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重构

新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重构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村基层政权为研究对象,以政权职能及政权权责制衡为研究核心,从农村实际调查研究入手,以农村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为逻辑起点,以农村基层政权的功能和结构设置及运转为基本研究框架,以农村基层政权在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性要素为切入点,以乡镇政权的自身生长逻辑和现实基础等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政治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学等等多种学科理论,在分析了不同时期农村基层政权的相关职能变化以及对其绩效评估之后,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有效性和有限性的特征及其实现路径,并据此重构了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的相互关系,为相关部门在农村基层政权改革及其结构设计提供思路。全文共分十一章。第一章导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核心概念,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的创新点等等。第二章是研究农村基层政权的制度变迁历程。本章主要从制度设计与形态变迁及功能这三个角度,对新中国解放前后几个阶段所发生的制度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其目的旨在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历史演变、政权运转等进行纵向历史考察,揭示农村基层政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制度路径依赖。第三章是研究人民公社这一政权历史形态中的政权生态以及所承担的角色。本章主要研究了建国初期到人民公社这一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并对人民公社的特定阶段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绩效评价。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的政权存在源于它承担的全能政治功能:社会改造与控制功能,一切行动(包括经济建设)都服从国家政治需要。以至于在以革命为动力、以革命为表征的社会改造和建设中,以特殊的方式组织秩序,运作经济。第四章是研究人民公社解体之后,新的农村基层政权形式——乡镇政权的重建及其新的政权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生态。本章从乡镇政权涉足经济领域的起源及参与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特别是通过其对政权基础因素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由此分析和解构乡镇政权重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三种不同行为方式的历史根源及其政治生态。第五章是讨论乡镇政权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通过分析新世纪之初乡镇政权存在的问题,及由此产生的危害性,阐明乡镇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影响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问题。基于对问题重要性认识,本章阐述了本次乡镇改革的政治内涵,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命题。第六章介绍和分析目前学术界、理论界以及与乡镇政权密切相关的县乡村干部等对本次乡镇改革的看法和观点论争。之所以这样安排,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学术界和理论界的观点予以梳理,以及身处改革之中的干部感受呈现,使得对目前展开各种改革试验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在认识基础之上形成共识。第七章通过公众舆论调查对目前乡镇改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基于目前乡镇改革取向不明、改革不配套、不规范以及观点论争等等原因,乡镇改革存在诸多变数,本章采用政治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目前已经或正在进行的乡镇改革试验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并进行绩效评价。第八章主要通过对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研究农村基层政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基层政权效率。透过政权效率分析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现和寻找出政权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此研究基础之上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创新实践提供思路,同时也为本论文的核心制度设计提供经验和思路依据。第九章重点研究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乡镇政府权责制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建构思路。主要通过对未来乡镇政权的权责逻辑分析、乡镇政权面临的现实(自身结构特性以及改革带来的行政空间变化等)的考察,以此来确定并阐述未来乡镇政权权责制衡的基本思路。第十章是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的具体制度设计。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对目前新村建设乃至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之后考虑,从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权的基本要求、乡镇政权未来功能认识以及新时期(未来中长期)乡镇政权的权责制衡等三个方面,给乡镇政权进行新的职能定位,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未来农村新形势下的基层政权中的责任和权力之间制衡进行中长期制度设计。第十一章是建立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基础之上的法律化机制设计。这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的内在配套需求,也是权责制衡的保障要求,更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学术研究是累积性的。但“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由于本文首次从纪检监察角度和立足于反腐倡廉工作来研究农村基层政权,不仅在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有所创新外,而且研究内容有所创新。其中,关于乡镇再改革问题的提出和基础政权效率的分析,关于权责制衡重构的逻辑推演和思路设计以及新时期乡镇政权的功能定位,关于权责制衡重构的法律化机制的设计等,均突出了创新性。从而,极大增加了研究成果转换为政策实践的可能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相关概念及关联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分析
  •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外研究的观点
  • 三、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一、研究范围
  • 二、基本思路
  • 三、内容结构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制度变迁
  • 第一节 封建社会中农村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
  • 一、制度及其环境演变
  • 二、制度变迁中的政权功能:控制社会
  • 三、政权运转特点:专制政治下的“官绅合治”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农村基层政权
  • 一、近代中国的基层政权变迁
  • 二、危机应对中的中国共产党选择
  • 三、政权运转特点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选择
  • 一、乡级政权的形态
  • 二、政权实现路径
  • 三、政权运转特点
  • 四、乡级政权评价
  • 第三章 人民公社的政治生态与角色
  •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设立背景
  • 一、国际政治环境与军事安全
  • 二、国内政治压力与经济形势
  • 三、人民公社的理论逻辑根源
  •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战略选择与任务
  • 一、人民公社构想的提议
  • 二、人民公社的建立与修正
  • 三、人民公社的战略任务
  • 第三节 人民公社结构与运转
  • 一、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
  • 二、人民公社的运作特点
  • 三、人民公社的政策讨论
  • 第四节 人民公社绩效评价
  • 一、基于政治学视角的人民公社绩效评价
  • 二、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人民公社绩效评价
  • 三、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人民公社绩效评价
  • 第四章 乡镇政权重建与绩效
  • 第一节 人民公社制度变迁与乡镇功能转轨
  • 一、农村基层政权形态的变迁
  • 二、制度变迁中的政经角色剥离
  • 三、乡镇政权功能转型:搞活经济
  • 第二节 乡镇政权重建的绩效
  • 一、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
  • 二、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 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三节 乡镇政权行为形态差异化及解析
  • 一、不同乡镇政权行为的差异化特征
  • 二、乡镇政权不同行为的差异化要素解析
  • 三、乡镇政权行为形态形成过程解析
  • 第四节 转型期乡镇政权的政治生态
  • 一、乡镇行政自利化倾向
  • 二、“离根”、“离土”倾向
  • 三、乡镇政权畸变与机制性脱序
  • 第五章 乡镇再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再改革的背景
  • 一、机构膨胀与农民负担
  • 二、宏观繁荣下的“三农”危机
  • 三、乡镇政权出现合法性危机
  • 第二节 乡镇再改革背景成因解析
  • 一、政策成因
  • 二、体制根源
  • 三、机制缺陷
  • 第三节 乡镇再改革的政治内涵
  • 一、农业价值再认识
  • 二、政权合法性再生产
  • 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塑
  • 第四节 乡镇改革的战略命题解析
  • 一、制度安排与农村发展
  • 二、农民福利再造
  • 三、农民权利——权力的演进与互融
  • 第六章 乡镇改革争论与政治实验
  • 第一节 乡镇改革再认识与讨论
  • 一、“三农”问题与城乡差别认识
  • 二、改革规律及共识的认识论争
  • 三、乡镇建制论争与分析
  • 四、城乡融合问题讨论
  • 第二节 乡镇再改革实践议论
  • 一、对“精简机构”改革效果的质疑
  • 二、对“海推直选”乡镇长的合法性质疑
  • 三、对小城镇建设作用的质疑
  • 第三节 乡镇改革的碰撞与冲击
  • 一、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冲突
  • 二、乡镇债务化解之痛
  • 三、乡镇改革成本之困(钱从哪来?人往哪去?)
  • 四、农民中介组织发展的进与退
  • 第七章 公众舆论调查与改革绩效分析
  • 第一节 公众调查及测定
  • 一、公众调查设计
  • 二、方法与抽样
  • 三、分析与测定
  • 第二节 乡镇再改革绩效分析
  • 一、经济绩效
  • 二、政治绩效
  • 三、社会绩效
  • 第三节 乡镇再改革中的新问题
  • 一、“讨饭财政”下的秩序干扰与政治失序
  • 二、形式化改革下的消极行政与信仰流失
  • 三、改革遮蔽下的跑冒滴漏与新型腐败
  • 第八章 农村基层政权效率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农村基层政权效率因子
  • 一、政权效率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 二、政权效率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三、乡镇政权效率因子选择
  • 第二节 调查统计与分析讨论
  • 一、调查方法与抽样
  • 二、模型设计与数据统计
  •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农村基层政权效率实证分析
  • 一、1949年之前:无为政治与有为介入
  • 二、人民公社:政治高效与经济低效
  • 三、乡镇政府:经济高效与政治低效
  • 第四节 农村基层政权监督与效率
  • 一、政策扭曲过程解析
  • 二、农村基层政权的监督渠道及效率分析
  • 三、乡镇政权监督乏力的因素解析
  • 第九章 权责制衡重构的逻辑与思路
  • 第一节 权责制衡的理论基础
  • 一、乡镇政权的权责逻辑
  • 二、乡镇政权权力的有效性
  • 三、乡镇政权权力的有限性
  • 第二节 权责制衡的现实基础
  • 一、乡镇政权结构与特征
  • 二、乡镇政权调整的必然性
  • 三、乡镇政权廉政建设形势研判
  • 第三节 重构乡镇政权的思路
  • 一、乡镇改革逻辑:职能决定形态
  • 二、乡镇改革的价值取向
  • 三、乡镇监督机制的构建路径
  • 第十章 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重构
  • 第一节 新时期乡镇功能定位
  • 一、保护性功能
  • 二、生产性功能
  • 三、服务性功能
  • 第二节 乡镇政权权责制衡建构
  • 一、乡镇政权的权力建构
  • 二、乡镇有限权力建构
  • 三、责、权、利量化与统一
  • 第三节 乡镇监督体制重建
  • 一、乡镇监督要素及其关联
  • 二、县乡村监督体制整体设计
  • 三、乡镇民主嵌入制度设计
  • 第十一章 权责制衡重构的法制化机制
  • 第一节 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素
  • 第二节 权责制衡的法律架构
  • 第三节 权责制衡的工作化机制
  • 第四节 法制化的社会动员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前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因素研究——以南昌县为例[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7(01)
    • [2].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之创新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7(05)
    • [3].关于第一书记在深化农村基层改革中的作用的思考[J]. 传承 2019(02)
    • [4].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性[J]. 龙岩学院学报 2013(03)
    • [5].从农村公民身份的角度谈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的维护[J]. 甘肃理论学刊 2011(02)
    • [6].从农村公民身份的角度谈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的维护[J]. 南方论刊 2011(04)
    • [7].印度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制度[J]. 读书 2010(09)
    • [8].建国以来农村基层政权的发展路径和基本经验[J]. 长白学刊 2009(05)
    • [9].关于新时期下农村基层政权问题探讨[J]. 华商 2008(15)
    • [10].“村霸”型黑恶势力侵蚀农村基层政权的认知与防控——以苑道功涉黑案为例[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 [11].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基层政权大有作为[J]. 中国民政 2019(09)
    • [12].筑牢农村基层政权的根基——对武安市村民选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J]. 领导之友 2009(06)
    • [13].社会交换论视角下我国农村基层政权选举中的贿选问题探讨[J]. 法制博览 2016(12)
    • [14].黑恶势力是如何侵入农村基层政权的?——对湘南40个“失控村”的调查[J]. 理论参考 2009(04)
    • [15].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初创时期的历史考察[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04)
    • [16].论宁波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基层政权民主建设[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08(07)
    • [17].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教化职能[J]. 中国民政 2018(07)
    • [18].基层政权和组织研究[J]. 中国法律评论 2018(04)
    • [19].探索当代中国基层政治治理之道——《乡域政治:现代国家构建中农村基层政权的生成与重构》简评[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0].社会治理视角下对农村基层政权弱化的思考[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21].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方略[J]. 农村经济 2013(08)
    • [22].农村基层政权退化新倾向[J]. 廉政瞭望 2012(08)
    • [23].关于“黑恶”经济向村级基层政权渗透的思考——以吉林省农村为例[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02)
    • [24].“后税费时代”的基层政权变革[J]. 调研世界 2008(01)
    • [25].一言堂毁了闫永喜[J]. 村委主任 2011(03)
    • [26].芳草小说站[J]. 芳草(网络版) 2009(05)
    • [27].“民心”困局:信任危机根源[J]. 理论参考 2010(08)
    • [28].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9].中国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制约机制问题探究[J]. 唐都学刊 2010(04)
    • [30].农村基层政权及“三农”问题研究述评[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新农村基层政权权责制衡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