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靖(益阳医专附属医院湖南益阳413000)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148-02
【摘要】目的更好地认识并识别患者心肌梗死早期超、急性的损伤期的心电图变化,进而尽量避免患者心肌梗死及一步发展,为临床学提供解决这一难题的可靠参照,同时也为早日攻克心脑血管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对83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后经过心电图的连续监察以及心肌酶谱等其他实验室检查或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超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然后分析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化情况。结果83例之中有11例(约13%)呈现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改变。结论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是患者急性的心肌梗死早期表现,及时地识别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有助于积极抢救以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超急性期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居高不下,并且有增多的趋势,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研究超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问题是现今医学和临床学所亟待解决的难题。急性的心肌梗死是为医学内科比较常见的急症,是因为冠状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的供血量的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患者相应的心肌进一步出现严重缺血而最终导致患者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有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等[1]。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能够更好地认识并识别患者心肌梗死早期超、急性的损伤期的心电图变化,进而尽量避免患者心肌梗死及一步发展,为临床学提供解决这一难题的可靠参照,同时也为早日攻克心脑血管疾病打下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来院就诊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83名,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为64(±2)岁,有高血压病史的是76例。所有患者均为感觉腹痛或胸的前区域和背部不适前来就诊并进行心电图检查。梗塞部位:前壁35例,前间壁40例,下壁4例,下壁+右室2例,下壁+正后壁2例。发病后首次ECG记录据发病时间为1-10小时,平均为3小时。
1.2方法
1.2.1一般方法
本次参加研究的83例超急性损伤期的患者,均采用了常规的12号导联或者是单导联的心电图机,共为此83例超急性损伤期的患者做了多次的18导联的心电图常规检查,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廉价等优点,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的显示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以及书写诊断报告,不仅为临床的诊断与抢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使患者能够取得及时并且对症的治疗与护理。
对83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后经过心电图的连续监察,然后分析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化情况。
1.2.2心电图的诊断与分析
(1)T波高耸。
T波高耸指的是患者面对梗死区心电图的导联上T波的振幅增大而典型T波变尖变高,最终呈现出了尖峰状或帐顶状,电压的振幅可高达2mV,患者前壁的心肌梗死表现得尤为明显。T波高耸的判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最主要的为对比其正常的T波最高值。关于正常T波最高值,其心前的导联委1.80-2.10mV,而肢体的导联委0.60-0.80mV,目前临床上还罕有这么高的正常的T波。一般认为患者当心的前导联的T波的振幅增高要大于1.10mV,就可以判定为T波高耸。据相关的报道称,在前壁心梗的时候,心前的导联的T波高度明显大于1.10mV的占82.6%,最高的可达到3.28mV。下壁心梗时,100%的患者的导联的T波的高度要大于0.50mV,最高的是1.40mV,而这些数值均明显地大于正常的T波的平均值。如果T波的振幅在增高的同时T/R比值大于1的时候,都应该根据病史,充分考虑到患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同一导联的T波的振幅于发病前ECG相比增高0.50mV的时候,就有比较肯定的病理意义。
(2)ST段抬高
ST段抬高是急性的心肌梗死的早期的心电图十分重要之表现,即为ST段呈现出斜上型的升高,而与之对应的导联的ST段则呈现出反向改变。在患者发病的数分钟内或数小时之内发生,通常是在2h之内出现。患者的心电图上ST段抬高标准,肢体的导高于0.05mV,且左心前导联高于0.10mV,右心前的导联高于0.30mV时为异常,但是在急性的心肌梗死的超急性的时期常常会超过此标准,甚至大于1.00-1.50mV。随着患者的心肌缺血不断加重,ST段会由凹面向上变直,无明显移位,但是与T波连接角会消失,最终导致二者无法区分,T波会显得更为宽大。
(3)Q波以及T波的倒置
患者出现Q波以及T波的倒置,而充分发展时期前会正好恢复正常状态,这种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的现象称之为超急性时期异常的心电图伪性改善。究其机理可能是缺血现象出现暂时改变的缘故。
(4)在心肌梗死时期的最早期,受损伤的组织的传导会变缓,通常称其为急性的损伤性阻滞。心电图的表现为:(1)面对梗死的导联上R波上升的速度变缓慢,而导致的室壁激动时间大于0.045s。(2)导联上R波振幅的增高。
2结果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异常的心电图的伪性改善会在刚开始的急性损伤时期出现(1)高耸T波:此83例患者中有79例同一导联的T波的振幅于发病前ECG相比增高0.50mV,有比较肯定的病理意义。(2)ST段倾斜型升高:此83例患者的心电图均出现此现象(3)Q波以及T波的倒置:仅有32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此现象。(4)急性损伤性的阻滞:所有的患者的心电图均由此特征。
3结论
现今的心电图检查不仅仅局限于常规检查,由于动态的心电图的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可捕捉到的信息更为全面,已经不仅可为临床学更好地提供准确且客观的治疗根据,更可使患者在早期便能够被检查发现,并得到较为及时的救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心肌梗死的进一步发生以及发展。
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是患者急性的心肌梗死早期表现,及时地识别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有助于积极抢救以及改善预后。综上所述,研究此类医学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医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建国,郭衍坤,贺新华.心电图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9.
[2]卢喜烈,石亚君,帅莉.运动平板实验[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7.
[3]郭继鸿.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2):128-132.
[4]郭飞,刘仁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及机制研究近况[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