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玉米杂交种亲本株系选择及其遗传效应

优良玉米杂交种亲本株系选择及其遗传效应

论文摘要

作物品种的种性退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延缓品种退化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的亲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农艺与穗部性状,通过多代连续单株选择,株系组配杂交种,大田鉴定,比较了不同来源和不同世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及配合力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来源的亲本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与穗部性状存在差异。来源于河南的昌7-2株系的株高与穗位高于甘肃的昌7-2株系,达显著水平。郑58不同来源的株系穗位与株高的表现恰恰相反,甘肃的株系明显高于河南的株系,植株一般高15厘米;海南种植时可达25.53厘米。这种差异在不同世代间均存在。昌7-2不同株系的穗部性状穗粗、穗行数等表现为来源于甘肃的优于河南的。2005年夏在河南表现为河南株系的穗长大于甘肃的。郑58不同株系的穗部性状除穗行数外,均表现为来源于甘肃的好于河南的。2.不同近缘系的农艺性状在世代间的表现与基础材料有关。一般表现为基础材料高,后代也高。同一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对环境条件的敏感程度不一致。第二世代的穗长与行粒数要大于其它世代,穗粗、轴粗和行数,则以第二世代为小。3.同一自交系不同株系的一般产量配合力存在差异。由不同株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聚类分析发现,自交系昌7-2不同株系间一般配合力多数差异很小。自交系郑58不同株系间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要比昌7-2大。不同来源的自交系株间的配合力差异不大。4.不同株系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不同。不同株系组配的杂交组合鉴定的结果发现,组合间产量差异显著。2006年鉴定的高于对照的组合比例小于2005年鉴定试验。2005年组合鉴定中,组合平均产量为2.81kg,高于对照(对照的小区产量平均为2.64kg),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株高与穗位高均达到显著水平,组合的株高与穗位高高于对照。2006年组合鉴定中,组合小区产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大于对照,而且变异系数大于对照。5.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表现。三个地点9个组合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6个组合比对照增产,3个组合比对照减产,产量变化范围为-1.95%—8.28%。在穗位、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上,9个组合与对照相比有升有降。多数组合优于对照,即比对照更健壮。叶面积上则表现为对照优于组合。6.2006年河南省玉米区试的结要。选择参加2006年河南省玉米区试的组合,比郑单958增产4.3%,居试验第三位,差异不显著。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的电泳分析结果也表明,所选组合有四条谱带与对照有差异。表明同一自交系不同株系存在本质差异。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作物品种种性退化是普遍现象
  • 1.2 玉米品种退化研究现状
  • 1.3 玉米自交系变异与退化
  • 1.3.1 玉米自交系的变异及退化现象
  • 1.3.2 玉米自交系变异及退化的原因
  • 1.3.3 防止玉米自交系变异、退化的技术途径
  • 1.4 作物优良种性退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1 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 1.4.2 技术研究缺乏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及其来源
  • 3.1.1 郑单958的亲本及其近缘株系的来源
  • 3.1.2 不同组合来源
  • 3.1.3 对照种的来源
  • 3.2 试验设计
  • 3.2.1 亲本自交系及其后代株系的田间实验
  • 3.2.2 杂交组合的田间实验设计
  • 3.3 测定项目
  • 3.3.1 株高、穗位高测定
  • 3.3.2 茎粗测定
  • 3.3.3.叶面积调查
  • 3.3.4 叶绿素测定
  • 3.3.5 计产与室内考种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两地亲本不同近缘株系的穗部性状表现
  • 4.1.1 亲本昌7-2近缘株系的穗部性状
  • 4.1.2 亲本郑58株系的穗部性状
  • 4.2 两地选择株系不同世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 4.2.1 形态特征比较
  • 4.2.2 2005年河南昌7-2、郑58株高和穗位高表现
  • 4.2.3 2005年冬海南昌7-2、郑58株高和穗位高表现
  • 4.3 不同世代自交系的穗部性状表现
  • 4.3.1 2004年即基础材料的结果
  • 4.3.2 第二代穗部性状表现
  • 4.3.3 第三代穗部性状表现
  • 4.4 几个近缘系后代的形态与穗部性状表现
  • 4.4.1 近缘系的株高与穗位表现
  • 4.4.2 近缘系的穗部性状表现
  • 4.5 近缘系组配的杂交种的表现
  • 4.5.1 2005年杂交种产量表现
  • 4.5.2 2005年父母本株系产量一般配合力的比较
  • 4.5.2.1 母本产量一般配合力的比较
  • 4.5.2.2 父本株系产量一般配合力的比较
  • 4.5.3 2006年杂交种产量表现
  • 4.5.3.1 父本近缘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表现
  • 4.5.3.2 不同母本近缘系产量一般配合力比较
  • 4.5.4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
  • 4.5.4.1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的产量表现
  • 4.5.4.2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的株高表现
  • 4.5.4.3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的穗位表现
  • 4.5.4.4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的茎粗表现
  • 4.5.4.5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4.5.4.6 几个优良近缘组合叶面积的比较
  • 4.5.4.7 优良近缘组合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4.5.5 所选优良组合的区试表现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同一自交系群体的个体差异及其后代遗传表现
  • 5.2 环境的异质性及作物种质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 5.3 纯系学说的局限及提纯复壮的实践意义
  • 5.4 从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看待种性退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5.5 目前作物育种与市场环节对作物品种及退化的影响
  • 5.6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优良玉米杂交种亲本株系选择及其遗传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