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PD-1/PD-L1协同抑制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PD-1/PD-L1协同抑制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关节软骨和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共刺激分子的多对受体-配体分子在免疫应答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属于CD28超家族成员,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是B7家族成员之一,作为一对新近发现的负性协同刺激分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得到广泛研究。因此,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PD-1/PD-L1的表达特性,分析其与各临床实验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有助于阐明RA可能的发病机制,并为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目的:探讨协同抑制分子PD-1/PD-L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活动期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7例,分别记录所有RA患者的诊断性指标如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疾病活动性指标如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临床指标如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晨僵时间、健康问卷评价(HAQ)、疾病活动性评分(DAS)等;另取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离出56例患者及2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PBMC上CD4+PD-1+、CD8+PD-1+、CD14+PD-L1+、CD19+PD-L1+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并分析各相关分子与RA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试验组中,56例RA患者外周血PBMC上PD-1信号的表达率为(16.7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5±2.71)%,差异有显著性(P<0.05)。(2)试验组中,56例RA患者PBMC上CD4+PD-1+的细胞表达率为(9.80±5.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1.4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CD14+PD-L1+的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2.63±16.08)%、(21.99±6.68)%,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试验组中,29例RA活动组与27例RA缓解组患者的CD4+PD-1+、CD8+PD-1+、CD14+PD-L1+、CD19+PD-L1+的细胞百分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试验组外周血中PD-1在T细胞上的表达与RF、抗CCP抗体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5, P<0.05;r=0.424, 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程、肿痛关节数、晨僵时间、DAS、VAS、HAQ评分、ESR、CRP均无相关性(P>0.05)。(5)PD-L1在CD14+单核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程、肿痛关节数、晨僵时间、DAS、VAS、HAQ评分、RF、抗CCP、ESR、CRP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上CD4+T细胞及CD14+单核细胞上PD-1/PD-L1分子表达异常增高,PD-1主要表达在CD4+T淋巴细胞,PD-L1主要在CD14+单核细胞上表达,说明PD-1/PD-L1这对共刺激分子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并且PD-1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与诊断性指标RF、抗CCP抗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指标如ESR、CRP之间无相关性,提示PD-1信号通路可能贯穿RA疾病的病程始终,PD-1可能作为诊断RA的一项免疫学指标,但却不能用来反映RA病情的活动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
  • 二、方法
  • 结果
  • 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
  • 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 PBMC 上共刺激分子 PD-1/PD-L1 的表达
  • 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 PD-1 在 T 细胞上的表达与 RA 各项临床实验指 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PBMC 上 PD-L1 的表达与 RA 各临床实验指标之间的相 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本课题资助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T细胞协同抑制分子研究追踪及临床应用前景[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02)
    • [2].顺铂联合索拉非尼协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体外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8)
    • [3].羟氯喹与贝伐单抗协同抑制HUVEC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11)
    • [4].穿心莲内酯联合头孢西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制作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7)
    • [5].Tautom ycetin与Leptom ycin B联用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J]. 肿瘤药学 2015(03)
    • [6].吉非替尼联合顺铂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09(11)
    • [7].蟾毒灵与紫杉醇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20)
    • [8].三氧化二砷联合环杷明协同抑制PC3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08)
    • [9].联合抑制PI3K和MEK的活性可协同抑制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的增殖[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6)
    • [10].福美双与啶菌恶唑复配对灰葡萄孢活性的协同抑制作用[J].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9(06)
    • [11].低糖与甘露糖协同抑制胰腺肿瘤生长[J]. 肿瘤防治研究 2020(05)
    • [12].Mg~(2+)、Mn~(2+)与有机抑制剂对CaCO_3沉积的协同抑制作用[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01)
    • [13].甲磺酸伊马替尼与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用[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04)
    • [14].依托泊苷联合紫杉醇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4)
    • [15].溶菌酶与顺铂联合应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协同抑制效应[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2)
    • [16].淫羊藿苷和仙茅苷协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骨吸收功能[J]. 药学实践杂志 2013(04)
    • [17].SFN联合5-Fu对ACC-M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06)
    • [18].短小芽孢杆菌W-7与甲霜灵锰锌对致病疫霉的协同抑制作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19].蛋氨酸酶联合顺铂协同抑制人肺腺癌细胞GLC生长作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01)
    • [20].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肝癌根治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协同抑制作用[J]. 齐鲁药事 2012(04)

    标签:;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PD-1/PD-L1协同抑制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