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文学语言的运作艺术

《儒林外史》文学语言的运作艺术

论文摘要

《儒林外史》作為我國古代小說的重要代表,在文學語言的運作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出神入化的語言運用,使得這部小說具有了歷久彌新的藝術生命,也對中國小說傳統和後世其他小說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將從語辭運作的藝術、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敍述手法的藝術和諷刺的藝術四個方面探討《儒林外史》文學語言的運作藝術。在語辭運作藝術上,本文著重對《儒林外史》的色彩用詞、數字用詞、方言用詞、典故用詞和創新用詞進行分析和探討,研究《儒林外史》中語辭運作的特點和作用。在人物形象塑造藝術上,本文著重對《儒林外史》中慳吝人物、名士碩儒、舉業中人、市井細民和女性形象五類人物進行分析,探討《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以及作者在其中所體現的主題思想。在敍述手法藝術上,本文著重關注《儒林外史》正筆直書和對比襯托兩種敍述手法,行雲流水和曲折回環兩種敍述特點,以及預敘插敍分敘等手法的運用,探討《儒林外史》是如何組織情節、描摹人物的。在諷刺藝術上,本文將關注《儒林外史》中開門見山、避重就輕、畫龍點睛、兩相對照、側面烘托等諷刺手法,探討其諷刺手法運作的特點和作用。最後,本文從以上四個方面對《儒林外史》的成就和影響作了簡單的論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研究綜述
  • 2.1 吳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 2.2 《儒林外史》研究歷史和现状
  • 第三節 研究動機
  • 第四節 研究範嚋
  • 第二章 語辭運作的藝術
  • 第一節 色彩用詞
  • 1.1 敷彩
  • 1.2 表情
  • 第二節 數字用詞
  • 2.1 精確
  • 2.2 模糊
  • 第三節 方言用詞
  • 3.1 刻畫人物
  • 3.2 語境還原
  • 第四節 典故用詞
  • 4.1 直接用典
  • 4.2 化用典故
  • 第五節 創新用詞
  • 5.1 泛化
  • 5.2 借代
  • 5.3 譬喻
  • 5.4 委婉
  • 第三章 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
  • 第一節 慳吝人物
  • 1.1 古代小說中的慳吝人物形象
  • 1.2 古今第一慳吝人: 嚴監生形象的塑造及其内涵
  • 1.3 其他人物的慳吝性格刻畫
  • 第二節 名士碩儒
  • 2.1 由歷史人物到理想化身: 王冕形象的塑造
  • 2.2 真儒、 名賢: 虞育德形象的塑造
  • 2.3 新人、 奇士: 杜少卿形象的塑造
  • 第三節 舉業中人
  • 3.1 從落魄到富貴: 周進、 范進形象的塑造
  • 3.2 庸中佼佼: 馬純上形象的塑造
  • 3.3 文人的蛻化與變質: 匡超人形象的塑造
  • 第四節 市井細民
  • 4.1 勢利平民群像: 胡屠户等形象的塑造
  • 4.2 善良平民群像: 鮑文卿等形象的塑造
  • 4.3 市井奇人: "四客"形象的塑造
  • 第五節 女性形象
  • 5.1 可厭而又可悲的女性形象: 王太太與趙姨娘
  • 5.2 禮教重壓下的女性形象: 魯小姐與王三
  • 5.3 具有自我意識的女性形象: 沈瓊枝
  • 第四章 敍述手法的藝術
  • 第一節 正筆直書
  • 1.1 直接敍述, 自行展示
  • 1.2 善用白描, 筆法簡練
  • 1.3 插話評價, 表明看法
  • 第二節 襯托對比
  • 2.1 反筆側筆, 多方襯托
  • 2.2 前後映帶, 對比見意
  • 2.3 互相映發, 景人互見
  • 第三節 行雲流水
  • 3.1 相互聯接, 環環扣進
  • 3.2 有主有次, 有詳有略
  • 3.3 前後呼應, 伏筆千里
  • 第四節 曲折回環
  • 4.1 情節設置波折有致
  • 4.2 情節運作回環反復
  • 第五節 預敘插敍分敘
  • 5.1 預敘
  • 5.2 插敍
  • 5.3 分叙
  • 第五章 諷刺的藝術
  • 第一節 開門見山
  • 1.1 通過直接貶斥, 對人物開門見山的諷刺
  • 1.2 通過書中人物的觀察和評論, 進行開門見山的諷刺
  • 1.3 通過形象描寫和對話描寫, 對人物開門見山的諷刺
  • 第二節 避重就輕
  • 2.1 避重就輕, 化大為小, 以小見大
  • 2.2 避重就輕, 對正面人物, 以諷為勸
  • 2.3 避重就輕, 為了緩和矛盾, 進一步刻畫人物和突出主題的需要
  • 第三節 畫龍點睛
  • 3.1 通過議論來點睛
  • 3.2 通過細節描寫來點睛
  • 3.3 通過環境描寫來點睛
  • 第四節 兩相對照
  • 4.1 相近的對照——周進與范進
  • 4.2 相反的對照, 偽情畢露
  • 4.3 前後對照, 揭示人物性格的善變和演變
  • 第五節 側面烘托
  • 5.1 通過周圍人物的交遊及言行來烘托主題
  • 5.2 通過事件和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題
  • 5.3 馬二先生的刻畫和描寫
  • 第六節 結論
  • 第六章 結語
  • 參考文獻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议吴敬梓的故乡情[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2)
    • [2].吴敬梓“休说功名”[J]. 同舟共进 2020(05)
    • [3].诗人吴敬梓[J]. 文艺研究 2019(06)
    • [4].浅谈吴敬梓的家风传承[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2)
    • [5].吴敬梓困厄著书[J]. 兴趣阅读 2018(33)
    • [6].吴敬梓的真名士风流[J]. 中国青年 2016(15)
    • [7].吴敬梓坎坷“高考”路[J]. 晚报文萃 2016(10)
    • [8].吴敬梓四访真州[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4(02)
    • [9].吴敬梓与河下[J]. 名城绘 2016(05)
    • [10].吴敬梓:久考不中的败家子却写尽身边的读书人[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20(07)
    • [11].为吴敬梓“让袭”说“寻根”小议[J]. 寻根 2012(05)
    • [12].吴敬梓与扬州关系考察的启示[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0(04)
    • [13].劝君再识吴敬梓[J].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4(10)
    • [14].吴敬梓家世新探——读吴国缙《世书堂稿》[J]. 古典文献研究 2012(00)
    • [15].吴敬梓与秦淮水亭[J]. 中国地名 2017(Z1)
    • [16].吴敬梓笔下的儒家理想婚姻模式初探[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7].蒲松龄、吴敬梓关于科举雅俗观的差异比较[J]. 青年文学家 2019(17)
    • [18].故居之吴敬梓故居[J]. 初中生世界 2015(09)
    • [19].拜谒吴敬梓的第二故居[J]. 语文天地 2009(08)
    • [20].吴敬梓笔下流淌的老南京烟火气[J]. 江苏地方志 2020(05)
    • [21].吴敬梓[J]. 西部 2017(06)
    • [22].荡客[J]. 上海文学 2014(06)
    • [23].吴敬梓传[J]. 青春期健康 2014(19)
    • [24].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关系[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8)
    • [25].吴敬梓心目中的理想社会[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5)
    • [26].吴敬梓与《儒林外史》[J]. 海内与海外 2018(05)
    • [27].论吴敬梓对清代文化专制政策的批判[J]. 大家 2011(04)
    • [28].悲歌一曲话平生——论吴敬梓自传文学作品《移家赋》[J]. 兰州学刊 2013(07)
    • [29].吴敬梓“以字切姓”考[J]. 寻根 2010(06)
    • [30].试论吴敬梓对文士治生生态的反思[J]. 文学遗产 2019(02)

    标签:;  ;  ;  

    《儒林外史》文学语言的运作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