方面。2.河南青少年排球训练教练员平均年龄在35-40之间,中学教练员年轻于体校教练员。整体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学历。体校教练员职称结构比较合理,而中学的职称结构较偏低。在科研能力上中学教练员发表论文情况要好于体校教练员。河南省青少年教练员整体运动经历较高,体校和中学两者相加,有过省级专业队经历的教练员占60%以上。教练员的收入情况基本集中在1001-1500元/月。平均执教年限体校为15.5年,中学为13.2年,体校教练员工作年限略高于中学教练员。为国家培养排球后备力量是体校和中学教练员最主要的动机。他们对待训练工作是非常认真和敬业的。训练计划制订中多年训练计划较少。多数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内容不完整,在训练过程的整体设计上存在缺陷。他们在训练中很少采用心理训练,恢复手段主要是运动学(放松)手段,运用营养学手段和心理学手段的较少。反馈手段运用较多的是外部指标及经验观察、运动员自述等。而身体机能、生理生化、心理等内部指标运用较少。教练员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他们自身在知识结构上还需进一步完善。3.体校和中学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是相当积极的。在训练时数上都超过了《大纲》所规定的最低训练时数。年参加比赛场次达不到《大纲》中的要求。基本功不扎实,场地设施较差和身体素质差是训练上的主要困难。中学运动员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要好于体校运动员。每天平均学习时间也明显多于体校运动员。运动员参加训练对文化课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学习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对路”是体校和中学运动员面对的共同问题。对孩子参加排球运动训练家长还是持积极的态度的。他们支持孩子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培养竞争意识、当专业运动员。中学家长每年为孩子进行排球训练的投资高于体校家长。投资用途主要是买运动服和交训练费。

论文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据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河南省排球后备人才的管理现状分析

3.1.1 招生选材

3.1.2 三集中管理情况分析

3.1.3 培养运动员的主要目标

3.1.4 教练员的考评

3.1.5 河南省从事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

3.1.6 制约河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3.1.7 制约河南省少年排球训练教练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3.2 对河南省后备力量训练的教练员现状分析

3.2.1 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3.2.2 河南省后备力量训练教练员的带队动机、对训练工作的态度

3.2.3 教练员训练计划的种类

3.2.4 训练计划内容

3.2.5 训练方法和手段

3.2.6 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

3.2.7 教练员知识结构分析

3.3 对河南省少年排球运动员现状的分析

3.3.1 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

3.3.2 运动员训练时间

3.3.3 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场次

3.3.4 运动员在训练上的主要困难

3.3.5 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态度及学习时间

3.3.6 训练对文化课的影响

3.3.7 家长对孩子进行排球训练的支持度

3.3.8 家长支持运动员参加排球运动的主要动机

3.3.9 家长对孩子训练的投资及用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发布时间: 2008-02-19

参考文献

  • [1].辽宁省排球后备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张大庆.辽宁师范大学2003
  • [2].河北省竞技三大球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马佳圆.河北师范大学2018
  • [3].浙江省男子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 朱灵光.北京体育大学2013
  • [4].中外排球训练研究核心文献的比较分析[D]. 夏婷.北京体育大学2018
  • [5].云南省青少年业余排球训练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 杨熊超.云南师范大学2018
  • [6].淄博市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现状调查分析[D]. 丁永玺.北京体育大学2008
  • [7].湖北省排球后备人才不同培养模式的特点及效益研究[D]. 叶婷婷.长江大学2016
  • [8].山东省篮球后备力量储备与培养的研究[D]. 赵璘.山东体育学院2011
  • [9].大连市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姜勇.辽宁师范大学2006
  • [10].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赵红丽.河南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福建省竞技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D]. 郭向荣.福建师范大学2007
  • [2].我国排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就业现状分析[D]. 李俊霞.苏州大学2007
  • [3].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应用“组合”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D]. 尹威.北京体育大学2005
  • [4].排球人口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 俞文东.北京体育大学2004
  • [5].全国少年排球竞赛工作程序与方法的调查研究[D]. 于懿.北京体育大学2005
  • [6].软、硬式排球结合教学在我区高师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 杨旭.北京体育大学2005
  • [7].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现状与调查研究[D]. 董杰.北京体育大学2005
  • [8].世界高水平女子排球竞技过程规律的定量分析与研究[D]. 潘峰.北京体育大学2006
  • [9].中北大学开设沙滩排球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D]. 李士荣.北京体育大学2005
  • [10].排球比赛中外自由人运用情况的对比研究[D]. 苏霞.东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对河南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