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百合炭疽病是百合生产中危害很大的病害之一。2005年,百合炭疽病使得安徽霍山县部分连作地百合几近绝收,严重制约了百合生产。本文对安徽霍山县百合炭疽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详细记载了百合炭疽病的症状特点,研究了百合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百合接种炭疽病菌后抗病酶系的活性动态,并对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结果如下:1百合炭疽病症状百合炭疽病在生长期主要为害百合叶片,也可为害百合花和茎。叶片病斑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周围黄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花瓣被害产生淡红色近圆形病斑。茎部受害病斑长条形,后期病部产生大量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鳞茎受害,初期为淡红色、不规则病斑,逐渐变为红褐色。2百合炭疽病病原鉴定该菌分生孢子盘单生,圆形或近圆形,褐色。刚毛丰富,黑褐色,直,顶端渐细。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新月形,中央有1~2个油球,17.94~19.24×3.4~4.0μm。附着孢近圆形,淡褐色,直径7.02~7.8μm,边缘平滑。根据以上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将安徽霍山县百合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百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liiPlakidas)。3百合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百合炭疽菌菌丝生长适合温度为25~30℃,孢子致死温度为54℃。该菌适宜生长和产孢的pH值为5~8。在pH值7时产孢量最高,而菌落生长、菌丝干重的增加都呈现双峰生长曲线,即在中性偏酸或中性偏碱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够利用。以麦芽糖为碳源时最适合病菌生长,其次是可溶性淀粉,乳糖最差;产孢量也是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最高。液体培养时,以蔗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值最大,其次是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病原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其次是脲和硝酸钠,硫酸铵最差。适合病菌产孢的氮源为脲。液体培养时,以硝酸铵为氮源时菌丝干重最大。有机氮比无机氮、硝态氮比铵态氮更有利于百合炭疽菌的生长,铵态氮对百合炭疽菌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百合接种炭疽菌后抗病酶系活性变化及其与抗病性关系接种百合炭疽菌后,百合叶片中的PPO、POD活性增强明显,说明PPO、POD活性与百合对百合炭疽菌的抗性密切相关。而SOD活性有所增强,但增强不明显。说明SOD活性与百合对百合炭疽菌的抗性有关。由于增强不明显,可能是百合叶片中的SOD主要起维持细胞内自由基的平衡,使细胞膜免遭破坏和减小病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细胞伤害的能力。5防治百合炭疽病的有效药剂筛选测定了咪鲜胺等7种杀菌剂对百合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配剂的筛选。恶醚唑、多菌灵、咪鲜胺对百合炭疽菌的抑菌效果显著,EC50分别为0.04 mg/L、0.05 mg/L和0.15 mg/L。而百菌清、三唑酮、嘧菌酯、代森锰锌的EC50相对较大,不适合应用于百合炭疽病的防治。本文对恶醚唑、多菌灵、咪鲜胺3种毒力指数最大的杀菌剂进行了两两复配。复配结果表明:恶醚唑、多菌灵、咪鲜胺之间复配不能起到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