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中静脉论文-王琳媛,蓝翔,张华,李宏宇,刘非

肝中静脉论文-王琳媛,蓝翔,张华,李宏宇,刘非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中静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细胞癌,小肝综合征,小体积供肝,活体肝移植

肝中静脉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媛,蓝翔,张华,李宏宇,刘非[1](2019)在《肝中静脉分支重建对活体肝移植中最小供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伴肝中静脉分支(MHVT)重建的活体肝移植(LDLT)患者所需最小供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比(GRWR)。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1月至2017年11月完成303例LDLT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分析伴或不伴MHVT重建LDLT患者所需最小GRWR。结果通过PSM匹配后,MHVT重建和非重建组在术后并发症,小肝综合征,住院时间,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HVT重建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优于未重建组。结论对非MHVT重建患者,GRWR应大于0.86%;对MHVT重建患者,GRWR在0.5%~0.6%之间是可接受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贾海文,陈永明,张志刚[2](2019)在《重建肝中静脉精准肝切除的猪试验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经过对成年家猪肝脏的熟练解剖,初探重建肝中静脉对精准肝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在20例新鲜成年家猪离体肝脏标本上,观测猪肝分叶、分段,以及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和肝中静脉的走行和汇注情况以及探索左半肝切除线。选取9头健康成年家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猪性别不限,A组为不含肝中静脉的半肝切除模型组;B组为含肝中静脉的半肝切除模型组,不重建残留肝肝中静脉:C组为含肝中静脉的半肝切除模型组,重建残留肝肝中静脉。在术中不同时间段分别记录试验猪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并检测肝功能酶学的变化。结果解剖离体肝脏发现左右肝叶间门静脉几乎没有交通支存在。肝后下腔静脉上1/3完全走行于肝组织中,管壁结构较薄弱,与肝组织间有非常密集的肝短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分离较困难。试验猪术中无1例死亡,术后1例死于大出血,手术过程中试验猪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较平稳,肝功能指标变化较大,需要积极的对症处理。结论重建肝中静脉有利于缓解残留半肝的淤血情况以及残留半肝的再生。重建肝中静脉精准肝切除动物模型的建立,关键在于熟练的肝脏解剖及血管重建技术,良好的麻醉管理以及术中积极有效的处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肖振亮,黄汉民,张凌峰,周振华,王志[3](2018)在《腹腔镜循肝中静脉途径解剖性左半肝切除21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循肝中静脉途径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1例采用腹腔镜下循肝中静脉途径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细胞癌4例(19. 1%),胆管细胞癌1例(4. 8%),巨大肝血管瘤1例(4. 8%),肝胆管结石15例(71. 3%)。2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手术时间160~380(248±56) min,出血量100~700(250±40)ml,住院时间8~14(10±2) d。结论腹腔镜循肝中静脉途径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安全可行,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黎朝良,丁佑铭,黄鹏,童庆华[4](2018)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共1 3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术中发生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结果:8例患者均先行纱布压迫止血,其中1例中转开腹缝扎损伤血管,7例在腹腔镜下用Hem-o-lok夹闭损伤的血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安全、有效,冷静操作及保持良好的术野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纱布压迫受损创面是控制出血的首选,但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周舟,魏荣光,段小辉,吴浩然,程发辉[5](2018)在《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35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35例行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切片明确诊断:肝细胞癌12例(34.3%),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17.1%),血管平滑肌瘤9例(25.7%),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8.6%),肝内胆管结石5例(14.3%)。术中情况: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68.7±42.3)min,出血量(356.2±138.6)mL。术后情况:术后平均住院(7.8±1.6)d,出现腹腔积液1例(Clavien-Dindo分级I级),胆漏2例(Clavien-Dindo分级II级),胸腔积液合并肺部感染2例(Clavien-Dindo分级II级),均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吴强[6](2018)在《基于腹腔镜半肝切除的肝中静脉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肝脏标本的解剖,了解并分析肝中静脉(MHV,middle hepatic vein,hepatic vein)在肝脏实质内的走形,及其分支在肝断面的分布特点,总结肝中静脉及其分支在肝脏内的空间分布规律,与肝脏表面特定性标志结构件的关系,指导临床手术。方法:由皖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11具肝脏标本,取下带有下腔静脉(IVC,inferior vena cava)的肝脏。自肝脏膈面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由头侧向足侧于肝脏脏面解剖,由浅入深,确定MHV的肝膈面体表投影位置。继而以MHV切线为中心左右旁开1cm,由肝表面向深部解剖出MHV,测MHV分支夹角后紧贴肝断面离断分支。标记左肝断面平面为L1,右侧为R1,再以L1、R1平面为基准,分别向左、向右距肝断面1cm、2cm处用切片机结合锐性操作切取L2、L3、R2、R3平面。记录以下数据(1)MHV主干及其分支的长度、直径,主干汇入IVC的角度、与镰状韧带的夹角,MHV主要分支汇入MHV主干的夹角。(2)在L1、2、3,R1、2、3平面上,记录≥3mm的MHV分支血管的数目,及其在肝脏实质内的叁维空间定位数据,即断面血管至肝膈面、前/后缘、半肝切除面的垂直距离(3)记录MHV与右Glisson鞘在不同横断面相重迭时的解剖关系,记录重迭时右Glisson鞘与MHV之间距离。以上所有测量数据中长度单位以毫米(mm)表示,角度以度(°)表示。结果:对所有11具尸体肝脏解剖,MHV一般有4-8个属支,收集IVa、IVb、V、VIII段肝组织静脉血,MHV主干长7.16±1.10cm,与镰状韧带夹角在35°-65°之间,平均51.45±8.00度,与IVC夹角在46-75°之间,平均59.27±9.54度;MHV分支汇入主干的夹角分别为:IVa 50.91±12.47度,IVb 49.36±11.03度,V 48.82±9.98度,VIII 51.63±12.89度,IVa、IVb、V、VIII属支汇入MHV时直径分别为5.00±0.69mm,、4.71±0.67、5.87±0.63、5.05±0.59。MHV距汇入IVC1、3、5、6cm处距肝脏面垂直距离分别为:12.53±4.53、33.56±4.26、42.21±5.12、47.12±5.68mm。MHV主干下方≥3mm血管数为0.27±0.47。MHV属支在L1、L2、L3、R1、R2、R3断面上血管数量平均分别为:IVa1.36、1.36、0.18,IVb2.18、1.45、0.55;V1.73、0.91、0.36,VIII2.45、1.55、0.82。自左向右六个平面的断面上血管距膈面的距离,在IVb、V段处分别为(即L3……R3的顺序):31.23±2.62、20.86±7.26、17.67±5.09、23.09±5.46、21.88±6.58、22.52±2.41mm,左叶中最小值9.8mm,位于L1平面,右叶最小值为14.8mm,位于R1平面;在IVa、VIII段上分别为:--、34.83±6.24、37.32±7.91、29.53±8.27、29.46±6.55、25.44±8.11,左叶中最小值21.8mm,位于L2平面,右叶最小值12.6mm,位于R1平面。自左向右六个平面的IVb、V断面上血管距肝前缘的距离分别为:33.18±6.95、22.29±5.51、23.59±6.90、28.00±8.85、33.50±7.94、36.78±4.43mm,左叶最小值12.5mm,位于R2平面上,右叶最小值11.6mm,位于R1、R3平面上。IVa、VIII段上血管距后缘距离为:--、25.45±5.31、24.84±5.63、31.92±8.38、33.50±7.94、36.78±4.43mm,左叶最小值为24.5mm,位于L2平面,右叶最小值为17.3mm,位于R1平面。MHV主干与右Glisson鞘距离在6.5-15.1mm之间,平均10.34±2.43mm。结论:半肝切除术时,以胆囊床中点向右2-3cm处至MHV汇入IVC处连线作为半肝切除线。MHV主干在肝实质中穿过,起始部将肝脏以上下3:1的比例划分,至汇入IVC处,约将肝脏以1:1比例划分,上方肝组织稍多于下方。断肝过程中需由表及里逐步离断。肝表面以下约1cm属于安全区域,很少有较粗血管,1-2cm区域在离断肝组织时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稍大血管,高风险区域位于距肝表面2-3.5cm处,该处≥3mm血管相对较多,且离MHV主干较近。肝脏IVb、V段比IVa、VIII段血管略多,前者血管较后者浅表。到达MHV主干平面后于MHV起始附近的下方1cm左为右Glisson鞘分叉处,两者之间无明显较粗血管。而右Glisson鞘分叉至第二肝门处的MHV主干后方肝实质内几乎没有大分支血管。因此,在行腹腔镜半肝切除时,断肝过程中安全区域有:I、肝表面1cm以内肝组织。II、右Glisson鞘分叉至第二肝门处的MHV主干后方肝实质。相对安全区域:MHV主干平面与右Glisson鞘分叉平面之间肝组织。危险区域:距肝表面2-3.5cm的肝实质。(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季顾惟,王科,李长贤,吴晓峰,焦臣宇[7](2018)在《肝中静脉导向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肝中静脉为导向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收治的91例行肝切除获得根治的肝癌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肝中静脉的完全显露区分手术方式,分为肝中静脉导向组(30例)和传统组(61例)。早期复发定义为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组间1:1配对,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91例病人中,左半肝和右半肝切除分别为30例和61例,肿瘤直径为9.9(1.5~20.0)cm。病人术后生存时间为48(2~127)个月,1、3、5年的总体存活率为80.1%、58.0%、41.8%,1、3、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7.7%、37.4%、30.3%。肝中静脉导向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总体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组的肿瘤早期复发率显着高于肝中静脉导向组(P<0.05)。该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证实。对所有病人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血管侵犯和卫星灶是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大血管侵犯是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甲胎蛋白、手术方式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中静脉导向肝切除术可减少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但总体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齐然[8](2018)在《肝中静脉叁维重建在精准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和意义外科手术是当今治疗肝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许多终末期肝病成为了可治愈疾病。然而肝内复杂且高变异率的血管解剖,使肝脏手术面临术中血管损伤和出血的风险,近年各国专家相继强调了肝静脉尤其是肝中静脉解剖的重要意义。熟悉肝中静脉解剖并能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合理处置所遭遇的肝中静脉主干及其属支,是安全完成肝脏相关外科手术的保障,肝中静脉属支的引流区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临床手术角度出发,采用宝石能谱CT叁维重建的方法,观测肝中静脉形态解剖学特点和变异分型,为精准肝切除术和活体肝移植提供更准确的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因非肝脏疾病于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10月01日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上腹部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的病人(共3236例)。排除有下腔静脉、肝门及壶腹疾病和有肝脏手术、外伤史的病人,避免因其它原因引起肝静脉走形改变。选取数据清晰完整的图像,上传致深圳旭东数据有限公司叁维重建平台。通过容积重建等技术,形成高清的肝脏叁维重建图像,观察并统计肝中静脉的解剖数据。结果宝石能谱CT叁维重建图像能清晰的显示肝中静脉的走形、分支及肝内各脉管结构的解剖关系。且图像清晰度高,血管饱满连贯,数据真实可靠,成本较低,适合用于肝静脉的解剖学研究。肝中静脉主干长度为(71.54±13.12)mm,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共干比例为71%(71/100),单独开口入下腔静脉占27%(27/100),肝右、中、左静脉共干比例为2%(2/100)。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共干长度最大值为18.41mm,最小值为1.63mm,平均(11.59±4.77)mm,其中≥10mm的占81.5%(66/81)。肝中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时管径平均(8.55±1.34)mm;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共干时平均直径为(9.96±2.11)mm;叁支主干静脉共干时管径最大值为12.23mm,最小值为10.09mm。肝中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时,肝外长度平均(4.11±2.33)mm;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共干汇入下腔静脉时平均(3.15±2.17)mm;叁支主肝静脉共干时,肝外长度最大值为4.36mm,最小值为3.31mm。本研究结果未见Ⅳ、Ⅴ、Ⅷ段无主要属支情况,Ⅳ段内有1支>5mm属支的比例为57%(57/100),有1-3支的占98%(98/100);Ⅴ段内属支为3支比例最高,占54%(54/100),有1-3支的占89%(89/100);Ⅷ段内属支为2支比例最高,占37%(37/100),有1-3支的占86%(86/100)。肝中静脉主干长轴与下腔静脉长轴夹角为(62.91±14.85)°;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为(66.70±13.43)°,共干时夹角为(71.72±15.43)°;与肝右静脉夹角为(32.70±11.26)°。结论通过宝石能谱CT叁维重建技术,可呈现清晰饱满的叁维图像。通过对肝中静脉解剖的进一步研究,为半肝切除时避免肝中静脉的损伤,活体肝移植中肝中静脉的归属选择等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1-01)

李晓豫,杨薇,肖春华,肖鹏,宋洁[9](2016)在《超声检查在亲体右半肝移植不同内径肝中静脉属支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不含肝中静脉的亲体右半肝移植中,不同内径肝中静脉属支重建流出道后移植肝的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为临床预防小肝综合征提供准确可靠的超声影像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进行亲体右半肝移植肝中静脉属支重建的患者共33例。15例受体肝中静脉重建属支内径3~5 mm,18例受体肝中静脉重建属支内径≥5 mm。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肝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术中及术后监测门静脉血流量。结果肝中静脉重建属支内径3~5 mm的15例受体术后均未发生小肝综合征;肝中静脉重建属支内径≥5 mm的18例受体中,3例术后发生小肝综合征,超声检查均表现为移植右半肝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右前叶Ⅴ、Ⅷ段淤血肿胀,实质回声减低不均匀,门静脉高压及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肝功能不良而死亡。结论超声检查对活体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流出道及门静脉血流量的监测至关重要,可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检出提供更敏感、更有效的评估手段,为外科医师预防并及时干预小肝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9期)

罗定安,韩东,周纤纤,梅芬,匡淑雯[10](2016)在《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应用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及主要属支的观测,为胆道外科手术中MHV损伤和出血以及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MHV属支的保留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1例成人无病变标本肝膈面沿肝中裂切开肝实质显露MHV及肝段(Ⅴ和Ⅷ)的分离解剖以显露MHV分支,观测MHV的起源、汇入下腔静脉(IVC)形式以及突入胆囊床属支的解剖形态等。结果 MHV起源类型分3型,即胆囊窝、肝脏Ⅴ段和肝脏Ⅵ段,以胆囊窝起源为主;MHV主要属支分布具有多样性,肝脏Ⅴ、Ⅷ段都可能存在一支到多支;M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形式,以肝左、肝中静脉合口居多,占70.6%;MHV突入胆囊床属支长度(17.95±5.35)mm,直径(4.35±0.65)mm,C点多位于胆囊纵轴的右侧(45.1%)。结论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胆道外科手术、肝切除以及肝移植手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肝中静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经过对成年家猪肝脏的熟练解剖,初探重建肝中静脉对精准肝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在20例新鲜成年家猪离体肝脏标本上,观测猪肝分叶、分段,以及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和肝中静脉的走行和汇注情况以及探索左半肝切除线。选取9头健康成年家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猪性别不限,A组为不含肝中静脉的半肝切除模型组;B组为含肝中静脉的半肝切除模型组,不重建残留肝肝中静脉:C组为含肝中静脉的半肝切除模型组,重建残留肝肝中静脉。在术中不同时间段分别记录试验猪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并检测肝功能酶学的变化。结果解剖离体肝脏发现左右肝叶间门静脉几乎没有交通支存在。肝后下腔静脉上1/3完全走行于肝组织中,管壁结构较薄弱,与肝组织间有非常密集的肝短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分离较困难。试验猪术中无1例死亡,术后1例死于大出血,手术过程中试验猪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较平稳,肝功能指标变化较大,需要积极的对症处理。结论重建肝中静脉有利于缓解残留半肝的淤血情况以及残留半肝的再生。重建肝中静脉精准肝切除动物模型的建立,关键在于熟练的肝脏解剖及血管重建技术,良好的麻醉管理以及术中积极有效的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中静脉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琳媛,蓝翔,张华,李宏宇,刘非.肝中静脉分支重建对活体肝移植中最小供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比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贾海文,陈永明,张志刚.重建肝中静脉精准肝切除的猪试验模型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3].肖振亮,黄汉民,张凌峰,周振华,王志.腹腔镜循肝中静脉途径解剖性左半肝切除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

[4].黎朝良,丁佑铭,黄鹏,童庆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

[5].周舟,魏荣光,段小辉,吴浩然,程发辉.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35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

[6].吴强.基于腹腔镜半肝切除的肝中静脉解剖学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8

[7].季顾惟,王科,李长贤,吴晓峰,焦臣宇.肝中静脉导向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

[8].齐然.肝中静脉叁维重建在精准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

[9].李晓豫,杨薇,肖春华,肖鹏,宋洁.超声检查在亲体右半肝移植不同内径肝中静脉属支重建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

[10].罗定安,韩东,周纤纤,梅芬,匡淑雯.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研究.2016

标签:;  ;  ;  ;  

肝中静脉论文-王琳媛,蓝翔,张华,李宏宇,刘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