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应用研究

某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变化及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火箭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火箭武器系统射击准确度。为了适应防空火箭炮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某集束防空火箭炮伺服系统的研制,研究高性能的火箭炮交流位置伺服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火箭炮的射击精度,满足了火箭炮交流位置伺服系统在模型参数摄动和强外干扰等情况下的调炮精度和跟踪精度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详细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建立了集束防空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交流伺服系统的主要控制策略。对系统的控制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系统进行了常规PID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参数匹配良好的条件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性能,一旦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都会导致系统性能变差。因此,研究新型控制策略是非常必要的。针对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具有参数和负载变化大、冲击扰动力矩大的特点,经典PID控制不能满足其位置控制的高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PID控制方法;所设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仅有两个可调参数,系统的动态性能与控制器参数直接相关,可以分别调整位置跟随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位置跟随性能、抗干扰性能,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设计方法简单,参数调整方便,控制器容易实现,能够满足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要求。H_∞鲁棒控制方法是近年来非常有效地应用于系统鲁棒稳定、参数摄动及干扰抑制的自动控制理论,现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场合。考虑到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针对受控对象本身会出现参数摄动及存在外部干扰的现象,为了实现交流位置伺服系统的高精度位置控制,提出了一种鲁棒控制策略,以抑制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受控对象的影响,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同时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引入了最优控制器,其目的是满足系统的跟随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既可以满足伺服系统的跟随特性,又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采用这种方法后,系统的精度较高、鲁棒性强,具有实际应用前景。将模糊控制和滑模变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模糊滑模控制器,其中滑模控制用来克服系统模型不精确和扰动的影响,而模糊控制用来实时估计系统不确定量的边界值以削弱抖动,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将此控制器分别应用于速度环和位置环,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滑模控制能够有效地削弱传统滑模控制的“抖动”现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研究滑模变结构控制与神经网络的结合,以使系统在保持对模型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强鲁棒性的同时,尽量减弱抖振现象。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静态误差,同时使系统对模型参数摄动及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满足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且此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样机实验研究,针对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经典PID控制和内模控制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不仅有效证实了系统设计指标的实现,同时证实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系统的进一步研制提供了指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1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及其应用
  • 1.2.2 国内外火炮伺服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介及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 1.3.1 经典控制理论
  • 1.3.2 现代控制理论
  • 1.3.3 智能控制理论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各章内容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交流位置伺服系统概述
  • 2.1 引言
  • 2.2 交流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2.4 集束防空火箭炮交流位置伺服被控对象数学模型推导
  • 2.5 交流伺服系统的主要控制策略
  • 2.5.1 基于磁场定向的交流永磁伺服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模型
  • 2.5.2 交流伺服系统的主要控制策略
  • 2.6 交流伺服系统传统PID控制器的设计
  • 2.6.1 电流环PI综合设计
  • 2.6.2 速度环PI综合设计
  • 2.6.3 位置环控制
  • 2.7 仿真结果
  • 2.8 本章小结
  • 3 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内模控制
  • 3.1 引言
  • 3.2 内模控制原理
  • 3.2.1 内模控制特性
  • 3.2.2 稳定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 3.2.3 滤波器设计
  • 3.2.4 鲁棒性问题
  • 3.3 位置伺服系统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 3.4 仿真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4 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最优鲁棒控制
  • 4.1 引言
  • ∞最优控制的基本理论'>4.2 H最优控制的基本理论
  • ∞最优控制的基本思想'>4.2.1 H最优控制的基本思想
  • ∞标准设计问题'>4.2.2 H标准设计问题
  • ∞性能指标'>4.3 H性能指标
  • ∞性能指标'>4.4 鲁棒稳定性问题H性能指标
  • ∞性能指标'>4.5 干扰抑制问题和H性能指标
  • 4.6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 4.6.1 最优控制
  • 4.6.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设计
  • 4.7 鲁棒最优控制器设计
  • ∞控制理论'>4.7.1 H控制理论
  • 4.7.2 鲁棒最优控制器结构
  • 4.7.3 鲁棒控制器设计
  • 4.7.4 最优控制器设计
  • 4.7.5 鲁棒最优控制器设计
  • 4.8 仿真研究
  • 4.9 本章小结
  • 5 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性质
  • 5.2.1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
  • 5.2.2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方法
  • 5.2.3 系统稳定性
  • 5.2.4 线性变结构系统的基本性质
  • 5.2.5 滑动模态对干扰及摄动的不变性
  • 5.2.6 滑模控制系统的“抖振”现象
  • 5.3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轨迹跟踪问题
  • 5.4 速度环模糊滑模控制
  • 5.4.1 系统简介
  • 5.4.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5.4.3 集束防空火箭炮交流调速系统仿真
  • 5.5 基于等效控制的位置环模糊滑模控制
  • 5.5.1 系统描述
  • 5.5.2 滑模控制器设计
  • 5.5.3 模糊控制器设计
  • 5.6 系统位置环仿真与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神经网络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 6.1 引言
  • 6.2 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主要作用及发展趋势
  • 6.3 RBF网络结构、算法及应用
  • 6.3.1 网络结构
  • 6.3.2 逼近算法
  • 6.3.3 RBF网络的应用
  • 6.4 神经滑模控制器设计
  • 6.5 仿真研究
  • 6.6 本章小结
  • 7 集束防空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试验研究
  • 7.1 引言
  • 7.2 试验目的与内容
  • 7.2.1 试验目的
  • 7.2.2 试验内容
  • 7.3 试验系统的组成、软件设计及样机介绍
  • 7.3.1 位置伺服系统结构及样机介绍
  • 7.3.2 硬件选择
  • 7.3.3 软件编程环境及编程语言的选择
  • 7.3.4 软件设计
  • 7.4 试验研究
  • 7.4.1 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设计指标
  • 7.4.2 系统的性能检测
  • 7.4.3 阶跃调转位置误差试验结果
  • 7.4.4 等速跟踪实验结果
  • 7.4.5 正弦跟踪位置误差试验结果
  • 7.5 本章小结
  • 8 结束语
  • 8.1 全文总结
  • 8.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某集束防空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