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主题分析小论文1000
2022-10-22阅读(699)
问:求《长恨歌》的赏析有关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方面 1000字左右
- 答:话说偶只知道有部耽美小说名字就叫长恨歌
问:求解:如何分析《长恨歌》主题及作者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态度?
- 答:《长恨歌》主题是古典爱情诗,作者认为爱情应该回开长地久、缠绵不绝答,爱情与君王身份无法,与政治斗争无关。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
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 答:全诗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喻与同情的交织,其主题应该是双重性的。
首先,从作品本身看,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为界,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表现出批判和暴露的倾向是不言自明的。后半部分写李杨爱情,思念之切,上天入地,感人至深,表面看来写爱情为主,其实也不乏讽喻。作者的思想用意,作品的悲剧意义在于告诫世人,尽管可以开天入境,但现实中的悲剧是无法挽回的。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如果不加以明察和借鉴,那就只有与天地永存的悲痛。由此可见,同情与批判相辅相成,双重主题得到好的发展。
其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来,尽管安史之乱是唐玄宗重用奸人所致,但他毕竟在战争中失去皇位,失去爱情,加上他有开元之治的政绩,所以他也成了人们同情的对象,在他被迫还都的时候,百姓“夹道欢呼靡不流涕”。可见人们对他的态度是批判与同情兼有的。白居易写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几十年之后,对这样的民情,他不但很清楚而且也受影响,何况他本人很佩服玄宗,常把玄宗和太宗相提并论,而当时同情李杨爱情的传说大量产生,对于“深于诗,多于情”的白居易来说,难免会批判中兼有同情的个人色彩体现在作品中。一部好的作品,尤其是悲剧色彩十分浓厚的作品不会只有一种主题思想。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看,大约意在讽论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李隆基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但在后一部份,作者把失掉政权后的李隆基写得那麽感伤凄苦、一心思念妃子;把幻境中的杨妃对明皇的感情写得那么纯洁专一、坚贞不渝;而那些情景交融、音韵悠扬的诗句又那么缠绵悱恻,富于艺术感染力;就客观效果说,自然引起读者对李、杨生死相思的同情。 - 答:《长恨歌》是古典爱情诗,通过写实叙事手法,表述了什么是爱情。爱情应该开长地久、缠绵不绝,爱情与君王身份无法,与政治斗争无关。
作者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理解应该是他们的爱情已然超脱于物质,属于纯精神范畴,这在作者所处的年代应该是一种新观念,也是以君王作为主角,所以才会被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