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湿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介质,含湿率,毛细作用,重力
含湿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飞[1](2019)在《颗粒型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当中的多孔介质随处可见,多孔介质中质量和能量的传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入研究其内部热湿传递行为及基本机理,对许多学科和领域均具有重要学术意义。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内部液体分布随含湿率不同对介质整体传递特性有显着影响,因此,为了更充分了解含湿多孔介质热湿传递过程,本文将对颗粒型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孔隙尺度内部的液相形态分布及扩散过程与热湿传递现象间内在联系及关联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分析提供基础认识。本文以堆积沙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CCD记录不同含湿率时试样加热条件下水分演变过程。通过观察其水分扩散情况,研究发现低含湿率时,由于不同孔隙间液态水大都相互不联通,虽然近热源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减少导致试样近热源区域与远热源区域之间存在毛细压差,但是液体不能“跳跃”,因此远热源处水分无法向近热源处补充。高含湿率时,由于不同孔隙间水分大都相互联通,远热源处水分会在受到毛细压差作用下向近热源处移动。同时加热过程中,近热源处水分受热产生蒸气,蒸气在扩散过程中遇冷凝结,从而在孔隙内形成一个含湿率较高的区域带。建立了加热条件下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数理模型,对含湿试样受热条件下内部温度场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分析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热质传热传递时,应考虑重力对气相的影响,可以忽略重力对液相的作用。低含湿率情况下,液相不应考虑毛细压差作用,但高含湿率情况下,则必须考虑毛细力作用对液相热湿传递的影响。通过实验与模拟计算结果分析,考虑高低含湿率不同时因液相形态分布不同而引起的热湿传递机制差异,对建立的数理模型进行改进,完善了考虑临界含湿率的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模型。(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曾正强,朱晓放,张仕兵,李红[2](2018)在《浅析固定污染源采集颗粒物含湿量对标干体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烟气含湿量是所含水蒸汽质量与绝热干烟气质量的比。是通过自动烟尘测试仪的微处理控制测量,采集湿球、干球表面温度以及湿球表面的压力及排气静压,结合输入的大气压,同时根据湿球表面温度自动查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bv,根据公式计算出烟气含湿量。含湿量主要受烟温、烟气流速、烟气的负压、烟气饱和度、环境条件的影响,含湿量是烟气参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针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采样过程中,当工况一定,烟温、动压、流速、采样时间、烟嘴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采样,烟气含湿量变化对采样的标干体积有何影响,提出几点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探索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思路,有效控制污染源对大气的污染。(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05期)
罗璇,李智博,邹振春,谢冬梅[3](2018)在《含湿量对10μm以上颗粒旋风分离性能影响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粉尘含湿量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利用Welas在线检测的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含湿量改变对10μm以上颗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湿量的改变对10μm以上颗粒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粉尘含湿量的增大,10μm以上颗粒的分离效率也有所提高,10μm以上颗粒在粉尘中所占的比例会增大。(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健飞[4](2015)在《含湿脱硫灰对超细颗粒物团聚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比较了含湿脱硫灰团聚超细颗粒物的影响作用机制,发现含湿脱硫灰不仅对超细颗粒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还对超细颗粒物具备较高的团聚强度,因此可以断定,相比于飞灰,脱硫灰对超细颗粒物具有较高的团聚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业(技术版)》期刊2015年11期)
于明志,陈汉翠,胡爱娟,田猛山,郭庆亮[5](2013)在《水分含量对颗粒型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的影响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玻璃珠模拟堆积型多孔介质,用Hotdjsk热常数分析仪对不同含湿率下玻璃珠堆积颗粒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并利用CCD结合体式显微镜观察不同含湿率下试样孔隙内的水分形态及颗粒聚集状态,研究分析水分含量、水分形态,颗粒聚集状态对堆积型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的影响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导热系数随含湿率的增大呈非单调递增趋势.不同含湿率下堆积型多孔介质孔隙内水分形态不同,其对颗粒的作用不同,颗粒间出现聚集,从而导致颗粒间距离发生变化,进而表观体积变化。水分含量、水分形态、颗粒间间距的变化均会影响介质的导热系数大小,介质导热系数的变化趋势是由这些影响因素综合决定的。(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董博,蔡建程,马惠颖,刘艳华[6](2012)在《含湿量对黑粘土颗粒表面甲醛吸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装修及区域环境的破坏,使得甲醛等有机物经常与区域颗粒(粘土)在室内空气中同时存在。吸附了有害气体的颗粒物对室内人员的危害更大。本文搭建了颗粒物吸附实验台,实验研究了空气含湿量对中国东北某区域黑土颗粒表面甲醛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醛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与其接触时间有关,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颗粒对甲醛的吸附量增大,但是,一定时间(12h)后其吸附量值逐渐趋于稳定。吸附饱和的特征极其明显,干燥条件下吸附饱和时单位质量颗粒物的吸附量为1.18mg/g,最大吸附速率为0.27mg/(h.g)。湿度(含湿量)能够改变对颗粒物吸附甲醛的量,含湿量越大,颗粒吸附甲醛的量越多,当含湿量为0.085kg/m3时,最大吸附值为2.67mg/g。(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2年06期)
刘显茜,陈君若,刘美红,肖锋[7](2009)在《气流干燥含湿氧化铝颗粒传热传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相流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含湿氧化铝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干燥管内气固二相间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含水质量分数和气固二相温度的变化。根据B ird所提出的努赛尔数经验公式,利用标准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由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成的气流干燥耦合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含湿氧化铝颗粒在不同气流干燥条件的干燥曲线。整个干燥过程中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吻合得很好,可以用来预测含湿氧化铝颗粒的干燥含水质量分数。(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09年05期)
梁栋,王智微,李定凯,吕子安[8](2004)在《含湿煤灰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个描述含湿煤灰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干燥管内气固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气固两相温度和含湿量的变化。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了数值求解 ,得到了含湿煤灰颗粒在不同气流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04年02期)
高翔,骆仲泱,陈亚非,周劲松,李绚天[9](1999)在《含湿Ca(OH)_2颗粒脱硫反应特性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半干法脱硫装置中脱硫反应主要表现为含湿Ca(OH)2 颗粒与SO2 的反应.在液相反应溶解和传质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含湿Ca(OH)2 颗粒内反应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含湿Ca(OH)2 的脱硫反应模型.通过分析和计算可发现,含湿Ca(OH)2 颗粒由于液相的存在使反应特性与干燥Ca(OH)2 颗粒相比发生明显变化.反应速率随含湿量的提高而增加,含湿颗粒的粒径减少和钙转化率提高均会使反应速率下降,当温度低于某一临界温度Tcr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当温度超出某临界温度Tcr时,反应速率随温升而下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赵志龙,阎儒彬[10](1992)在《高温带压含湿含尘气体颗粒采样器过滤元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温带压含湿含尘气体颗粒采样器用的国产多孔金属过滤元件的研制情况及特点,并通过试验将其主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期刊1992年05期)
含湿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烟气含湿量是所含水蒸汽质量与绝热干烟气质量的比。是通过自动烟尘测试仪的微处理控制测量,采集湿球、干球表面温度以及湿球表面的压力及排气静压,结合输入的大气压,同时根据湿球表面温度自动查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bv,根据公式计算出烟气含湿量。含湿量主要受烟温、烟气流速、烟气的负压、烟气饱和度、环境条件的影响,含湿量是烟气参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针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采样过程中,当工况一定,烟温、动压、流速、采样时间、烟嘴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采样,烟气含湿量变化对采样的标干体积有何影响,提出几点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探索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思路,有效控制污染源对大气的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湿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宇飞.颗粒型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机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曾正强,朱晓放,张仕兵,李红.浅析固定污染源采集颗粒物含湿量对标干体积的影响[J].低碳世界.2018
[3].罗璇,李智博,邹振春,谢冬梅.含湿量对10μm以上颗粒旋风分离性能影响的实验[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4].赵健飞.含湿脱硫灰对超细颗粒物团聚效应的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5
[5].于明志,陈汉翠,胡爱娟,田猛山,郭庆亮.水分含量对颗粒型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的影响及机理[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
[6].董博,蔡建程,马惠颖,刘艳华.含湿量对黑粘土颗粒表面甲醛吸附特性的影响[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
[7].刘显茜,陈君若,刘美红,肖锋.气流干燥含湿氧化铝颗粒传热传质数值模拟[J].化学工程.2009
[8].梁栋,王智微,李定凯,吕子安.含湿煤灰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J].热力发电.2004
[9].高翔,骆仲泱,陈亚非,周劲松,李绚天.含湿Ca(OH)_2颗粒脱硫反应特性的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
[10].赵志龙,阎儒彬.高温带压含湿含尘气体颗粒采样器过滤元件的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