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经传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实验小学262400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培养高数学素质的学生,只靠单一化的学科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了培养高数学素质的学生,我校开设了数学大活动课,在数学大活动课中,学生可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熟悉”生活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大活动课教学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活动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后,我安排了这部分知识的大活动课。活动前我让学生回家自己亲自买二至三样东西,可以是学习用品,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是自己喜欢吃的小食品,还可以帮妈妈买一些生活日用品等,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每样东西花了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你给售货阿姨多少钱?她找你多少钱?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活动时,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的记录展示出来,同学们在小组内一一说出自己买的东西和怎样付的钱。趁着同学们兴趣正浓,我在同学们面前出示了我的小百货店,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到我的“商店”里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通过设计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渴望。
二、参加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源泉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光靠教材是不够的,因为学生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这就必须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悟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增强数学运用意识。因此,我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例如,在学习统计后,我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家禽和调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例活动,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画“√”的方法记录调查获得的信息,学习用方块表示统计的对象和结果,通过“从图里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样,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更加接近实际生活、参与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例如: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后,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折出四分之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折叠出三种不同图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再如,学习认识图形知识后,进行实践活动,我首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设计活动游戏,可以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于是我让学生布置活动场地,自备活动道具;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活动选手。各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决定,这就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大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等。
五、诱发思维灵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催化剂
灵感是认识的质的飞跃,它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诱发学生的灵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数学大活动课中我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是有一点点的新意,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有时我还会应用数形结合、交换角度、类比等方法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
在新课标教材中,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的,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又使问题的呈现更接近实际生活的本原状态,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清晰地告诉学生。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表格,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表述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为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了准备。其次,动手画一画也是一项解决问题的具体化策略,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