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儿茶素是茶树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不仅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茶叶的主要药理功能成分。其中酯型儿茶素的保健功能要高于非酯型儿茶素。茶树中非酯型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业已清晰,但酯型儿茶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及分子调控机理仍是研究难题。本课题前期工作发现,茶树酯型儿茶素合成途径包含两步反应,即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先在UDPG的没食子酰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galloyl-1-O-β-D-glucosyltransferase,UGGT)作用下,形成1-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βG)。βG作为活化的没食子供体,在表儿茶素没食子酰基转移酶(epicatechin:1-O-galloyl-β-D-glucose O-galloyltransferase,ECGT)的作用下,将没食子基团转移到非酯型表儿茶素的C环-3-位点上,形成酯型儿茶素。同时酯型儿茶素也可以被茶树中酯型儿茶素水解酶(galloylated catechins hydrolase, GCH)水解成非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本文以茶树鲜叶为材料,研究GCH、UGGT和ECGT活性检测体系的影响因素(包括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建立较为简单的酶活性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分离纯化酶蛋白,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利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对GCH进行了初步纯化。旨在为深入探讨茶树儿茶素合成及其代谢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GCH、UGGT及ECGT酶的酶促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的检测。2.建立了GCH、UGGT及ECGT三种酶的最适检测体系。分别为:(1)G CH最适反应体系:2.5mL反应体系包括0.2mmol/L EGCG(ECG或GCG),4mmol/L抗坏血酸,0.1mol/L磷酸缓冲液(pH6.5),粗酶提取液若干(含0.4mg蛋白),于30℃下反应30min。(2)UGGT最适反应体系:1.5mL反应体系包括1.4mmol/L GA,2.3mmol/L UDPG,4mmol/L抗坏血酸,1.5mmol/L水杨酸,0.1mol/L磷酸缓冲液(pH6.0),粗酶提取液若干(含0.55mg蛋白),于30℃下反应90min。(3)ECGT最适反应体系:1.5mL反应体系包括0.38mmol/L EGC或EC,0.8mmol/L1-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βG),4mmol/L抗坏血酸,1.5mmol/L水杨酸,0.1mol/L磷酸缓冲液(pH6.0),粗酶提取液若干(含0.55mg蛋白),于30℃下反应60min。3.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Q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凝胶层析对GCH进行了分离纯化,其比活力增加了1.71倍,回收率为9.9%。用SDS-PAGE检测纯化后酶的纯度,结果显示分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绿茶中儿茶素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2)
- [2].儿茶素-黑米花色苷复合物红外光谱及其热力学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11)
- [3].恩施硒茶中儿茶素含量测定[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5)
- [4].儿茶素抗肾病的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 2010(Z1)
- [5].儿茶素纳米脂质体对酱鸭贮藏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10)
- [6].儿茶素改性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2(17)
- [7].莲藕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布[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1)
- [8].茶儿茶素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11(01)
- [9].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归藤中儿茶素含量[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 [10].儿茶素提取新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09)
- [11].茶儿茶素的功效特性与开发利用探讨[J]. 中国茶叶 2009(04)
- [12].疱疹酊中儿茶素的含量测定[J]. 湖北中医杂志 2009(09)
- [1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饮料中儿茶素[J]. 分析试验室 2009(S2)
- [14].儿茶素防治心血管疾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 2008(03)
- [15].茶儿茶素异构化研究现状[J]. 中草药 2008(07)
- [16].儿茶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2)
- [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红衣中儿茶素的含量[J]. 华夏医学 2014(06)
- [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东方草莓中儿茶素的含量[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7)
- [19].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儿茶素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5)
- [20].柱色谱分离制备无酯儿茶素[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8)
- [2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月矾中空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23)
- [22].茶叶中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0(04)
- [23].儿茶素稳定性试验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04)
- [24].姜科植物益智儿茶素含量测定分析研究[J]. 广州化工 2016(05)
- [25].儿茶素抗氧化活性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21)
- [26].茶渣对儿茶素的吸附动力学[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06)
- [27].绿茶副产品中提取茶多酚及酯型儿茶素[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2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子宫锭中儿茶素的含量[J]. 中国药师 2008(12)
- [29].儿茶素氧化物的结构、形成机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20(08)
- [30].儿茶素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16(03)
标签:茶树论文; 酯型儿茶素合成酶论文; 酯型儿茶素水解酶论文; 检测体系论文; 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