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7—2010年,我国黄海海域连续四年暴发绿潮,特别是在2008年青岛浒苔暴发后,此问题引起了有关政府机构和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绿潮构成种的分类鉴定、遗传溯源,绿潮的暴发机制、预测预警、防控治理和综合利用等问题都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绿潮藻的分类鉴定和遗传溯源展开,对GenBank中浒苔类绿潮藻的DNA序列做了调查和研究,结合我国沿海岸基绿潮藻预调查,2008—2010年连续三年对我国南黄海海域绿潮进行重点监测和分子系统学分析,为绿潮形成种的种类鉴定和黄海绿潮溯源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首先对GenBank数据库中浒苔类绿潮藻的DNA序列做了全面检索和查询,发现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 )的序列最多,其次是浒苔(Ulva prolifera )、缘管浒苔(Ulva 1inza)、扁浒苔(Ulva compressa),还尚未有管浒苔(Ulva tubulosa)的序列;各种浒苔的序列主要集中于ITS和rbcL基因上。分析我国常见绿潮藻浒苔(Ulva prolifera )、缘管浒苔(Ulva 1inza)、扁浒苔(Ulva compressa)、曲浒苔(Ulva flexuosa)的核糖体rDNA ITS和rbcL序列。结果表明,扁浒苔(Ulva compressa)、曲浒苔(Ulva flexuosa)的ITS序列差异较小,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6和0-0.053;而浒苔(Ulva prolifera )、缘管浒苔(Ulva 1inza)的ITS序列差异较大,遗传距离分别为0-0.171,0-0.135;且GenBank中这两种浒苔的ITS序列存在序列相同,种名不同的现象,亟需建立统一的分子分类标准。其次结合我国沿海岸基绿潮藻分布的预调查,对我国南部海域绿潮藻进行ITS、rbcL系统学分析,发现其与2008年黄海漂浮绿潮藻优势种序列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而2008-2010年黄海海域如东、连云港、青岛绿潮藻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三年三地黄海绿潮藻分子序列上呈现高度一致性,其类群构成大致相同,而漂浮优势种序列则完全相同,相似性为100%,为同一种浒苔(Ulva prolifera )。2009年,我们对江苏省如东海域绿潮藻进行了详尽调查和重点监测,选取紫菜养殖架和防波堤坝上的11个固着样品以及海区15个漂浮样品,对其ITS及5.8S rDNA和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和类群演替分析。结果显示:如东沿岸堤坝和紫菜养殖筏架具有大量固着生长的浒苔类绿潮藻,其海区漂浮绿潮藻团出现时间也最早,并逐渐北移;ITS序列分析将如东海区样品聚为五个类群:Ulva compressa类群(6个样品),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 (LPP)复合体类群(12个样品),Ulva flexuosa类群(3个样品),Blidingia sp.类群(3个样品)以及Urospora spp.类群(2个样品),而rbcL序列较为保守,26个样品只聚为四个类群:DNA序列分析表明,如东海区漂浮与固着绿潮藻类群构成相同,亲缘关系较近,漂浮绿潮藻优势类群先后出现次序为:U. compressa、U. flexuosa、LPP,最终漂浮种与2008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的ITS序列完全相同。2010年我们对南黄海江苏沿海浒苔绿潮漂浮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并进行了海水培养实验和浒苔样品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2010年黄海海域漂浮浒苔绿潮暴发的源头在南通市的如东海域,然后经大丰、射阳和连云港海域,最后漂移至青岛海域;调查海域海水中广泛存在浒苔显微阶段繁殖体,位于南部的如东海域水体中浒苔幼苗数量达最高值的时间最早,其次是中部的大丰,而位于北部的射阳则为最晚。从水样中培养得到的浒苔幼苗分为U. flexuosa、LPP两个类群,与黄海漂浮绿潮藻类群存在一致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教育观察 2019(30)
- [2].基于粪便DNA的贺兰山岩羊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2)
- [3].通过调节蛋白酶K消化时长优化DNA提取方法[J]. 生物化工 2019(06)
- [4].蛹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比较[J]. 微生物学报 2019(12)
- [5].有毒有机物影响DNA酶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横向迁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6].蓝莓栽培品种的DNA条形码[J]. 林业科学 2019(12)
- [7].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3)
- [8].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3)
- [9].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0].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 2020(03)
- [11].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2].DNA智慧扶贫工作室教育扶贫策略与实践[J]. 科技风 2020(06)
- [13].家畜冷冻精液DNA的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4].蝙蝠蛾拟青霉及金水宝胶囊的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15].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 中草药 2020(03)
- [16].探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意义[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7].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1)
- [18].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DNA检测中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20(01)
- [19].彗星电泳检测草胺磷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20].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21].绵羊血液中布氏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22].环境DNA在水体中存留时间的检测研究——以中国对虾为例[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23].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不同组织部位DNA提取方法比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4].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 中草药 2020(07)
- [25].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脱落细胞学及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26].DNA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7)
- [27].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调控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J]. 海洋科学 2020(03)
- [29].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稳定同位素DNA的方法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0(02)
- [30].基于DNA链置换的可满足性问题的计算模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