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研究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研究

论文摘要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制定一部完善的、科学的、在世界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先进民法典是中国人民不懈的理性诉求,因为只有这样一部民法典而非其他法典才足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度,才能表明中华民族已攀上历史的高峰。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民法法典化已四次列入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议程。呼唤民法典的声音在中国法学界几起几落,有时使法学家们兴奋,有时使法学家们消沉甚至悲观。正在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起草(即新中国民法典第四次起草)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宏伟的系统工程。随着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的通过,民法典的制定和出台将是指日可待的。因此,对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第二次起草历程的回顾和过程的研究,既能填补我国民法学理论研究在此领域的空白,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约四万字,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的历史坐标。本部分的宗旨在于确定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所处的历史方位。这是对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进行深入研究的观念基础。中国古代民法很不发达,当然就谈不上民法法典化的问题。《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起草处于法制建设的初步创建时期。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起草处于法制建设的困难时期。中国民法传统断裂这一事件,对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的影响虽是无形却是极其深刻的。二、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的时代境遇。本部分的宗旨在于展现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由开始到中断的动态历程。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指路明灯,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起草于1954年正式拉开了帷幕。1957年的整风运动迅速逆转,新中国法制建设遭遇浩劫,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随之中断。1962年经济开始好转,根据毛泽东的谈话和指示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恢复了民法的起草工作。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起草的最后一稿完成于1964年11月1日,以后因参加社教运动,起草工作就停止了。三、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草案的宏观考察。本部分是在静态层面对起草工作形成的民法典草案的宏观考察。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草案的体系和结构是学习与移植1922年《苏俄民法典》模式的结果。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债编应效仿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草案的设计,设置通则或总则对债法的共同性问题作出规定。对于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草案的体系和结构,由于起草者试图摆脱苏联民法模式的影响,并欲彻底划清与资本主义国家民法的界限,起草者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民法典体例。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草案作为当今民法学研究很好的“反面教材”不应被我们忽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的民法典第二次草案俨然已沦为政治的附庸。再以当今民法学界关于民法的本质与理念的正确认识为基础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该草案在精神上彻底否定了民法是市民社会法、权利法、市场经济基本法的本质;严重背离了私权神圣与私法自治的民法理念。四、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中的几个微观问题考察。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草案确立的民法调整对象是“一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属性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二是民法是否调整人们的行为。对“一定的财产关系”具体内容的界定,一方面在逻辑上导致了对民法是私法的否认,另一方面大大限制了民法对社会关系应有的调整作用。第二次民法典草案确立的民法调整对象是范围极广的“经济关系”,争论基本上都是围绕民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范围的大小进行,并由此形成了“大民法”与“小民法”的观点。透过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起草对民法调整对象的定位和民法学界的争论,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民法学研究在这个历史阶段的落后水平。国家财产特殊保护在民法典第一、二次草案中具体体现为:国家与他人对财产所有权发生争议而所有权的归属在事实上无法确定时推定为国家所有;国家请求返还被他人不法占有的财产不适用诉讼时效。国家财产特殊保护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了人民之福祉,我们要努力保护国家财产,而国家财产特殊保护原则正是我们的努力之一。债的实际履行就是必须按照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标的来履行,不能用不是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标的来代替。债的实际履行原则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普遍原则,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解读。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的历史坐标
  • (一) 坐标的纵轴: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历史轨迹
  • 1. 中国古代民法
  • 2. 20世纪前期的两次民法法典化努力
  • 3. 中华民国民法典
  • (二) 坐标的横轴:“破旧立新”的新中国法制建设
  • 1. 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分期为视角看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
  • 2.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与废除“六法全书”的历史联系
  • 二、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的时代境遇
  • (一)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起草的时代境遇
  • 1. 1949年10月1日-1952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与民事立法
  • 2. 1953-1956年:踏着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的民法典起草的开始
  • 3. 1957-1958年:民法典起草遭遇剧变的政治风云
  • (二) 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起草的时代境遇
  • 1. 1958-1960年:“大跃进”的年代
  • 2. 1961-1962年:与经济恢复同步的民法典起草的重提
  • 3. 1963-1964年:民法典起草让位于“四清”运动
  • 三、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草案的宏观考察
  • (一)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草案的体系和结构
  • 1.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草案的体系和结构
  • 2. 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草案的体系和结构
  • (二) 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草案的特殊时代烙印
  • 1. 草案的典型条文
  • 2. 特殊时代烙印的具体体现
  • 四、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中的几个微观问题考察
  • (一) 民法调整对象问题
  • 1.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草案确立的民法调整对象
  • 2. 新中国民法典第二次草案确立的民法调整对象
  • (二) 国家财产特殊保护问题
  • 1. 国家财产特殊保护的否定与肯定
  • 2. 国家财产特殊保护在民法典第一、二次草案中的具体体现
  • 3. 国家财产特殊保护的思想基础
  • (三) 债的实际履行问题
  • 1.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草案对债的实际履行原则的规定
  • 2.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中的债的实际履行原则的理论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民法总则中的民事责任制度[J]. 法制博览 2019(36)
    • [2].新时期高职院校民法实例研习课程改革与创新[J]. 法制博览 2020(02)
    • [3].论民法规则与原则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4].《民法总则》人文关怀的三维再考量[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 [5].在民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新湘评论 2020(14)
    • [6].关于民法教学的理念与民法精神的培养方法[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7].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民法人”——记第二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谭启平[J]. 当代党员 2020(17)
    • [8].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的关系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30)
    • [9].价值论视角的民法总则立法与实践审视[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0].做民法科学的坚定推动者和守望者[J]. 中国人大 2018(03)
    • [11].浅析民法与市场经济[J]. 中国市场 2018(06)
    • [12].民法依据的独特性——兼论民法与宪法的关系[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06)
    • [13].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J]. 法制博览 2016(35)
    • [14].民法总则框架建构[J]. 法制与社会 2016(36)
    • [15].民法教育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培养方法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24)
    • [16].民法典与民法总则编纂专题 主持人语[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7].论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J]. 教育现代化 2016(39)
    • [18].传统观念与民法结构:再论中国古代民法的价值[J]. 法制博览 2017(02)
    • [19].民法总则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J]. 中国人大 2017(07)
    • [20].亮点扫描:民法总则将如何影响你我[J]. 中国人大 2017(07)
    • [21].民法总则是伟大时代的产物[J]. 中国人大 2017(07)
    • [22].律师代表谈《民法总则》:亮点纷呈 期待“好用”、“管用”[J]. 中国律师 2017(04)
    • [23].依法治国背景下立法报道的创新——从两会民法总则相关报道说起[J]. 中国记者 2017(04)
    • [24].我国高校民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知与行 2017(04)
    • [25].民法总则,争议声中是怎样炼成的[J]. 群言 2017(04)
    • [26].论我国《民法总则》的创新与时代特征[J]. 法治研究 2017(03)
    • [27].我国民法总则制定中的四个问题[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8].《民法总则》的历史意义[J]. 人民政坛 2017(06)
    • [29].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嬗变与体系化意义——关于《民法总则》第一章第3-9条的重点解读[J].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2)
    • [30].《民法总则》立法纵览与适用前瞻[J]. 中国法律评论 2017(03)

    标签:;  ;  ;  ;  

    新中国民法典第一、二次起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