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

卷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

一、盘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霞[1](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研究表明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欧瑾[2](2016)在《广电中心播控技术的演变及发展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电视台播控系统是电视台内部信号和外部信号的一种中枢性汇集点,负责向外界发送电视节目的工作任务,是能够和受众进行沟通的直接窗口,对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对广电中心播控技术的演变进行分析,并结合广电中心播控技术的发展实际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探讨。

祥祖军[3](2015)在《浅析软件架构在电视播出系统软件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文中认为本文通过软件构架的理念,结合电视播出系统软件,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组织层次上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系统架构的设计、配置、维护等工作,将软件设计中对播出系统所起的作用展现出来,目的在于引起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软件构架的重视,提高现有的管理模式,完善业务流程,以实现全方位满足电视节目的发展需求。

方赟[4](2014)在《硬盘播出系统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硬盘播出系统是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和质量直接影响电视播出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硬盘播出系统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案。

李文[5](2013)在《浅析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及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文中指出本文结合顺德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的实际应用,介绍硬盘播出系统技术方案、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的设计思路及安全播出管理的办法。技术播出部门必须树立"未雨绸缪"的风险意识,提前设计安全播出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郭洁[6](2011)在《近线存储异构播出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播出是电视台内部工作流程的最后环节,电视播出系统是电视台内、外信号的汇集中枢,担负着向外界发送整个电视台节目的任务,是电视台直接面向观众的窗口。其发送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视台在广大观众中的形象,所以,如何搭建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自动播出控制系统,从而保障电视播出的顺利进行,是每一位从事播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设计新一代电视播控系统时更需要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数字硬盘播出给电视节目的播出带来了质的变化,先进的技术不但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同时给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带来了更可靠的保障。但随着节目播出规模的扩大和节目重复播出的不断增加,视频服务器硬盘存储容量有限,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电视节目和素材是电视台的产品,是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而媒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是能够不断地被利用而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媒体资产。另外,怎样存储、用什么介质存储和在什么环境下存储也一直是广播电视行业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设播出近线子系统,为播出系统增加存储端,并以此为契机,对原有播出系统进行系统重构、业务规范和流程再造,增强系统架构应对各种故障和业务变化的弹性,提高播出安全,增进工作效率和播出质量,为南方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运营提供完善的功能支撑。同时,建设基于存储端的第三播出,一边为旧的主备播出保驾护航,一边对新视频服务器进行考察和选型,为更换旧的主备播出做好准备。该系统以SOA架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现了低耦合、高弹性的总体架构设计,使得播出系统具有更高安全性、更强适应性和更好的发展延续性。解决了影响异构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实现不同时期、不同厂商设备融入同一播出网络平台,并做到长期稳定运行。实现了技术异构的第三播出,为主备播出提供系统级备份,大幅提高了播出系统的安全系数。

姜明[7](2009)在《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址播出系统是中央电视台新址电视工艺系统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址播出系统为例论述了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中的一些要点。首先,文章介绍了播出系统的演进过程,介绍了几种典型播出系统的结构,并对新址播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简介。之后,对实现高标清同播的关键技术——活动图像格式描述符(AFD)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它在幅型变换各种场景中的应用,并对它在播出系统中的嵌入、使用、修改、检测、管理等应用流程进行了论述。然后,我们研究了可靠性理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利用可靠性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了简单有效的应急预案,通过可靠性设计保证了整体播出系统的安全可靠。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本文解决了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首次将图像格式描述符(AFD)技术实际应用于系统流程中,并将可靠性分析手段运用于系统设计过程中,构建了实用可靠的新址播出系统设计方案,并为今后类似需求的播出系统设计提供了案例。

严洪智[8](2007)在《县级电视播控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服务器在电视播出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播出系统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一个新时代。结合视频压缩技术的完善和 RAID 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视播出系统已逐渐从传统的录像机磁带播出过渡到纯硬盘播出或盘带结合播出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磁带播出相比,从设计的理念到设计的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整个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的技术,播出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播出的安全性也相应得到的更有力的保障。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结构设计、关键设备选择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刘云霓[9](2007)在《大连电视台数字多频道硬盘播控系统》文中提出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原来以切换器为核心、由录像机主播的模拟播出系统逐渐被以数字切换台或矩阵为核心、由硬盘机主播、录像机辅助播出的数字播出系统所替代,播出方式由单一频道播出转变为多频道网络化播出。本文介绍了大连电视台播出系统改造的开发背景、系统结构和技术方案,对工作站系统和推广前景进行了分析。

魏兆丰[10](2006)在《中小型电视台数字嵌入式播控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压缩技术、高速宽带网络技术和高速大容量存储介质的不断完善,视频自动播出系统的各个环节走向全面数字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个设计合理的自动播出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播出质量和可靠性,降低播出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播出自动化,而且还可以扩展播出功能。 本文分析了电视台对于自动播出系统的需求,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在电视台实地考察和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对电视台的播控系统工作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利用最新的数字视频技术的电视台自动化播出系统提出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本文分析了整个视频自动播出系统的播出部分的设计过程,并在串口通讯理论,网络传输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小型系统,实现了远程播控的功能,并为该系统设计了计算机端的控制软件。 本文所设计的远程播控的数字视频系统即可以作为一套独立的系统进行运用,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字视频自动播出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完成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扩展。 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有:数字视频自动播出系统的播出方式、设备控制协议、接口技术等。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接口芯片简介及编程控制、单片机相关电路及程序的设计、控制端系统软件设计。在对设计的思想和具体软硬件实现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体现了软硬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思想。

二、盘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盘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广电中心播控技术的演变及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广电中心播控传统人工手动播出方式
2 以硬盘为主的盘带混合试样播出方式
3 网络化的全自动硬盘播出方式
4 广电中心播控技术的发展思考
    4.1 广电中心播控系统设备维护
    4.2 广电中心播控系统播出管理的安全措施
5 结语

(3)浅析软件架构在电视播出系统软件设计中所起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软件架构在播出系统中的意义
二播出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三播出系统的业务现状及需求分析
四播出系统软件架构的设计
    1. 表示层
    2. 应用逻辑层
    3. 数据处理层
    4. 数据层
五播出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 节目单编排、广告管理及播出管理
    2. 节目整备及备播管理
    3. 管理支撑模块
    4. 播出监控管理
    5. 播出运行管理
    6. 播出系统对外接口
六播出系统物理拓扑架构
七总结与展望

(4)硬盘播出系统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硬盘播出系统
2 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2.1 硬盘解码通道故障的应急处理。
    2.2 同步系统的应急处理。
    2.3 电源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
    2.4 硬盘服务器的故障处理。
    2.5 节目临时变更的应急处理。
    2.6 切换台故障的应急处理。
3 结束语

(5)浅析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及安全播出应急预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硬盘播出系统概述
2 视频服务器技术特点及优势
    2.1 技术特点
        1. 智能的模块化设计, 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供电、散热等系统, 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 基于IT网络架构的稳定实时数据传输。
    2.2 系统设计的稳定性、先进性和兼容性
3其他关键子系统的设计与部署
    3.1 上载/审片系统
    3.2 二级存储系统
    3.3 播控系统
    3.4 集中时钟授时系统
    3.5 设备及播出信号实时监测
4 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的设计思路
    4.1 当设备出现故障, 采用科学分级式应急预案
    4.2 当节目未能上传到播出盘塔, 采用盘带结合播出的应急预案
    4.3 临时节目变更时采取的应急预案
    4.4 发生供电故障时采取的应急预案
5 结束语

(6)近线存储异构播出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主要研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播出系统的发展概况
    2.1 传统自动播出系统
    2.2 第一代播出系统
    2.3 第二代播出系统
    2.4 第三代播出系统
    2.5 第三代播出系统关键技术
        2.5.1 播出控制方面
        2.5.2 内容管理方面
        2.5.3 流程设计
        2.5.4 流程运行
        2.5.5 流程监管
        2.5.6 流程控制
        2.5.7 统一监控方面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与技术基础
    3.1 近线存储技术概述
    3.2 分级存储管理
    3.3 近线存储理念
    3.4 近线存储系统工作原理
    3.5 存储介质
        3.5.1 磁带
        3.5.2 磁带库
        3.5.3 光盘格式及技术指标
        3.5.4 光盘库
    3.6 StorNext 软件:实现ILM的基础
    3.7 StoreNext文件系统
        3.7.1 概述
        3.7.2 在异构平台之间共享文件
    3.8 StorNext存储管理
        3.8.1 概述
        3.8.2 存储位置变换策略:在不同级别的存储设备之间移动数据
        3.8.3 复制策略:将数据复制到磁带大容量存储介质
        3.8.4 支持自动和手动归档操作
        3.8.5 磁带到磁带碎片整理和迁移
        3.8.6 集成数据保护功能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线存储在播控系统中的应用
    4.1 硬盘播控系统设计思路
        4.1.1 统一的控制与管理
        4.1.2 完善的安全保障
        4.1.3 全面的监看、检测和预警
        4.1.4 节目内容的管理和再利用
        4.1.5 高清的考虑
        4.1.6 新业务内容发布的考虑
        4.1.7 系统的人机工程
        4.1.8 切合实际与面向未来的技术发展
    4.2 硬盘系统架构
    4.3 近线存储的作用及其优势
    4.4 近线存储在硬盘播控系统中的应用
        4.4.1 近线存储系统设计原则
        4.4.2 系统配置
        4.4.3 存储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播出系统技术方案
    5.1 提高播出系统的安全性
        5.1.1 “一键式”播出应急处理机制
    5.2 打通全台业务网络
        5.2.1 业务流程重新规划
        5.2.2 完善的互联接口
    5.3 架构规划
        5.3.1 节目单流转结构
        5.3.2 内部素材流转结构
        5.3.3 跨域素材流转结构
        5.3.4 素材备播机制
        5.3.5 归档中心结构
        5.3.6 消息通信结构
    5.4 业务规划
    5.5 流程规划
    5.6 建设面向高清过渡的播出系统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线存储播出平台的设计实现
    6.1 系统结构流程
        6.1.1 收录系统设计
        6.1.2 编辑系统设计
        6.1.3 存储系统设计
        6.1.4 播出系统设计
    6.2 存储系统设计
        6.2.1 近线存储
        6.2.2 近线存储性能需求
        6.2.3 近线存储系统设计
        6.2.4 分布式归档存储管理设计
    6.3 迁移转码系统设计
        6.3.1 迁移工作站
        6.3.2 视音频数据转码工作站
    6.4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
        6.4.1 异构模式
        6.4.2 多级异构播出网络
    6.5 播出系统
        6.5.1 可靠性设计
        6.5.2 技术指标要求
        6.5.3 播出功能设计
        6.5.4 播出系统设计
    6.6 播出系统网络平台
    6.7 周边设备和系统
    6.8 网络系统配置
        6.8.1 软件体系架构
        6.8.2 存储带宽分析
        6.8.3 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6.9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优势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近线存储播出系统的应用
    7.1 安全性
        7.1.1 增强了播出系统的安全性,有力地保障了宣传和运营的正常进行
    7.2 功能性
        7.2.1 完善了播出系统的功能性,有效地支撑了新旧业务的有序开展
    7.3 业务流程
        7.3.1 推进了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
    7.4 保护外购节目资产
        7.4.1 大幅降低了磁带播出比例,有效地保护了巨额外购节目资产
    7.5 经济效益
    7.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电视播出系统的发展与新址播出系统概况
    2.1 电视播出系统的发展
        2.1.1 电视播出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1.2 中央电视台播出系统发展历程
    2.2 几种典型的电视播出系统
        2.2.1 数字机械手全自动播出系统简介
        2.2.2 机械手磁带播出系统与硬盘播出系统的比较
        2.2.3 盘带混播全自动播出系统简介
    2.3 新址高标清硬盘同播播出系统概述
        2.3.1 系统设计目标
        2.3.2 系统设计规模
        2.3.3 新址系统频道规划
        2.3.4 新址播出业务流程
        2.3.5 新址播出系统总体架构
        2.3.6 系统对外接口设计
        2.3.7 新址播出系统组成
第三章 新址播出系统涉及的高标清同播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3.1 高清电视的发展和现状
        3.1.1 从标清电视到高清电视的过渡
        3.1.2 过渡期的播出、制作形态
        3.1.3 上下变换信号处理技术比较及测试
    3.2 AFD技术基础知识
        3.2.1 高标清转换中的幅型比变化
        3.2.2 AFD的引入
        3.2.3 AFD简介
        3.2.4 AFD信息的使用
        3.2.5 AFD的传输
    3.3 AFD技术在新址系统中的应用
        3.3.1 新址系统中采用的AFD编码
        3.3.2 AFD信息嵌入流程
        3.3.3 AFD信息检测手段
        3.3.4 播出系统中AFD技术的应用
第四章 新址播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4.1 可靠性基础知识
        4.1.1 可靠性的发展
        4.1.2 可靠性的定义
        4.1.3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4.1.4 可靠性指标
        4.1.5 可靠性模型
    4.2 播出系统可靠性设计
        4.2.1 播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4.2.2 新址播出系统链路可靠性分析
        4.2.3 播出信号源的可靠性设计
        4.2.4 数据库安全设计
        4.2.5 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混合主备
        4.2.6 播出监控系统设计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10)中小型电视台数字嵌入式播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电视台播控系统的历程和现状
    1.1 电视台数字自动播控系统
    1.2 二十世纪自动播出系统的历史
    1.3 二十一世纪电视台播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1.4 我国中小型电视台的现状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播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现有电视台播出系统的播出方式
        2.1.1 纯录像机播出方式
        2.1.2 全硬盘播出方式
        2.1.3 盘带混合播出方式
    2.2 电视台自动播出系统新技术解决方案
第三章 控制录像机技术
    3.1 录像机的控制方式
    3.2 时间码标准
        3.2.1 CTL码
        3.2.2 TC码
    3.3 远程控制方案和控制流程设计
第四章 远程受控端系统实现
    4.1 接口标准及接口电路的实现
        4.1.1 接口的分类
        4.1.2 接口的功能
        4.1.3 主要的串口标准
        4.1.4 通信协议和接口电路组成
    4.2 通信接口芯片的编程及应用
        4.2.1 单片机简介
        4.2.2 通信接口芯片的编程及应用
    4.3 下端软件设计
        4.3.1 通讯协议及帧格式制定
        4.3.2 AT指令及应用
        4.3.3 软件具体设计与流程图
第五章 远程控制端系统实现
    5.1 操作系统的选择
    5.2 串口通讯控件的应用
        5.2.1 SPCOMM控件的安装
        5.2.2 SP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方法和事件
        5.2.3 SPCOMM控件的使用
    5.3 主控端控制软件的设计
        5.3.1 控制功能模块
        5.3.2 通讯功能模块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盘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2]广电中心播控技术的演变及发展思考[J]. 欧瑾.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11)
  • [3]浅析软件架构在电视播出系统软件设计中所起的作用[J]. 祥祖军. 现代电视技术, 2015(07)
  • [4]硬盘播出系统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探索[J]. 方赟.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19)
  • [5]浅析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及安全播出应急预案[J]. 李文.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07)
  • [6]近线存储异构播出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郭洁.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7]高标清同播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D]. 姜明.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8]县级电视播控系统的设计[A]. 严洪智. 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上), 2007
  • [9]大连电视台数字多频道硬盘播控系统[J]. 刘云霓. 现代电视技术, 2007(01)
  • [10]中小型电视台数字嵌入式播控系统[D]. 魏兆丰. 山东大学, 2006(12)

标签:;  

卷带结合电视节目全自动播出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