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现代性与问津风险的泉源 ——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反思现代性与问津风险的泉源 ——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重、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与现代各种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整合的风险社会理论。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是这种新兴理论的代表。贝克有感于当代社会中似乎日趋严重的风险问题,提出了“反思的现代性”观点,来审视西方的现代化过程,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功过;揭示了现代性内在矛盾及其在全球风险社会中新的表现形式。对当代的“全球主义”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进行了抨击。贝克的反思现代性观点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感。风险概念是风险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贝克赋予“风险”概念以繁复的内涵。风险既是指向未来的一种潜在威胁又是一种应对这种“潜在威胁”的社会建构。风险最大的特征是其“不确定性”。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风险概念是认识与评价的辩证统一,是人们观念上的一种负价值。贝克把所谓“科技发展的副作用”视为风险和灾难的泉源之说法——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科技连同劳动力、货币、自然资源等生产因素都变成了资本家获得“利润”的资本,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要素充当了资本赢利的“工具”。风险真正的泉源则是“资本的逻辑”及其展开的方式,即现代性本身。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贝克“反思的现代性”与“全球风险社会”概念
  • (一) 贝克“反思的现代性”与“全球风险社会”
  • 1、贝克“反思的现代性”概念的含义
  • 2、贝克“全球风险社会”概念
  • (二) 贝克反思现代性的观点具有时代性、历史感和矛盾性
  • 1、贝克反思的现代性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 2、贝克反思现代性的观点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 3、贝克某些观点上的纰漏
  • (三) 我国学界存在着对贝克历史进步观的误读现象
  • 二、乌尔里希 贝克“风险”观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 (一) 贝克风险概念的两重复合结构
  • 1、贝克对斯科特 拉什和玛丽 道格拉斯的“文化风险”观的借鉴
  • 2、贝克与安东尼 吉登斯关于“风险”观的对话
  • 3、贝克风险概念的两重复合结构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的风险观
  • 1、风险既是认知又是评价,体现着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辩证统一
  • 2、风险指代的是主体观念上的负价值
  • (三) 我国学界对贝克风险概念的误读
  • 三、“风险的泉源”与“科技发展的副作用”
  • (一) 风险源于“科技发展的副作用”之说及其含义的模糊性
  • 1、风险源于“科技发展的副作用”之说包含三层含义
  • 2、风险源于“科技发展的副作用”这一命题本身自相矛盾
  • (二) 风险源于“决策”的论断指向了“风险的泉源”
  • 1、企业决策与资本的逻辑
  • 2、资本的逻辑把科技和科技专家转变成经济资本
  • (三) “风险的泉源”理论的警世之功
  • 1、西方工业化一贯奉行的“资本的逻辑”是不“周延”的
  • 2、贝克“科技发展的副作用”、“资本的逻辑”等观点引起的共鸣
  • 尾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反思现代性与问津风险的泉源 ——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