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系统科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依据,以样地调查、北京市“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和其它途径收集的图件为基础数据,从探讨森林健康的内涵与实质入手,在对森林景观进行区划的基础上,确立评价指标,采用正态分析及等距分组法确定评价指标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健康等级隶属度,并将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疾病五级,从森林经营小班、景观和区域三个尺度对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北京市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运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类、森林类型、起源和优势树种作为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的主要因子,区划得到北京山区共18个森林景观类型。森林景观分类精度达到83%以上。(2)在森林经营小班尺度上,以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从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初步构建健康评价指标14个,经筛选,得到小班健康评价指标8个;在景观尺度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结构与格局、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初步构建健康评价指标6个,经筛选,得到景观健康评价指标4个。(3)在森林经营小班尺度上,建立了森林景观类型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回归模型、灌木层生物量—灌木高度回归模型、草本层生物量—草本高度回归模型各18类,以推求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建立了树高、胸径—叶面积指数回归模型18类,以推求小班叶面积指数。在景观尺度上,采用景观格局计算公式得到了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各18个指标值;通过统计各类景观样地每木调查数据的病虫害等级数量比例,计算其模糊隶属度的相对位置而得到了病虫害程度18个指数。(4)在小班尺度上,将小班评价指标分类为定性描述指标、无限制可比定量指标和半限制可比定量指标三种。确立了无限制可比定量指标、半限制可比定量指标标准各5级,在景观尺度上,确立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指标标准各5级。(5)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小班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A_p=(0.0211 0.0646 0.2476 0.0333 0.3000 0.0861 0.2123 0.0349);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A_L=(0.1250 0.3750 0.4375 0.0625);北京山区森林整体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A_T=(0.0719 0.0602 0.0632 0.0618 0.0495 0.0670 0.0414 0.0476 0.0640 0.05230.0493 0.0496 0.0536 0.0477 0.0451 0.0668 0.0677 0.0411)。(6)评价结果表明:在小班尺度上,北京山区30164个森林经营小班中,处于亚健康的最多,达11265个,面积比例为42.21%,属于优质和疾病的小班较少,面积比分别占10%左右。在景观尺度上,北京山区18类森林景观中属于健康的4类,亚健康的12类,不健康的2类,无优质和疾病的景观类型。在区域尺度上,北京山区整体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以上结论说明北京市急需进行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健康等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引言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森林健康内涵与实质1.1.1 面向目标途径的概念1.1.2 面向生态系统途径的概念1.1.3 综合途径的概念1.2 森林健康研究现状1.2.1 美国森林健康研究现状1.2.2 德国森林健康研究现状1.2.3 我国森林健康研究现状1.2.4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研究现状1.3 森林健康监测研究现状1.3.1 美国森林健康监测1.3.2 德国森林健康监测1.3.3 欧洲森林健康监测1.3.4 我国森林健康监测1.4 森林健康评价研究进展1.4.1 评价指标1.4.2 评价方法1.5 森林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1.5.1 对森林健康本身的认识途径不统一1.5.2 森林健康及其评价研究的概念框架不明1.5.3 森林健康的评价标准不统一1.5.4 森林健康的评价体系不完整2 理论基础2.1 系统科学理论2.1.1 系统科学理论的内涵2.1.2 森林健康与系统科学理论的关系2.2 基础生态学理论2.2.1 生态系统的结构2.2.2 生态位理论2.3 景观生态学2.3.1 森林健康与景观结构和格局2.3.2 森林健康与尺度效应2.3.3 森林健康与干扰2.4 恢复生态学2.4.1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2.4.2 森林健康与恢复生态2.5 近自然经营理论2.5.1 近自然经营的涵义2.5.2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要点2.6 生态经济学2.6.1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和生态学的比较2.6.2 森林健康与生态经济学2.7 可持续发展2.7.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7.2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指标体系2.7.3 森林健康与可持续发展2.8 森林文化2.8.1 森林文化的涵义2.8.2 森林健康与森林文化的关系2.9 社会生态学理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2.9.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2.9.2 复合生态系统机理2.10 小结3 研究区概况3.1 自然概况3.1.1 地理位置3.1.2 地质地貌3.1.3 土壤3.1.4 气候水文3.1.5 植被3.2 社会经济概况3.2.1 全市经济社会概况3.2.2 山区经济社会概况3.3 森林资源概况3.3.1 北京市的森林资源概况3.3.2 北京山区的森林资源概况4 研究内容与方法4.1 研究目标4.2 主要研究内容4.3 技术路线4.4 数据来源4.4.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4.4.2 样地调查数据4.4.3 其他搜集数据4.5 研究方法4.5.1 样地调查4.5.2 数据处理4.5.3 评价模型构建5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5.1 森林景观区划基本原则5.2 森林景观区划方法5.2.1 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景观区划5.2.2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景观区划5.2.3 本研究应用的区划方法5.3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结果5.3.1 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区划5.3.2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结果5.4 森林景观分类结果精度评价5.5 小结6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1 森林健康评价的尺度确立6.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6.3 森林经营小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6.3.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6.3.2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6.3.3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测度分析6.4 森林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6.4.1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理论依据6.4.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6.4.3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测度分析6.5 小结7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诊断与分析7.1 森林健康评价指标分析计算7.1.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分析计算7.1.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分析计算7.2 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筛选7.2.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筛选7.2.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筛选7.3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建立7.3.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标准7.3.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标准7.4 小结8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8.1 森林经营小班健康评价8.1.1 指标权重推求8.1.2 确定单项指标隶属度8.1.3 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建立8.1.4 综合隶属度判别8.1.5 小班健康评价结果8.2 森林景观健康评价8.2.1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权重推求8.2.2 景观健康评价模糊矩阵建立8.2.3 综合隶属度判别及评价结果8.3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整体评价8.3.1 指标权重确定8.3.2 综合隶属度判别及评价结果8.4 小结9 结论与讨论9.1 结论9.2 讨论9.2.1 本研究的创新点9.2.2 建议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导师简介1导师简介2获得成果目录清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森林健康论文; 模糊综合评价论文; 景观区划论文; 多尺度论文; 北京山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