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罗威利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反学校文化,再生产机制
保罗威利斯论文文献综述
阿拉腾巴特[1](2016)在《基于反学校文化的再生产机制——保罗·威利斯《学做工》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威利斯于1977年出版的《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着作,书中通过对工人阶级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反学校文化和工人阶级文化主体性的再生产理论,奠定了作者在教育社会学领域"突破性"人物的历史地位。威利斯的反学校文化研究对于探讨当今时代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教育问题仍然具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韩雪[2](2015)在《保罗·威利斯笔下青年亚文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保罗·威利斯与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学派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载体,在当时英国文艺研究领域掀起了一波巨大的浪潮。据记载,伯明翰学派的研究者一般仅有两到叁人,但他们对于英国文化的研究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不凡的影响力,而保罗·威利斯就是(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21期)
皮特[3](2013)在《保罗·威利斯: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上,为何要读《学做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威利斯: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上,为何要读《学做工》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10日 20 版) 保罗·威利斯(1945- ):现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是《民族志》期刊创始人兼高级编辑。1977年出版《学做工》,(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3-04-10)
郭橙橙[4](2013)在《保罗·威利斯的亚文化观与葛兰西的霸权/抵抗理论:接纳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威利斯是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笔下,亚文化是一种对抗性与创造性的文化。他的研究涉及亚文化的叁个维度:青少年反学校文化,亚文化的文化商品,以及亚文化对社会再生产的作用。其研究深受文化研究先驱葛兰西反抗/收编理论的影响,因其记录并揭露了亚文化是如何受到霸权的作用,从而被纳入到既定的剥削模式、配合了统治阶级的文化。但是,威利斯减少了对亚文化的解码和景观性的关注,更加注重工人阶级青少年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试图证明工人阶级青少年主动选择成为未来的工人阶级。就这一点而言,他又超越了葛兰西的抵抗/收编理论。论文沿威利斯的研究路径从叁个方面展开:第一章,讨论反学校文化的具体文化因素中包涵的抵抗与收编。第二章,分析在亚文化的商业领域中,亚文化青少年的符号抵抗与商业收编。第叁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导致了阶级再生产,从而适应了社会的流动。通过这叁方面的讨论,本文试图得出结论:威利斯的亚文化研究是对葛兰西反抗/收编理论的延伸,尤其是其初期的研究模式深受抵抗/收编理论的影响;但因其后期的研究更加关注亚文化的生产力,不再将亚文化局限于一种反抗性文化,而是将其影响力扩大到除青少年以外更为广阔的群体,从而大大超越了葛兰西抵抗/收编理论的局限性,将亚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试图通过此探讨,为国内外的亚文化研究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04-01)
李婷婷[5](2007)在《保罗·威利斯与英国青年亚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结合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大背景,系统地介绍保罗·威利斯的青年亚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研究中所体现的理论意识。本文以《学习劳动——工人阶级的孩子如何得到工人阶级的工作》为主线分析了威利斯对青年亚文化研究在实践中和在理论上所做出的贡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将《学习劳动》置于伯明翰学派的历史背景中,对有关威利斯及其《学习劳动》的研究作了简单的综述。第一章“威利斯青年亚文化概述”探讨了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并对威利斯的研究情况作了整体介绍。第二章“威利斯《学习劳动》”指出威利斯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对民族志分析方法运用以及通过“渗透”与“限制”两个概念建构了工人阶级再生产的分析。第叁章“威利斯的文化商品研究”探讨了威利斯从早期的研究到文化商品的分析。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将“同质性”、“符号性分析”以及“类群美学”创造性地运用于青年亚文化研究。第四章“关于方法论”主要从威利斯对伯明翰学派传统美学入手,分析了当今语境下威利斯对亚文化研究的理论思考。结语部分是全文的一个小结,并结合中国当代实际简述了威利斯对于当今中国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7-06-01)
吕鹏[6](2006)在《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是社会结构的再生产(thereproductionofsocialstructure),社会底层与社会中间阶层和权力精英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直到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Wills,1977)①于1977年出版之前,大多数“再生产理论家”(reprod(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保罗威利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保罗·威利斯与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学派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载体,在当时英国文艺研究领域掀起了一波巨大的浪潮。据记载,伯明翰学派的研究者一般仅有两到叁人,但他们对于英国文化的研究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不凡的影响力,而保罗·威利斯就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罗威利斯论文参考文献
[1].阿拉腾巴特.基于反学校文化的再生产机制——保罗·威利斯《学做工》书评[J].人力资源管理.2016
[2].韩雪.保罗·威利斯笔下青年亚文化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3].皮特.保罗·威利斯: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上,为何要读《学做工》[N].中华读书报.2013
[4].郭橙橙.保罗·威利斯的亚文化观与葛兰西的霸权/抵抗理论:接纳与超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5].李婷婷.保罗·威利斯与英国青年亚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6].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J].社会学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