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整体主义,科学观,科学技术
科学思潮论文文献综述
肖昊[1](2019)在《当代整体主义思潮引发的科学观变革及其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洛伦兹的混沌学、拉兹洛的系统哲学为主要代表的当代整体主义思潮,对近代科学观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批判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思想,形成了以整体性、过程性、有机性、生态性和系统性为特征的哲学体系。当代整体主义思潮克服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呈现的现代性特征——主客二分、机械论、还原论和二元论的弊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图景,丰富科学技术发展的思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当代整体主义兴起。这一部分论述了当代整体主义思潮的溯源和早期发展。第二部分为当代整体主义思潮的概述。主要介绍了当代整体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第叁部分为当代整体主义影响下的科学观变革。介绍了近代科学观的主要特征和整体主义视域下的科学观两部分内容。第四部分是建构立足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整体主义图景。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分析了当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其次,介绍了整体主义的实践意义;最后,针对当代科学发展带来的问题,建构整体主义图景。(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谢晓娟,李俊玲[2](2019)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科学主义思潮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成为新的信仰体系。科学也被赋予了从科技工具,到人生观,再到国民再造,到民族复兴的多重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生观与科学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科学观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历史的和当代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科学主义思潮,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和不懈探究世界的可贵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丹[3](2019)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引领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课题。回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历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战斗,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开展斗争,并在斗争中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在众多社会思潮当中脱颖而出,最终战胜并引领其他社会思潮,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密切相关,也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重视同社会思潮展开斗争与较量密切相关。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和斗争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索和确立出了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要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来看待社会思潮的兴衰问题,对待社会思潮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在应对社会思潮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等。深刻认识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1期)
黄卓晔[4](2018)在《当前高校社会思潮新动向与科学干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思潮开始涌现。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其中体现着不同阶级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传播过程一般从高级知识分子到学生、再到社会大众。根据社会思潮的特点和性质,可以得出,高校必将作为当今社会思潮发展的集散地,高校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对在高校发展社会思潮正确引导。所以,高校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社会思潮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干预。(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孙红霞[5](2018)在《从反科学思潮中汲取科学养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科技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比如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物种消亡等等,但是人类科技活动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人际关系的紧张、复杂化,社会矛盾多发,城市病、富裕病等发生率急剧上升。如何认识生存和发展问题以及增(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8-10-17)
段治文[6](2018)在《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及中国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和社会启蒙的要求,人们对西方科学的传播和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一股独具特色的近代科学主义思潮。中国近代科学主义思潮推进了新知识基础形成、新思维变革、新学术范式转换,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其中所包含的工具化实用主义倾向以及其科学—科学主义—唯科学主义的演进,消解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时间与地域的两大差异、意识和文化两大形态的差异,也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两大样态的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及中国化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尹晓煌[7](2018)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新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涌现的人文与社科领域新思潮,解读当今西方、尤其是美国学术界有着重大影响的各种主要论点及重要流派,如"新保守主义""新左派""跨国民族主义""灵活资本主义""流动公民""记忆的政治""亚洲价值""可持续发展"及"软实力"等;通过对这些理念的产生及其影响之分析,加强了解西方当前学术研究的背景、现状和趋势,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讲好中国故事。(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海娟[8](2017)在《近年“香港社会思潮”问题研究述评——基于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团队的审视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团队近年来关于香港社会思潮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从香港群体意识形态、香港社会思潮、港人道德价值观、港人国家认同、香港社会运动、香港社会阶层及政党政治等方面,分别梳理了研究团队的研究观点、研究问题、研究角度和研究结论,透过他们的问题意识、审视的目光、思辨的火花和研究的归结点,把握今后香港社会思潮问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当代港澳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陈绍辉,王岩[9](2018)在《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综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全面地分析中国社会思潮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92-2017年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关键词时区图谱、突变词检测图谱、共现权重图谱以及共现密度视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叁大理路和四大热点,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与整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郑工[10](2018)在《论梁启超的“锐入观察法”——五四时期美术与科学思潮论析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梁启超的两个重要观点——"观物体物"与"即真即美",分析他对美术与科学关系的看法,进而探讨梁启超对这一论题的思考。所依据的文献,一是1922年梁启超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演讲稿,二是同时期梁启超有关美术与科学的论述。在真与美的关系上,梁启超以真为先,在艺术表现上以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为先,他提倡非我的理性研究和客观的分析精神,体现出五四时期受西学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认知,但梁启超对此还是有所反思,如提出"智性直观"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04期)
科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科学主义思潮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成为新的信仰体系。科学也被赋予了从科技工具,到人生观,再到国民再造,到民族复兴的多重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生观与科学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科学观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历史的和当代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科学主义思潮,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和不懈探究世界的可贵精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思潮论文参考文献
[1].肖昊.当代整体主义思潮引发的科学观变革及其启示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谢晓娟,李俊玲.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陈丹.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社会思潮的科学态度及启示[J].学术界.2019
[4].黄卓晔.当前高校社会思潮新动向与科学干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
[5].孙红霞.从反科学思潮中汲取科学养分[N].学习时报.2018
[6].段治文.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及中国化的影响[J].嘉兴学院学报.2018
[7].尹晓煌.全球化语境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新思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刘海娟.近年“香港社会思潮”问题研究述评——基于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团队的审视与思考[J].当代港澳研究.2017
[9].陈绍辉,王岩.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综合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郑工.论梁启超的“锐入观察法”——五四时期美术与科学思潮论析之二[J].美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