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非肿瘤粘膜的表达及意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非肿瘤粘膜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应用S-P 免疫组化方法对64 例膀胱癌非肿瘤粘膜和6 例正常膀胱粘膜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状况进行研究,探讨膀胱癌非肿瘤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膀胱癌预后是否具有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采用我院1998-2003 年期间原发性膀胱癌住院手术患者的非肿瘤粘膜组织共64 块;标本均为距癌组织至少3cm 以上病理证实的正常膀胱粘膜,另6 例正常膀胱粘膜均取自我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组织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S-P 免疫组化染色,第一抗采用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制备的鼠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GFR/113);膀胱癌病理分级按WHO 标准,临床分期按UICC 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χ2检验)。结果:SP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 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均为阴性反应;膀胱癌病例中,EGFR 阳性染色37 例(57.81%);病理分级Ⅰ级20例,阳性表达8 例(40%);Ⅱ级27 例,阳性表达15 例(55.56%),Ⅲ级17 例,阳性14 例(82.35%);EGFR 表达的阳性分布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增高,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22,P<0.05);膀胱癌病例中,T1 期29 例,阳性表达14 例(48.28%),T2 期25 例,阳性表达16 例(64%),T3 期10 例,阳性表达7例(70%),EGFR 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也增高,但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2.08,P>0.05);随访2-3 年,有19 例膀胱癌复发,其中有15 例EGFR 表达阳性(78.95%),45 例未复发性肿瘤中22 例表达阳性(48.89%),复发性膀胱癌的EGFR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4.95,P<0.05)。

论文目录

  • 一、 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材料与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七、结论
  • 八、参考文献
  • 九、附图
  • 十、致谢
  • 十一、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非肿瘤粘膜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