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BMP7对转基因小鼠晶状体细胞作用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眼科学
作者: 苑晓勇
导师: 孙慧敏,陈卓
关键词: 晶状体细胞,转基因小鼠
文献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白内障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致盲眼病,与晶状体细胞的发育关系密切,了解发育信号分子对晶状体细胞的作用,对于了解晶状体细胞的发育规律,进而揭示白内障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晶状体是研究哺乳动物发育的理想系统,与周围组织相对隔离,特别是细胞成分单纯,由晶状体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最终分化形成的晶状体纤维组成,其前囊后方是一单层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新生的细胞向赤道部移行,同时开始了晶状体纤维分化过程,晶状体纤维细胞由上皮细胞伸长形成。很多晶状体蛋白基因几乎仅仅在晶状体细胞表达,因此可以应用这些基因的转录启动子制备转基因动物模型。所以晶状体活体模型将排除体外实验的各种干扰因素,为研究细胞周期动力学与组织分化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亦称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 1,OP-1),最初作为重要的成骨因子从骨骼中纯化出来,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是35kDa的同质二聚体蛋白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BMP7表达于众多胚胎组织,尤其是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的组织发育。眼组织源于神经外胚叶、表皮外胚叶和中胚叶,发育过程复杂,并存在各组织间的相互作用。BMPs与几乎全部眼组织密切相关,尤其晶状体和视网膜,涉及复杂的信号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的重点。数项研究发现BMP7是视泡发出的晶状体板和角膜上皮细胞的诱发信号分子,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胚眼发育的早期阶段。很多学者对发育早期视网膜、晶状体与BMPs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推测:在发育早期视网膜产生BMP7和BMP结合蛋白,假想其均分泌至玻璃体,晶状体依赖BMP7诱发。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αA-BMP7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BMP7对转基因小鼠晶状体细胞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缩略语
附录二 测序结果
附录三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眼(综述)
附录四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晶状体(综述)
附录五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六 参编著作
发布时间: 2005-09-13
参考文献
- [1].顶端极性蛋白复合物在斑马鱼晶状体细胞运动与组织中的功能[D]. 鱼音慧.浙江大学2017
- [2].15kDa硒蛋白(Sep15)对衣霉素诱导的晶状体细胞分化紊乱的抑制作用[D]. 尹娜.华中科技大学2016
- [3].人晶状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的调节作用[D]. 竺向佳.复旦大学2010
- [4].α晶状体蛋白外消旋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影响研究[D]. 张可可.复旦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白内障患者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建立及其定向分化的研究[D]. 邱晓頔.复旦大学2012
- [2].过氧化氢酶基因抑制活性氧诱导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 李立梅.中国医科大学2004
- [3].PKB及其调节因子FGF、PTEN在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 张瑞君.中国医科大学2005
- [4].先天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研究[D]. 郑建秋.天津医科大学2005
- [5].靶向毒素DT389-hbFGF的克隆表达及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毒性研究[D]. 尹连荣.天津医科大学2005
- [6].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和粘附的作用的实验研究[D]. 陶津华.中国医科大学2006
- [7].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D]. 王哲文.吉林大学2006
- [8].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及波形纤维蛋白在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表达[D]. 周健.第四军医大学1999
- [9].晶状体转录调控基因在后发性白内障中的表达和意义[D]. 黄钰森.青岛大学2006
- [10].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机制研究[D]. 叶盼盼.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