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健全,我国已进入一个高龄化社会。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居死亡病因的第三位,而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之所以很高,是因为哺乳类动物的中枢神经元对缺血的耐受性非常低,而且再生能力又相当差,所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缺血引起神经元死亡,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神经甾体是指中枢神经元自身合成的一类甾体激素。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和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活性最强的神经甾体之一。研究证明,DHEA和DHEAS能增强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改善高龄大鼠的记忆力减退。临床资料表明,DHEAS的脑内浓度随着加龄逐渐降低,与老年性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呈负性相关。目前DHEA已广泛用于雄激素不足的替代治疗,但是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试验中未得到一致的结果。本课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DHEA和DHEAS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有效时间窗及其调控分子机制,为DHEA和DHEAS能更有效地应用于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早期的研究发现,短暂性不完全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降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提示下调NMDA受体的表达可能是LTP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前期研究证明,DHEAS通过激活sigma-1(σ1)受体能上调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因此,本课题提出DHEAS能改善脑缺血导致的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又可能恢复缺血后NMDA受体依赖性LTP诱导的研究设想。通过双侧颈总动脉20分钟夹闭(two-vessels occlusion,2VO)制备不完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并在脑血流再灌注3h后开始进行连续3天的DHEAS(20mg/kg)皮下给药,或在缺血后第4天进行DHEAS(50μM)急性脑片给药。脑缺血后第4天的检测结果显示,2VO-大鼠海马CA3-CA1突触传递LTP诱导障碍,NMDA受体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脑血流再灌注3h后的DHEAS连续3天给药能改善脑缺血引起的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恢复LTP诱导。σ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NE-100能阻止DHEAS对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以及LTP诱导的保护作用。同时,我们发现孕酮(progesterone,PROG)通过拮抗σ1受体,能阻止DHEAS对脑缺血损伤LTP的保护作用。上述结果证明,DHEAS通过激活σ1受体,上调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能改善脑缺血导致的NMDA受体功能下调,从而恢复NMDA受体依赖性LTP的诱导。DHEA被认为是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但是整体和离体研究就DHEA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目前仍未有明确的结果。有研究报道,DHEA能阻止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死亡,又能促进NMDA受体的钙离子内流,提示DHEA对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的神经保护和神经毒性作用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一致的原因。本研究通过改变DHEA在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的给药,观察DHEA在缺血再灌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拟阐明DHEA对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的神经保护和神经毒性作用。通过确定DHEA作用的时间窗,希望能提高DHEA对脑卒中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椎基底动脉电凝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min的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的(four-vessels occlusion,4VO)大鼠模型。在缺血前、后1小时,或再灌注3、4、6、12、24、36、48及72小时后分别进行一次DHEA(40mg/kg)给药。再灌注后第3天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第7天检测海马CA1突触功能,并分别计数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和齿回颗粒细胞。4VO-大鼠海马CA1区有20%的锥体神经元死亡、CA3-CA1突触传递和LTP诱导损伤、记忆功能减退。重要的是在脑缺血前或后1h的DHEA给药加重海马CA1神经元死亡。而在再灌注3-48h期间内,与DMSO处理的4VO大鼠相比,DHEA给药可显著减少神经元死亡,恢复LTP诱导,并改善记忆功能损伤。DHEA的神经损伤和神经保护双向作用都能被σ1受体拮抗剂NE-100所阻断。上述结果提示在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大鼠海马CA1区,DHEA通过激活σ1受体在缺血再灌流急性期有神经毒性作用,随后出现宽的有效时间窗的神经保护作用。综上所述,DHEA和DHEAS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我们提出DHEAS对局灶性脑缺血所致的记忆功能减退有改善作用,而DHEA对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但是由于DHEA和DHEAS都能增加NMDA受体的钙离子内流,所以在脑缺血急性期使用将会出现神经毒性作用,加重脑损伤。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1)
- [2].基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3)
- [3].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自噬——研究进展与挑战[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04)
- [4].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改变[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 [5].缺血性脑损伤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J]. 河南医学研究 2011(03)
- [6].趋化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8(03)
- [7].陈忠教授团队“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成果获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3)
- [8].缺血性脑损伤与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05)
- [9].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相关蛋白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10(03)
- [10].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剂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11)
- [11].红景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8)
- [12].益气活血药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6)
- [13].缺血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8(02)
- [14].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10)
- [15].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12)
- [16].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1(04)
- [1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缺血性脑损伤[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17)
- [18].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08)
- [19].可变剪接对缺血性脑损伤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20(10)
- [20].神经前体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8)
- [21].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6)
- [22].强啡肽A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4)
- [23].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14)
- [24].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1)
- [25].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概述[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 [26].中医药诱导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7)
- [27].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16)
- [28].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32)
- [29].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新策略: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06)
- [30].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02)
标签:脱氢表雄酮硫酸盐论文; 脱氢表雄酮论文; 长时程增强论文; 脑缺血论文; 受体论文; 神经保护论文; 神经毒性论文; 海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