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海南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网络应用平台设计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计算机技术
作者: 卢飞
导师: 张玉芳,孙立新
关键词: 邮政电子化,集中模式,模式,中间件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是集邮政综合管理于一体的联机交易处理应用系统,它主要用于邮政支局的前、后台营业自动化,后台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及生产管理自动化,是邮政网络的一个基础接入点及邮政生产的第一道环节,主要完成各种生产信息的采集。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遵循国家邮政局统一编制的标准,各省根据本省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现状,业务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具体的电子化支局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和实施等。本论文以海南省邮政综合网的建设为背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海南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建设构想,针对网络现状和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应用平台、网络平台的详细设计方案和具体的服务器选型方案等。海南省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采用全省集中模式,各市、县、局营业网点采用终端方式接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省信息中心服务器上存储的数据。应用系统采用三层C/S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利用中间件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实时存储。多系统互连主要采用“切屏”方式实现了与各专业信息化系统的有效互连。各子系统之间联接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从而真正实现了邮政营业前台“一台清”的业务处理模式。自2004年底,海南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开发完成并试运行以来,系统设置的业务种类和功能完全符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业务发展的要求。邮政新业务的拓展可以方便地在系统中实现,同时系统操作便捷,运行稳定,已显示出了良好的性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概述
1.1 海南邮政综合网建设情况
1.2 海南邮政营业网点业务与技术现状
1.2.1 业务现状
1.2.2 设备使用情况
1.2.3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1.3 海南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存在问题
1.4 海南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建设构想和目标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本文组织
2 应用平台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与功能构成
2.1.1 系统技术要求
2.1.2 业务应用要求
2.1.3 系统功能构成
2.1.4 系统设计原则
2.2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2.1 C/S 体系结构
2.2.2 B/S 体系结构
2.3 终端接入模式
2.4 系统平台选用与配置
2.4.1 操作系统的选用
2.4.2 数据库的选用
2.4.3 开发工具的选择
2.4.4 中间件的选择
2.4.5 硬件配置
2.5 本章小结
3 网络平台设计
3.1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3.1.1 网络架构模式比较
3.1.2 省中心集中模式的网络结构
3.2 系统互连设计
3.3 通信线路设计
3.3.1 网点线路现状与改造要求
3.3.2 骨干网现状与改造措施
3.3.3 网点线路复用
3.3.4 省内市县局主干线路复用
3.4 本章小结
4 主机(服务器)选型
4.1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4.1.1 电子化支局系统对主机处理能力需求的估算
4.1.2 内存容量估算
4.1.3 硬盘容量估算
4.2 应用服务器和WEB 服务器选型
4.2.1 内存容量需求估算
4.2.2 存储容量需求估算
4.2.3 处理能力需求估算
4.2.4 其它指标要求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电子化支局系统的价值
5.2 系统上线前后企业经营决策情况
5.3 系统技术特点
5.4 系统存在欠缺与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吉林邮政综合网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金长缨.吉林大学2006
- [2].邮政综合网信息系统构建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研究[D]. 谷小秋.吉林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山东邮政信息网的优化改造[D]. 刘景洁.北京邮电大学2008
- [2].四川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 高东.电子科技大学2005
- [3].江苏邮政电子化统版工程方案规划研究[D]. 施秦伟.南京理工大学2006
- [4].陕西邮政综合服务平台数据网关及业务接口设计实现[D]. 苗晓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 [5].邮政商函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贾军.山东科技大学2006
- [6].邮政系统中的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 顾葳.东南大学2006
- [7].邮政行业的CRM系统实现[D]. 陈康.西安理工大学2006
- [8].邮政运输系统中的ERP应用研究[D]. 朱超.同济大学2007
- [9].邮政报刊发行信息系统规划[D]. 张慧彬.吉林大学2007
- [10].吉林邮政综合网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金长缨.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