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规模VoD服务器采用分布式结构,将连续媒体对象的多个副本放置在用户附近的服务器节点上,支持的并发流数大、覆盖的地域广、提供的节目多,可以在任意时间响应任意用户请求。由于每个服务器节点的负载随时间、所处位置与用户请求到达而不断变化,近年来的研究工作更倾向于动态资源管理。在分析讨论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描述了一种分布式VoD服务器的负载平衡机制,针对分布式拓扑结构的多副本定位和动态复制、服务器选择与负载迁移的负载平衡方法,做了如下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构建了一个用于多副本定位的可动态扩展的逻辑层次簇群。针对副本数量与位置随用户请求和服务器节点负载状态不断变化的情形,将相同副本的服务器节点组织为一个逻辑层次簇群,并采用分散式维护机制,将管理开销分摊于所有的节点上,从而满足多副本访问能力、可扩展性、鲁棒性与自适应性的需求。提出以覆盖率作为指标分析逻辑层次簇群的容错性的方法。数学分析表明,当节点数量固定时,逻辑层次簇的容错性主要受单个簇群的尺寸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用户请求高峰期的逐流管理开销远小于连续媒体对象的投递带宽,逻辑层次簇群的管理开销可以忽略不计。对象的多个副本散布在网络的不同位置,网络骨干费用昂贵,不能只采用节点负载作为服务器选择的依据。设计了一个基于对象回取周期性与投递连续性的最小延迟服务器选择方法,减轻网络骨干的压力,根据连续媒体对象的回取周期性与投递连续性要求,推导了用户到每个空闲节点之间的端到端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估计公式。当用户请求对象时,优先选择服务器响应时间最小的空闲节点。仿真表明,当结合使用动态复制与局部负载迁移时,最小延迟服务器选择的请求接受率与启动延迟明显优于最小负载服务器选择;结果还表明最小延迟服务器选择可以明显地提高请求接受率与降低启动延迟。为了权衡逻辑层次簇群的扩展开销与投递负载,提出了节点根据其负载状态阈值分别采用早期复制和即时复制的动态复制策略。在早期复制中,建立了被请求对象在下一时间间隔的请求概率估计函数,用于目标节点选择与复制触发。即时复制是早期复制的补充,可进一步地平衡服务器节点之间的负载,同时使得节点保留更多的资源服务本地用户。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复制大幅提高了请求接受率和降低启动延迟。结果还表明,复制开销主要受动态复制及其触发阈值影响,对请求接受率和启动延迟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一个区域可能部署了分属于不同逻辑层次簇群的多个服务器节点,需要通过负载迁移进一步平衡它们之间的负载。提出了一个基于协作能力的局部负载迁移方法,定义了以负载迁移成功和失败次数为参数的协作能力估计函数。随着节点负载状态的变化,不是静态地划分该区域的节点,而是通过协作能力的估计和周期性交换动态地构建协作节点组。根据协作能力的计算结果,源节点选择一个请求次数最多的、尚未被迁移的对象,依次向协作组的其它节点发出请求,直到得到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局部负载迁移能够有效地提高请求接受率和降低了启动延迟,同时还说明了应合理地设置接受阈值与触发阈值的差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规模视频点播服务器论文; 逻辑层次簇群论文; 负载平衡论文; 复制方法论文; 局部负载迁移论文; 服务器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