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吉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流体识别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刘子良
导师: 田世澄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低阻,流体识别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系统思想为指导,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选择典型的油藏进行了解剖,指出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机理、形成的地质条件,采用地质、测井、试油及其它化验分析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注重运用测井手段研究、刻画识别低渗透油气藏流体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研究认为低电阻率储层的形成机理有其共同原因:(1)均形成于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中;(2)岩石颗粒细(粒度中值一般<0.07mm),泥质成分多(泥质含量普遍>15%),岩性组合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孔隙结构较复杂;(3)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粘土矿物中高含伊/蒙混层、伊利石等矿物(相对含量一般>70%);(4)储层束缚水含量高(普遍>20%)。还存在特殊原因:(1)储层微孔隙、次生孔隙发育,具粒间孔—裂缝双重孔隙系统或裂缝系统;(2)油藏为低幅度构造,油藏高度小,油水过渡带宽,油层含水饱和度高;(3)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或较低);(4)测井原因(如方 44、方 54);(5)岩石中局部含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矿物。 通过覆压孔隙度、覆压渗透率、覆压声波时差、高温高压岩电、毛管压力、粘土附加导电性、多矿化度饱和地层水岩石电阻率、阳离子交换量、相对渗透率、核磁共振等岩石物理实验,首次建立了评价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低阻储层参数的定量解释模型; 在充分分析低阻油层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明确了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机理,认为束缚水及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针对低阻油层粘土矿物含量高的特点,对深电阻率进行泥质校正,在松辽盆地南部首次建立了针对低阻油层识别的电性图版,提高了低阻油层的油水分辨率; 对常规油藏来说,依靠阿尔奇公式识别背景值足以判别流体性质,但对低渗透油藏,仅靠背景值识别流体常常造成油水层识别有误,和试油资料相比,符合率较低。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单井油水层识别时,须在背景值条件下结合以下几种识别方法:1.微差识图;2.无侵线法;3.SP(自然电位)“偏头”现象;4.探井流体识别方法;5.电阻率增大法;6.油藏综合评价法。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 主要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路线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西南斜坡带基本地质特征
3.1 区域构造特征
3.2 区域沉积特征
3.3 油水分布特点与油藏类型
第四章 油层岩电相应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4.1 油层岩电相应特征及类型
4.2 不同油层特征的成因机理分析
4.3 针对不同成因机理油层的具体研究思路
第五章 低阻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方法
5.1 低阻储层参数常规解释模型
5.2 低阻储层参数优化解释模型
5.3 低阻储层参数结果验证
第六章 低渗砂岩油藏的流体识别方法
6.1 流体识别的难点
6.2 流体识别常规的方法――阿尔奇公式
6.3 流体识别新技术新方法
6.4 流体识别步骤
6.5 生产应用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刘子良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形成机理与定量评价[D]. 梁春秀.成都理工大学2003
- [2].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机理研究[D]. 于庆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相关论文
- [1].复杂低渗透油气储层测井评价[D]. 刘伟.中国石油大学2009
- [2].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D]. 程时清.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0
- [3].中国北方典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裂缝研究[D]. 张莉.西北大学2001
- [4].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D]. 尚根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
- [5].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D]. 邱勇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
- [6].低渗气藏岩石变形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 宋艳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7].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D]. 杨正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
- [8].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应用[D]. 程启贵.西南石油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