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A工法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PBA工法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院哈尔滨

摘要:本文以哈尔滨地铁某站暗挖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指导设计方案,通过分析监测数据,验证PBA工法在哈尔滨岗阜状平原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并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车站PBA工法沉降引桥有限元

一、引言

地铁车站往往沿城市主干道方向布设,考虑客流吸引等方面的因素,地铁车站不可避免地将横跨路口、下穿或者侧穿市政建(构)筑物等。为了避免地铁车站施工影响城市主干道交通,保证车辆在地铁车站施工期间行驶安全,迫切需要研究车站采用矿山法施工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和控制问题。

二、工程概况

哈尔滨市地铁2号线工程某站,车站总长253.8m,宽19.9m,沿哈尔滨市主干道布设,横跨路口,且下穿某市政桥梁引桥。为保证路面交通正常行驶,且不拆除引桥,车站跨路口(含市政桥梁引桥)段采用矿山法施工,长度约62m,埋深20.3m,引桥桥下两侧辅路处,拱顶覆土约5.5m,引桥高约为2m。车站位于岗阜状平原地貌单元,穿越地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和细中砂。稳定水位埋深19.2m,进入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内,基本位于结构底板上顶面。

三、设计方案的选定

3.1矿山法车站工法的比选

结合车站功能要求,车站采用地下二层双跨结构,矿山法车站主要的施工工法为:“PBA”法、中洞法、侧洞法等几种工法,各类工法优缺点对比如下:

从各类工法优缺点对比可以看出,PBA工法在地面沉降控制及施工风险控制要优于其他几种工法;考虑到车站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范围内,土层自稳性较好,又结合全国及哈尔滨地区矿山法车站施工经验,本站的设计方案拟采取PBA工法来进行设计,初期支护拟采用的主要设计措施为:1)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注浆支护;2)铺设双层钢筋网;3)架设格栅钢架,每0.5m一榀;4)喷射C25混凝土;5)初支及时封闭成环,背后注浆及时跟进。

图1车站结构导洞断面示意图

3.2PBA工法施工阶段有限元数值分析

为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工程安全性,设计过程中采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PBA工法施工阶段对周围土层的影响,达到指导设计的目的。数值模拟分析采用的基本参数见表2:

模拟施工步骤:

1)超前加固地层,开挖导洞,上导洞开挖中先开挖边导洞再开挖中导洞,施作初期支护,待上导洞开挖完成后再开挖下导洞,施作初期支护;2)施作边桩和冠梁,顶纵梁、底板、底纵梁及部分二衬结构,回填部分导洞,边导洞施作部分大拱初期支护;3)开挖大拱,施作初期支护;4)施作顶板,开挖车站上部土体,施作中板等二衬结构;5)开挖车站下部土体;6)施工底板、侧墙等二衬结构。

图2有限元计算模型

各施工阶段模拟计算结果:

各主要施工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分析见表: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上导洞开挖及支护完成后,路面及桥面沉降累计最大值分别为7mm、9mm;路面及桥面沉降累计最大值分别为26mm、29mm。根据计算结果,采用PBA工法施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因此本站跨路口段采用PBA工法的设计方案。

3.3设计方案的调整及原因

由于近几年,哈尔滨市政府采取了限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表水的供给措施,使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得到控制,城区内地下水位有回升的趋势。施工图设计阶段,临近本站的其他车站先行施工,施工时发现地下水位较地勘报告所提供的水位有了较大上涨。由于暗挖段位于哈尔滨市主干道下方,采取地面降水势必会影响交通;若通过小导洞内设置降水井,由于导洞施工空间小,施工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

为保证PBA工法施工时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拟将原方案下导洞取消,保留原方案上部三个导洞,待施工至中板位置时,再设置降水井降水,保证坑底无水施工。另,为了进一步加强地面沉降控制,拟将大拱位置分两个洞室开挖,进而减小对地层影响,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调整后方案(下文简称3导洞方案)导洞断面示意图如下:

图63导洞方案导洞示意图

同样利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PBA工法施工阶段进而指导设计。

模拟施工步骤:

1)超前加固地层,开挖导洞,先开挖边导洞再开挖中导洞,施作初期支护;2)施作边桩及柱下桩基,施作顶纵梁及部分二衬结构,回填部分导洞,边导洞施作部分大拱初期支护;3)施作大拱各小洞室初期支护,各小洞室开挖中相互错开;4)施作顶板,开挖车站上部土体,施作中板等二衬结构;5)开挖车站下部土体;6)施工底板、侧墙等二衬结构。

图73导洞方案有限元计算模型

各施工阶段模拟计算结果:

各主要施工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分析见表: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上导洞开挖及支护完成后,路面及桥面沉降累计最大值分别为7mm、9mm;路面及桥面沉降累计最大值分别为20mm、23mm。根据计算结果,采用PBA工法(3导洞方案)施工,满足《城市

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另对表3与表4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3导洞方案累计地面沉降量最大值为23mm,而原方案累计地面沉降量最大值为29mm,从而可以得出,采用3导洞方案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本站最终采取了3导洞方案进行设计。

四、应急措施及现场监测数据反馈

4.1应急措施

鉴于PBA工法施工特点,又考虑现场施工因素等,采取的应急措施主要为:

(1)加强对地面和临近建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引桥挡墙位移过大时,对引桥挡土墙采取架设钢筋混凝土挡墙措施,并对桥面及两侧辅路铺设临时钢板。

(2)若边桩水平位移过大,采取架设临时横撑的措施来控制桩位移。

(3)安排专门的急救、监测负责人及施工应急储备队伍,提前准备好沙袋,注浆管、浆液等物资,应对突发事故。

(4)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日常巡视,检查等,及时反馈监测数据。

4.2现场监测数据反馈

小导洞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数据见下表:

由表5可知,辅路及路面监测点最大沉降量为10.08mm,9.87mm,与表4理论计算值略有出入,分析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如施工中掘进速度过快,超前支护及背后注浆不及时等都可造成地面沉降加大。另个别月份沉降点存在隆起现象,分析其最大原因为哈尔滨冬季冻胀力所致。

五、结语

文中所提措施保证了小导洞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和地面行车的安全,现该站小导洞均已贯通,施工中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对有限元计算进行了验证,为该站后续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标签:;  ;  ;  

PBA工法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