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永艳刘小燕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依据子午流注理论,探讨择时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1—3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择时按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并于术后6小时后早晚穴位按摩;择时按摩组除术后常规护理、术后6小时后,每天进行择时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情况。结果:按摩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时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剖宫产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穴位按摩;子午流注;剖宫产;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32-01
目前国内外剖宫产率日益增高,随之而来的术后并发症如便秘、腹胀、肠粘连等也屡屡发生[1]。术后胃肠功能抑制不仅造成产妇的极度不适,而且影响产妇的进食、休息、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甚至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2]。如何促使产妇早期排气、及早恢复胃肠功能、提高产妇的舒适度是产科护理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我院2013年3月-10月对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分组护理,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择时穴位按摩,观察产妇排气排便的情况,发现择时穴位按摩可缩短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行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1—35岁。住院天数均为7天,按手术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产妇术前大便正常、无习惯性便秘史、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史,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横切术,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术后常规护理:供给产妇营养丰富合理的膳食套餐,饮食结构多样化,精细搭配,并有计划进行早期活动指导。
对照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6小时后,参考《腧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定位标准取穴,取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中,旁开2寸)及大肠俞(在腰部,当地四腰椎棘突下,旁开2寸);正确取穴后,用大拇指稍用力缓缓向下推压,每穴每次20次,再用拇指点按,每穴每次60s,重复按摩3-5次[3],,早晚各一次。操作时调节好室温,按摩时操作者需剪除指甲,手法由轻至重,以产妇感到酸、麻、胀、痛为度。整个操作过程中用力要均匀、柔和,随时询问产妇对按摩手法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按摩力度和手法。
择时按摩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6小时后,选择每天5:00-7:00点按摩双侧合谷穴,7:00-9:00点按摩双侧天枢穴及15:00-17:00按摩双侧大肠俞,按摩手法及要求同对照组。该课题组成员均经过统一培训。
1.2.2观察指标
临床上往往以术后出现肛门排气、排便为胃肠功能恢复的主要标志。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从术后6小时开始,两组均在每天8时、16时询问产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通过观察两组产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来判断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见表1,择时按摩组产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择时穴位按摩可缩短剖宫产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表1两组产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h,±S)
3讨论
3.1剖宫产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抑制的原因
剖宫产产妇因硬外麻醉时可降低胃肠蠕动功能,肠管暂时性麻痹,使过多气体积聚于肠腔不能从肛门排出。又因胎儿娩出时用夹纱包裹肠管以便于手术操作,一定程度上刺激肠管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有研究认为交感神经反射起着明显作用,高度精神紧张、宫缩痛及切口疼痛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反射性地抑制胃肠功能,使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导致肠麻痹、腹胀,不利于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4]。中医理论认为,腹腔手术后的腹胀,病位在脾和胃。病因为手术后邪祛体虚、气滞血瘀,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传导失职、脉络受损、气滞血瘀、中焦受阻和体虚、肾气不足、气不能推动肠蠕动所致[5]。
3.2择时穴位按摩的原理子午流注针法源于《黄帝内经》,子午表示昼夜时间的变化,流注表示气血的运行,人体经脉的气血周流随着时间的不同有着盛衰开合的变化。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借着气血灌注,盛衰开阖的有利时机,把握时间,按时取穴按摩,从而协调人体与自然之节律,维持气血阴阳之平衡,实现通经愈病的目的。
3.3择时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是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依据经络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而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腧穴进行治疗。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调经活血和胃通腑之功能,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针灸大成》曰,“卯时气来注大肠,此时大肠气方盛;辰时气注于胃,胃经气血旺盛”。文献也表明卯时正值合谷开时,针刺该穴,治疗实证能取得明显效果[6]。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其解剖位置位于机体腹部,与体内肠道相近,具有主治便秘的功效;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具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功效。现代临床研究认为刺激人体的某些穴位,能明显促进结肠的蠕动。本研究所选取的天枢、大肠俞按现代局部医学解剖来看,正是空肠,结肠所在的位置,按摩可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间接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7]。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最旺,浊阴下降,清阳上升,大肠进入兴奋状态,按摩合谷穴,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最旺,胃进入兴奋状态,按摩天枢穴,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按摩大肠俞。以上三穴择时合用,共同起到行气导滞,调和胃肠功能,加快胃肠蠕动之功效,增强了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结果显示,按摩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说明择时穴位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实践证明,择时穴位按摩可以促进产妇更早排气排便,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此方法简便易学,安全有效,护士及家属均能掌握,产妇、家属学会,出院后可自行在家按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是样本量不够大,出院后产妇和家属不能长期坚持,在今后研究中,要加大样本,进行出院后的早期家访,通过访视提高产妇自我管理能力,解决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了中医护理服务逐渐向基层及家庭拓展,增强了中医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为社会提供了高效、优质、便捷的中医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RomanH,BlondelB.Doriskfactorsforelectivecesareansectiondifferfromthoseofcesareansectionduringlaborinlowriskpregnancies.PerinatalMedicine,2008.36(4):297-305.
[2]戴美龙.剖宫产术后腹胀的预防和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4(26):1101-103.
[3]兰天,郭群英.腹部按揉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急重症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7B):57.
[4]丛海涛.丁进峰.曹东航,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滴注临床效果比较.中国乡村医药,2006,13(10):39.
[5]郭雪芳.穴位针刺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腹胀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6(8):45-46.
[6]陈晓莉,宋开源.不同时辰电针软组织损伤家兔合谷穴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52羟色胺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25—26.
[7]罗才贵,刘明军.实用中医推章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杜.2004:25.
作者简介:
伏永艳,出生年月:1981年8月,职称: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
刘小燕,职称:主管护师,单位: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