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半暗带界定及无创脑水肿监护的临床研究

脑缺血半暗带界定及无创脑水肿监护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磁共振DWI、PWI和MRS量化评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以及磁共振波谱技术(MRS)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力求提出量化评定标准。方法13例发病时间在2-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1H-MRS技术,并在2-28d内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扩张变化,血流灌注以及代谢改变。结果(1)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分别为7.01×10-4mm2/s及9.36×10-4mm2/s,rADC平均值分别为0.63及0.87,梗死中心区ADC及rADC均明显降低,缺血半暗带ADC及rADC轻度下降,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PWI显示11例超急性脑梗死存在灌注缺损区或灌注减低区,2例腔隙性脑梗死未见明显异常。(3)超早期脑梗死的MRS改变为乳酸(Lac)浓度升高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水平降低。(4)PWI>DWI者,ADC值轻度降低(<22%)Lac升高且NAA正常或轻度下降(<14%)的区域可能为缺血半暗带;而ADC值明显降低(25%-53%)Lac升高且NAA明显下降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DWI、PWI和MRS的综合应用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第二部分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磁共振DWI和MRS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DWI和MRS的变化,从影像学方面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6-24h内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脑出血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9-11d行常规MRI及功能性MRI(包括DWI和MRS)检查。结果对照组和微创组血肿周围ADC值与对侧对称区ADC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ADC值高于微创组(P<0.05)。对磁共振谱线进行分析,对照组血肿周围NAA/Cr与对侧相对应区域的NAA/C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较后者降低12.6±7.4%,其中4例可见到明确的乳酸峰。微创组血肿周围NAA/Cr与对侧相对应区域的NAA/Cr值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且乳酸峰显示不明显。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与对照组DWI和MRS的变化从影像学方面佐证了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神经影像学不仅提供了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提出了功能上的客观指标。第三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摘要]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变化,旨在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价值及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者)分为4组:脑出血31例(脑出血组),其中15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组),16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例(脑梗死组)。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1、3、5、7d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脑出血组:术前即发病1d内无论是保守组或微创组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均低于健侧,随着病程推移保守组出现患侧扰动系数升高并超过健侧,3d时达到高峰,持续7d以上。微创组则呈现3d时患侧综合扰动系数高于健侧,5d时两侧接近,7d时两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5、7d时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组:入院后即刻检查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即高于健侧,随着病程推移5d时达到高峰,持续7d以上。结论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不对称性改变,随病程推移呈现动态变化,反应了水肿形成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可动态评估患者脑水肿演变过程,对再出血的诊断以及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 磁共振DWI、PWI 和MRS 量化评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图片
  • 第二部分
  • 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磁共振DWI 和MRS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研究总结
  • 综述
  • 综述一
  • 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临床界定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三
  • 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研究进展
  • 英文缩略词表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加编写专著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面积脑梗死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2].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3].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02)
    • [4].1例脑梗死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1)
    • [5].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4)
    • [6].高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7].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3)
    • [8].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体会[J]. 心理月刊 2020(13)
    • [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2)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1)
    • [11].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J]. 人民军医 2020(03)
    • [1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4)
    • [1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14].二级预防相关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J]. 当代医学 2020(16)
    • [15].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8)
    • [16].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轻型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6)
    • [17].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名医 2020(06)
    • [18].MicroRNA-26a-5p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6)
    • [19].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再发的预防[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1)
    • [20].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新疆医学 2020(08)
    • [21].依达拉奉辅助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7)
    • [22].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1)
    • [23].常见实验室指标与初发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9)
    • [24].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06)
    • [2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01)
    • [26].脑梗死 糖友致残致死的杀手[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2)
    • [27].情绪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9)
    • [28].院内肢体活动增加对轻度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6)
    • [29].整体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23)
    • [30].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8)

    标签:;  ;  ;  ;  ;  ;  ;  ;  ;  ;  

    脑缺血半暗带界定及无创脑水肿监护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