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地区一流配电网路线图研究

江苏无锡地区一流配电网路线图研究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无锡市214000)

1.研究背景

遵循国网公司“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简称“两个转变”)的进程,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简称“两个一流”),在已持续开展八年同业对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对标工作的总体思路,要以开展国际对标为手段,对照“两个一流”,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改进计划;以健全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高对标工作质量和效率。

由此,如何构建“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的关键指标,建设一流配电网,是打造世界一流电网的根本途径,因此,以开展一流电网技术路线和管路路线专题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2.研究思路

“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示范项目旨在将无锡地区配电网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技术经济综合最优化的配电网。围绕如何实现一流电网目标,建设核心要素指标体系,以网架坚强和安全可靠为基本,以绿色低碳和经济高效为向导,优化强化现状电网的结构,推广选用先进技术设备,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通过对比国外一流电网相关指标,依据国家电网关于一流电网的要求制定无锡世界一流配电网发展目标,并结合供电安全标准和国网一流电网建设标准,提出一流配电网相对应的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提出无锡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的技术提升措施和管理提升措施;以指导无锡电网走向世界一流配电网的建设道路。

3.研究内容

报告以实现一流配电网为核心开展系列研究工作,以明确一流配电网技术和管理道路方向为基础提出技术管理提升策略,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指导实际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通过分析一流电网总体发展目标,提出近中远期实施策略和措施体系,分阶段明确一流配电网核心指标的提升程度,提出实现一流电网目标经济有效的实施路线图。

从电网及可靠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划分可靠性提升阶段,制定各阶段可靠性发展目标,从加强配网规划、强化可靠性管理、推广不停电作业及状态检修、提高配电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提出可靠性提升策略。

4.编制依据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03)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1738—2012Q/GDW1738-2012

《电网智能化规划报告》

《无锡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

《“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示范项目无锡城中区配电网规划报告》

《“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示范项目无锡太湖新城配电网规划报告》

正文

根据无锡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总体发展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近中远无锡一流配电网实施策略及有效的一流配电网实施路线图。

1.一流配电网实施策略

无锡一流配电网实施按照“总体策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顶层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第三阶段为引领提升阶段。以下分别从三个阶段提出一流配电网的建设策略:

第一阶段:顶层设计阶段(2013-2014)

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构建一流配电网的架构。进行关键技术的应用试点,全面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建设奠定基础;结合试点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管理制度制定。

构建一流配电网格局架构:横向覆盖无锡全地区,纵向覆盖管理全过程,依托省公司“两个一流”国际对标成果,导入国内、外电力公司在同质业务上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建设区域特性差异和用户属性差异的一流配电网。

制定一流配电网要求下的供电安全标准:借鉴ERP2/6供电安全标准的理念和逻辑,分别针对A+/A/B/C四类区域的不同目标可靠性要求,构建无锡一流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

规范网架结构,完成坚强电网基础性建设,城中区、太湖新城重点指标突破提升:加强城中区中压配网建设,理清网架结构,构建标准双环网,双电源率达到30%,中压电网可转供率大于90%;加强太湖新城高压配网网架建设,提升主变\线路N-1通过率大于90%。

实施坚强电网关键技术示范点工程:

开展合环运行、400V低压手拉手示范工程。对城中区、太湖新城开展合环运行试点。玉祁北部片区开展低压联络试点,即分别对20kV东育线小学005甲线方东配变、20kV东育线小学006甲线方东4配变实施低压线路联络建设。

实施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示范点工程:

在理念创新上,初步形成新型治理模式;

在自动化建设上,城中区、无锡太湖新城、玉祁北部片区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10kV滨湖3#公配所开展用户分解开关智能化改造试点;

在互动化建设上,城中区、太湖新城开展站所物联、电缆物联的应用试点。

在信息化建设上,初步完成营配调信息集成;初步建成配电网统一管理平台。

制定管理提升方案:制定适于一流配电网的新型电网治理模式。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2017)

总结“示范点”的坚强电网、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实施经验,结合初见成效的新型配电网治理模式,按照第一阶段的一流配电网框架结构设计及路线图设计流程,全面铺开无锡一流配电网建设。

到2017年,电网特点可总结为: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备一流的供电能力,一流的网架结构,一流的供电设备。在电网部分重要区域开展枢纽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建成智能调度中心,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电表使用广泛,双向互动服务得到推广;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分布式能源试点。

全面实施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夯实电网基础:根据不同分区的可靠性目标下对电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全面建设配电网络。全面实现标准接线,规范设备选型。

高压配网方面:提高供电能力,完善网架结构,重点提高高压配网N-1通过率。

10kV电网方面:规范接线,改造复杂接线。

设备选型方面:规范设备选型,一步到位,选择可靠性高、免维护或少维护的电力设备;完成枢纽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更换完成现有残旧设备。

全面推广高效、精益化管理模式:

完善新型配网治理模式:在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的基本上总结经验,完善新型配网治理模式,真正实现规划设计建设与调控运维检修相互协调、对立统一的两段式管理机制。实现高效流畅的全过程管理。

完善可靠性管理模式:强化实施可靠性管理的“三次优化、六大措施”,即分别通过常规可靠性管理、运行可靠性新技术、攻坚重大停电影响等三次优化构建可靠性管理提升框架;通过工程定额管理、实施状态检修、转供电管理、停电事件合并管理、不停电作业、重大停电管理等六项措施将可靠性管理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引领提升阶段(2017-2020)

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评估建设绩效,结合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一流配电网的综合水平,引领一流配电网的发展。

到2020年,电网特点可以总结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配电网,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全面建成绿色电网;进一步深化电网智能化水平,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进一步完善电网技术、管理水平,达到各项技术目标后,最终实施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

进一步深化电网智能化水平:超过50%的关键变电站实现全站设备的智能化,建成全防御、运行优化、高效管理三位一体的智能调度体系;广泛应用建设智能小区及智能化用电设备,双向互动服务全面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具备发电能力和用电功能的各种终端用电设备实现“即插即用”。

全面建成绿色电网:具备较强接纳和优化配置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

2.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可靠性城市的可靠性提升历程,可以看出,可靠性提升主要经历快速发展及稳步提升两个阶段。其中,快速发展阶段初期,可靠性水平波动较大,中后期供电可靠性水平迅速上升,总体发展趋势为螺旋式上升,波动范围逐渐减小;稳步提升阶段供电可靠性指标比较稳定,提升速度较为缓慢。

从电网及可靠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划分可靠性提升阶段,制定相应发展目标,结合“着眼过程、全局最优,标准引领、措施保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试点先行、有序推荐”的原则,提出可靠性提升策略。

快速发展阶段为可靠性提升的基础阶段,以电网建设、管理为重点,通过完善网架结构、提升设备水平;建立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为可靠性提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及管理基础并辅以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点建设工作,逐步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工作。此阶段大量的电网建设势必加重预安排停电影响,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削减预安排停电影响,做到可靠性提升的全局最优。

2.1加强配网规划

网架结构是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坚强的配电网络是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物质基础与必要手段。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系统工程,应从电网的规划、设计以及对现有配电网络的优化改造入手。

做好负荷预测工作,合理安排电源点建设,确保配电网有充足的电源供应和备用容量,尽可能减少因限电造成的供电可靠性降低。在配电网中推广采用多回线、环网、多分段连接等方式,以提高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改善和优化输、配网架结构,满足电网的“N-1”准则和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因地制宜的选择接线模式。

对部分可靠性较低的线路,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对所有分支线路均加装隔离开关或熔断器,合理分段,安装联络开关,加强系统的改造与调整以限制由于分支线路故障或检修对主干线路造成停电的影响。如果在相邻的两条线路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断路器,当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时,通过相应操作,除故障段或工作段外的线路设备仍可正常运行。对此类线路应适当加装分段开关,在原有线路基础上增加主干线路分断开关、分支开关、高压用户的分支开关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范围,将故障停电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加大现有低压配电台区改造力度,规范低压配电台区的型式、供电半径及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以典型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地实际用电负荷的负荷结构、自然增长率,选用质量可靠的、技术先进、产品成套较好的设备物资解决老旧台区设备质量差、互换性差、技术落后、能耗高、长期过负荷等问题。按模块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思路进行配电网的设计、建设改造。

2.2强化可靠性管理

快速发展阶段,重点提高可靠性管理措施,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可靠性管理策略。加强转供电管理,做到能转必转;消除重复停电事件;加强预安排停电时间管理,减少预安排停电时间。实施三次优化、六项措施的可靠性管理方案,即通过常规可靠性管理、运行可靠性新技术、攻坚重大停电影响等三次优化构建可靠性管理提升框架,通过工程定额管理、实施状态检修、转供电管理、停电事件合并管理、不停电作业、重大停电管理等六项措施将可靠性管理落到实处,优化年度可靠性停电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稳步提升阶段,全面推广综合停电管理系统、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靠性预测评估系统等,实现所有设备所有状态的信息全覆盖,实时进行状态评估预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预防为主。

2.3全面推广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

随着电网的完善,管理水平的逐渐成熟,电网趋于固化、管理趋于固化,电网技术、管理提升空间逐渐减小,此阶段继续提升可靠性需要依靠可靠性新技术。根据国际高可靠性配电网的技术管理经验,不停电作业、状态检修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1)严控作业时间和检修时间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需积极开展带电作业与状态检修,严控作业停电和检修停电。中压线路作业时应首先考虑进行带电作业,经勘察不具备带电作业条件的再另行安排停电作业;可以实施状态检修的设备一律实施状态检修,不能实施状态检修的设备,预试工作结合其他工程搭车安排,原则上不单独停电。

(2)制定带电作业规划

配网带电作业主要分为架空线路带电作业和电缆带电作业两大类,其中架空线路带电作业分为4类33个项目,电缆带电作业分为3类6个项目。

表6-1架空线带电作业方式

电缆带电作业包括:带电断、接空载电缆连接引线,旁路作业(带电检修电缆线路、短时停电检修电缆线路),断、接可带电插拔电缆终端。

对年度计划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满足架空或电缆带电作业条件的采用带电作业方式,制定详细的带电作业项目库。

结语

配电网自动化集科技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装置为一体,是配电网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具有以下优点:线路规划合理,供电可靠;自动检测故障;自动调度用电负荷;实时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一方面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电网实际,制定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一方面,配置先进的配电监测设备,随时掌握配电网系统中各元件设备的运行工况状态。有效加强配电网实时运行工况、断路器动作次数、开关状态的监测,加强负荷管理、潮流分析等。另外,配电网中要采取联络开关与切换开关相互配合使用,即当分支线路出现故障后,能够将故障分支从整个系统切除同时将部分失电负荷有效转移到其他供电系统恢复供电,确保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和缩短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另一方面,采取配电自动化技术,升级改造现有配电网,实现运行操作、情报信息收集处理等的综合自动化,一旦发生故障,自动化系统可以将故障区段自动隔离,完好段自动恢复供电,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减少停电时间和缩小停电范围,同时自动化系统还可为预安排检修和市场开放提供决策依据,使网络运行的灵活性大为增加,使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标签:;  ;  ;  

江苏无锡地区一流配电网路线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