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隐伏(活)断层探测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浅层地震勘探与钻探联合剖而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利用浅层地震勘探确定目标断层以及上断点的埋深,然后采用钻探联合剖面和地层样品年龄测定等方法确定断层的活动性。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中,近炮点接收段常常受强能量面波等干扰以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影响,无法获取浅部探测盲区内的反射波信息,不能可靠确定断层上断点的位置。目前还只能采用钻探的方式来确定断裂在浅部地层的错断深度,该方法不仅加大了勘探的成本,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实施难度较大。针对目前隐伏(活)断层探测中存在的难题,本文试图利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得到断层浅部地层的P波速度结构图,并确定断裂上断点的位置。即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在断层面的两侧布设两个钻孔,分别将震源和检波器放置在钻孔中进行激发与接收,不利用井中检波器记录的初至波旅行时,通过层析成像技术得到浅部地层精细的P波速度结构图像。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目前,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主要有射线层析和波动方程层析(又称散射层析成像)两大类。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采用射线层析方法对井间地震数据进行层析成像。并在银川地堑内跨芦花台断裂进行了井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试验工作,在数据处理中,首先剔除废道坏道,定义观测系统,然后手动拾取初至波的旅行时曲线,选取初始模型进行计算,反演得到断层面两侧地层的P波速度分布图像。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反演计算的过程中,分别选取均匀模型(平均速度1650m/s)和层状模型以及不同的网格划分(1m×1m、1m×2m、0.5m×1m、0.5m×0.5m、0.5m×0.25m、0.25m×0.5m和0.25m×0.25m)进行层析。试验表明,均匀模型反演的井间地震成像结果优于层状模型和自定义模型;在满足反演精度的要求下不同大小的网格划分对层析结果的影响不大。本文采用弯曲法进行射线追踪,即从源与接收点之间的初始假想路径开始,根据最小走时准则对路径进行扰动,从而求得接收点处的走时及射线路径。反演方法采用针对问题本身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而不需要任何先决条件或辅助信息的遗传算法,对模型群体进行追踪搜索,解决大尺度、多变量的非线性反演问题。通过多次试验对比,本文选取均匀模型(平均速度1650m/s、0.25m×0.25m的网格划分进行试验,选取迭代6次的结果为最终层析成像结果。根根结果中相同速度地层的错动,推断解释断层面的大致位置以及断层的性质,同时根据上覆未发生错断的地层,确定上断点的埋深约为7m。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结果与钻探结果对比发现,两者相当吻合。利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可以为隐伏断层上断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 2.1 井间地震
  • 2.1.1 井间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2.1.2 井中震源
  • 2.1.3 井下检波器
  • 2.1.4 井间地震的其他采集设备
  • 2.1.5 井间地震数据的采集方法
  • 2.1.6 井间地震波场分析
  • 2.1.7 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 2.2 层析成像
  • 2.2.1 建立初始模型和模型参数化
  • 2.2.2 正演模拟
  • 2.2.3 反演计算及其图像重建
  • 2.2.4 分辨率分析
  • 2.2.5 层析成像的数学丛础—Radon变换
  • 2.3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 2.3.1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
  • 2.3.2 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实现的基本原理
  • 2.3.3 弯曲射线追踪
  • 2.3.4 遗传算法
  • 2.3.5 遗传算法中存在的问题
  • 2.3.6 遗传算法实现中的困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数据采集
  • 3.1 试验场地概述
  • 3.2 数据采集设备
  • 3.3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原始数据采集
  • 3.3.1 第一次试验
  • 3.3.2 第二次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处理过程
  • 4.1 井间地震数据预处理
  • 4.2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过程
  • 4.2.1 初始模型的选取
  • 4.2.2 地震射线追踪和速度层析反演
  • 4.2.3 网格划分对层析结果的影响
  • 4.2.4 层析成像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 5.2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优势和不足
  • 5.3 试验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测城市隐伏断层 保障城市建设安全[J]. 城市与减灾 2010(01)
    • [2].煤层底板隐伏断层突水危险性数值模拟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S1)
    • [3].含隐伏断层煤层回采诱发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04)
    • [4].银川盆地西大滩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西北地震学报 2012(02)
    • [5].银川隐伏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J]. 地震地质 2008(01)
    • [6].大地电磁测深在隐伏断层超前探测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 2020(02)
    • [7].土壤氡气测量探测隐伏断层的效果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9)
    • [8].高精度重力测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5)
    • [9].煤矿隐伏断层递进导升突水的临界判据及物理模拟研究[J]. 煤炭学报 2018(07)
    • [10].浅层小尺度隐伏断层地表勘探的正演模拟及应用[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03)
    • [11].掘进巷道隐伏断层预测[J]. 露天采矿技术 2012(04)
    • [12].受采动影响底板隐伏断层滞后突水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8(06)
    • [13].隐伏断层活化诱发石门揭煤突出的数值模拟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9(06)
    • [14].隐伏断层对采空区悬顶诱发突出的影响研究[J]. 煤炭技术 2018(01)
    • [15].应用综合电阻率法勘察隐伏断层[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6].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阿日合拉提地段隐伏断层的物探异常特征[J]. 矿产与地质 2019(01)
    • [17].隐伏断层作用下深厚覆盖层三维渗流分析[J]. 水力发电学报 2018(05)
    • [18].浅层瞬变电磁法在地铁工程隐伏断层勘探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 2018(08)
    • [19].工作面揭露隐伏断层的识别及过断方法[J]. 同煤科技 2014(03)
    • [20].渭河断陷带上隐伏断层及断点探测的物探技术——以咸阳储备库为例[J]. 科技风 2010(09)
    • [21].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 人民珠江 2016(12)
    • [22].基于穿层抽采钻孔的隐伏断层预测[J]. 工矿自动化 2015(01)
    • [23].煤层底板隐伏断层分类及突水防治措施[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2)
    • [24].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近地表隐伏断层检测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18)
    • [25].隐伏断层及潜在滑动面对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18(02)
    • [26].探讨如何应用断层相关构造法定量预测矿井隐伏断层[J]. 科技信息 2009(36)
    • [27].龙泉山断裂带隐伏断层氡气特征及其活动性分析[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2)
    • [28].采煤工作面内隐伏断层震波CT联合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J]. 煤炭与化工 2019(05)
    • [29].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吴忠地区崇兴断裂精细结构[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3)
    • [30].含隐伏断层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数值模拟[J]. 煤炭技术 2018(03)

    标签:;  ;  ;  ;  ;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