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束比论文-杨然,李剑,宋晓波,高婷,李奕燃

分束比论文-杨然,李剑,宋晓波,高婷,李奕燃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束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分束器,量子光学,分束比

分束比论文文献综述

杨然,李剑,宋晓波,高婷,李奕燃[1](2016)在《分束比可调的偏振不依赖的2×2光学分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分束器是经典光学和量子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器件。普通商用的偏振不依赖光学分束器的分束比是固定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我们在实验上通过搭建光学干涉仪,实现了一种分束比可调谐的偏振不依赖的2×2光学分束器,并通过经典干涉和双光子干涉验证了其性能。该器件可以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中有多方面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期刊2016-08-05)

朱化凤,南玉杰,云茂金,王秀民,宋连科[2](2012)在《双沃拉斯顿棱镜光强分束比精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折射定律,介质膜两侧折射率不同时多光束干涉理论和菲涅耳公式,精确推导了双沃拉斯顿棱镜的光强分束比的具体表达式。以公式为基础,通过Matlab软件数值模拟作图分析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入射波长和结构角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棱镜为介质胶合型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和入射波长的变化很小,光强分束比基本为1;棱镜为空气胶合型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结构角和波长的变化很大。两种情况下,光强分束比随各参量的变化基本呈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李树清[3](2010)在《聚敛光下的Wollaston棱镜光强分束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棱镜的结构特点出发,利用折射定律和菲涅耳公式,推导了Wollaston棱镜对聚敛光的光强分束比随方位角的变化关系式。在入射角给定的情况下,分析了方位角对光强分束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射角取定值时,方位角对光强分束比的影响基本呈二次曲线型变化;当方位角在160°~180°时,光强分束比最小。(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李华,李国华,邵俊平[4](2009)在《钒酸钇偏光分束棱镜光强分束比的入射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He-Ne激光斜入射钒酸钇偏光分束棱镜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根据几何关系、菲涅耳公式及相位匹配条件从理论上推导出光强分束比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理论值和实验值相符合,并对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这为钒酸钇棱镜在偏光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解琪,许荣国,范纪红,杨冶平,杨照金[5](2009)在《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Y波导在集成光学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拥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备受关注。因此了解它的各项指标至关重要。在Y波导的诸多指标中,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是2个重要指标。着重介绍了2个指标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对于分束比,分别采用波长为1300nm和1550nm的激光光源测量Y波导两尾纤的输出光功率。根据公式计算出分束比后,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对于插入损耗,主要是按照测量原理搭建测量装置,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插入损耗测量的因素。通过对Y波导2个指标的测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Y波导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09年01期)

解琪,许荣国,范纪红,杨冶平,杨照金[6](2008)在《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Y波导广泛应用于集成光学系统中,尤其是光纤陀螺和光纤通信系统,因此了解它的各项指标至关重要。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是Y型光波导器件的两个重要指标。我们组建了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装置,进行了测量实验,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下面简要介绍:分束比的基本定义为:两尾纤输出光功率分别占总输出光功率的比的比值。分束比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7-20)

李华,李国华,张绪俊[7](2008)在《90°偏光分束镜光强分束比的入射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He-Ne激光斜入射90°偏光分束棱镜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推导出光强分束比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验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论值和实验值是一致的,并对误差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马丽丽,宋连科,吴福全,郝殿中,王涛[8](2008)在《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与棱镜结构的关系,采用从理论上分析o光、e光的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与光轴取向、棱镜结构角及入射角的关系,并从实验上测量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变化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随光轴取向、棱镜结构角及入射角的变化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得到了二者随入射角变化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误差所允许的范围内,实验所测的光强分束比和分束角随入射角的变化与理论计算是一致的,且分束角的变化约为入射角的1/2。(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王葱敏,宋连科,王兰,李华[9](2008)在《格兰式偏光分束棱镜光强分束比的入射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自然光斜入射格兰式分束棱镜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度、棱镜结构角及入射波长的变化关系,根据几何关系、菲涅耳公式及相位匹配条件从理论上推导出光强分束比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度、棱镜结构角及波长变化呈非线性关系。所得结果为格兰式棱镜在光学器件应用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姚海涛,李国华,彭捍东,王葱敏,孔丽华[10](2008)在《Wollaston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清楚地了解Wollaston棱镜的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利用折射率公式和菲涅耳公式,作出了入射角对Wollaston棱镜的分束比和分束角影响的理论曲线.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干涉的情况下,当入射角在-3-°3°范围内变化时,Wollaston棱镜的分束比和分束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呈递增趋势,且分束角变化在1°左右;棱镜的分束比随入射角的变化较小,当入射角α>0时,分束比稍大于1,当入射角α<0时,分束比稍小于1.(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分束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折射定律,介质膜两侧折射率不同时多光束干涉理论和菲涅耳公式,精确推导了双沃拉斯顿棱镜的光强分束比的具体表达式。以公式为基础,通过Matlab软件数值模拟作图分析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入射波长和结构角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棱镜为介质胶合型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和入射波长的变化很小,光强分束比基本为1;棱镜为空气胶合型时,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结构角和波长的变化很大。两种情况下,光强分束比随各参量的变化基本呈周期性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束比论文参考文献

[1].杨然,李剑,宋晓波,高婷,李奕燃.分束比可调的偏振不依赖的2×2光学分束器[C].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2016

[2].朱化凤,南玉杰,云茂金,王秀民,宋连科.双沃拉斯顿棱镜光强分束比精确分析[J].光学学报.2012

[3].李树清.聚敛光下的Wollaston棱镜光强分束比研究[J].光学技术.2010

[4].李华,李国华,邵俊平.钒酸钇偏光分束棱镜光强分束比的入射角效应[J].激光技术.2009

[5].解琪,许荣国,范纪红,杨冶平,杨照金.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技术研究[J].应用光学.2009

[6].解琪,许荣国,范纪红,杨冶平,杨照金.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C].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8

[7].李华,李国华,张绪俊.90°偏光分束镜光强分束比的入射角效应[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马丽丽,宋连科,吴福全,郝殿中,王涛.单元式偏光分束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J].激光技术.2008

[9].王葱敏,宋连科,王兰,李华.格兰式偏光分束棱镜光强分束比的入射角效应[J].激光技术.2008

[10].姚海涛,李国华,彭捍东,王葱敏,孔丽华.Wollaston棱镜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分束比论文-杨然,李剑,宋晓波,高婷,李奕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