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其程度对公允评价上市公司的质量、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在现代公司制下,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是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是影响公司盈余管理及其程度的最为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博弈理论,在分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及其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从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机制、企业产权性质和政治关系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2008-2010年在中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模型对具有不同特征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程度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不同特征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在公司特征中,董事会制度、控股关系、激励报酬计划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主要因素。具体地说,独立董事制度、领导权“二元”结构以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有控股企业和拥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低。董事会持股及高管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诱发作用。至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成员持股人数比例及高管薪酬水平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及财务杠杆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本文就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期能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