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先进的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沉积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青海省石炭纪~侏罗纪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聚煤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通过对研究区野外剖面系统、细致的观察,结合测井、地震及区域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手段,在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区石炭纪~侏罗纪识别出2个沉积体系组、11个沉积相,详细论述了各类沉积体系特征。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成煤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成煤环境、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成煤环境、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成煤环境、湖泊成煤环境及有障壁海岸成煤环境成煤模式。针对不同的沉积体系类型,采用不同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含煤层序地层研究。石炭纪~三叠纪含煤地层为海相沉积地层,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方法,通过基干剖面研究,在层序界面特征、界面的成因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划分方案,详细讨论了各级层序特征;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地层,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研究,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一步分析各级次旋回层序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发育规律。在成煤环境、成煤模式及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青海省4个赋煤带进行煤炭资源量预测,其中祁连山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205650万吨、柴北缘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1207787万吨、唐古拉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532557万吨,东昆仑-西秦岭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54006万吨。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靶区优选,包括大通矿区外围找煤靶区、宁缠矿区外围找煤靶区、聚乎更矿区西段找煤靶区、滩间山找煤靶区、鱼卡煤田东部找煤靶区、野马滩—军牧场找煤靶区、结扎找煤靶区、豹草沟—尕松山找煤靶区、开心岭找煤靶区及扎苏-达哈找煤靶区等10个找靶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选题的目的意义1.2 成煤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煤系地层沉积学研究现状1.2.2 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1.2.3 青海省煤系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4 论文实际工作量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1.5.1 主要研究成果1.5.2 论文创新点2 区域地质背景2.1 煤系地层2.1.1 石炭纪—二叠纪地层2.1.2 三叠纪地层2.1.3 侏罗纪地层2.2 区域构造2.2.1 区域构造格局2.2.2 构造演化及古地理3 沉积体系分析3.1 沉积相标志3.1.1 含煤岩系岩石学特征3.1.2 环境沉积地球化学特征3.2 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分析3.3 各类沉积体系特征3.3.1 大陆沉积体系组3.3.2 海洋沉积体系组3.4 成煤环境分析3.4.1 冲积扇聚煤环境3.4.2 辫状河聚煤环境3.4.3 曲流河聚煤环境3.4.4 扇三角洲聚煤环境3.4.5 辫状河三角洲聚煤环境3.4.6 曲流河三角洲聚煤环境3.4.7 湖泊聚煤环境3.4.8 有障壁海岸聚煤环境3.5 成煤模式4 层序地层学研究4.1 海相、海陆过渡相煤系层序地层划分4.1.1 层序界面特征和成因类型4.1.2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4.1.3 层序地层特征4.2 陆相煤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4.2.1 界面成因类型及识别标志4.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4.2.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4.3 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位置4.3.1 海相煤系地层4.3.2 陆相煤系地层5 聚煤规律5.1 石炭—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煤层聚煤规律5.1.1 石炭-三叠纪构造演化及古地理与聚煤作用5.1.2 石炭-三叠纪海相-海陆过渡成煤环境与聚煤规律5.1.3 石炭-三叠纪海相-海陆交互相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5.2 侏罗系陆相煤层聚煤规律5.2.1 侏罗纪构造演化及古地理与聚煤作用5.2.2 侏罗纪陆相成煤环境与聚煤规律5.2.3 侏罗纪陆相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5.3 聚煤作用控制因素6 煤炭资源预测及靶区优选6.1 煤炭资源预测6.1.1 祁连赋煤带6.1.2 柴北缘赋煤带6.1.3 东昆仑-西秦岭赋煤带6.1.4 唐古拉赋煤带6.2 靶区优选6.2.1 大通矿区外围找煤靶区6.2.2 宁缠矿区外围找煤靶区6.2.3 聚乎更矿区西段找煤靶区6.2.4 滩间山找煤靶区6.2.5 鱼卡煤田东部找煤靶区6.2.6 野马滩—军牧场找煤靶区6.2.7 结扎找煤靶区6.2.8 豹草沟—尕松山找煤靶区6.2.9 开心岭找煤靶区6.2.10 扎苏—达哈找煤靶区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图版说明及图版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青海省论文; 石炭纪侏罗纪论文; 成煤环境论文; 层序地层论文; 煤田预测论文;
煤系地层成煤环境及层序地层研究 ——以青海省石炭系~侏罗系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