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等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景区等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景区评价研究发展多年以来,人们建立了不同的评价体系、评价模型及方法。现有的评价模型有体验式定性评价、技术性单因子评价等。有的是根据评价者的主观意识进行评价,这种理论带着的主观意识太强;有的是针对某一项指标进行评价,这种理论只能针对某些单独的技术因子进行评价,缺少从整体对景区的一个全面的把握。现有的景区评价研究都是针对景区发展的不同目的单项的对其作出评价,一方面评价结果目标指向性不强,结果指向模糊不明确,不能针对其评价结果中提出全面合理的规划方案,一方面不能对景区的发展方向有着整体的把握,缺少长远的优化规划方案和针对性、发展性的规划发展意见。景区评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往往针对的是景区内某一特定项目、人们的某一目标、主观上整体体验式的掌控等,进而对其进行评价。近年来伴随的旅游热,景区发展趋势越来越快,大多数都倾向于到高等级的景区进行游览,因为这些景区通过长期的发展,有着比较高的等级,无论基础设施、整体规划等方面都更吸引人。所以,本文针对景区评价领域内上述研究的不足,总结了景区评价领域中现有方法的劣势和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景区评价模型——景区等级评价模型,这种模型是在系统评价建模整体思路上,建立的全新评价模型,一方面建立了量化评价模型,通过等级评价模型的建立、量化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到稳定的景区等级评价的预测结果,明确了评价结果的目标性,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等级间景区的评价结果对比,根据评价结果,更能针对低级别的景区,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其不断的向更高的等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模型建立的整体思路、评价体系选择、方法等做出了介绍。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因子进行选择和筛选;其次将筛选出来的指标因子的数据做为RBF神经网络训练模型的输入,利用已获得高等级景区的历史数据对其网络结构进行训练,得到成熟的网络结构;然后通过实际景区的测试数据对训练好的网络结构进行验证,从而得到了理想的预测结果,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最后对评价结果从景区实测数据和指标因子权重两方面的分析对比,说明运用这种方法得到了指向性较强、规划方向较明确的规划目标,从而根据规划目标的物元特性,运用发散树法和优度评价法对级别较低的景区做出最优规划和整体系统优化,运用发散树法和优度评价法对级别较低的景区做出最优规划和整体系统优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清单
  • 表格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景区等级评价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景区评价概述
  • 2.1 景区评价的原则
  • 2.2 景区评价体系
  • 2.2.1 景区特征评价
  • 2.2.2 景区开发评价
  • 2.2.3 景区所在地综合评价
  • 2.2.4 竞争地位评价
  • 2.3 景区评价模型及方法
  • 2.3.1 体验式的定性评价法
  • 2.3.2 技术性单因子的评价法
  • 2.3.3 综合型定量评价法
  • 2.3.4 德尔菲评价法
  • 2.4 指标因子选取原则
  • 2.5 景区评价不足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景区等级评价建模
  • 3.1 系统评价的建立
  • 3.1.1 系统评价的建立的过程
  • 3.1.2 系统评价基本方法
  • 3.2 新评价体系的确立
  • 3.2.1 明确评价目的
  • 3.2.2 建立评价体系
  • 3.3 景区等级评价模型的建立
  • 3.4 选取评价指标因子
  • 3.4.1 确定完全指标因子
  • 3.4.2 指标因子权重的计算
  • 3.4.3 筛选指标因子
  • 3.5 指标因子数据网络拟合
  • 3.5.1 RBF神经网络
  • 3.5.2 景区等级评价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实现
  • 3.6 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 3.6.1 可拓学方法
  • 3.6.2 评级结果分析规划
  • 3.7 本章小结
  • 4. 景区等级评价应用分析
  • 4.1 研究概述
  • 4.2 老君山景区等级评价
  • 4.2.1 景区现状简介
  • 4.2.2 选取评价指标因子
  • 4.2.3 指标因子网络拟合及评价结果
  • 4.3 鼎室山景区等级评价
  • 4.3.1 景区现状简介
  • 4.3.2 选取评价指标因子
  • 4.3.3 指标因子网络拟合及评价结果
  • 4.4 景区评价结果分析
  • 4.5 实际景区规划
  • 4.5.1 景区物元模型
  • 4.5.2 景区物元发散树分析
  • 4.5.3 景区物元优度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探索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地制宜 务实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2].论济南景区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J]. 福建茶叶 2019(10)
    • [3].光影视阈下的别样景致——国内景区宣传片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 区域治理 2019(35)
    • [4].中国A级景区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服务与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6].探究网络营销对景区传统营销的影响及协同发展[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12)
    • [7].“五态融合”范式的景区村庄规划设计探索——以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石壁湖村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8].景区社区一体化模式发展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01)
    • [9].关于加强自然类旅游景区资产管理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19(24)
    • [10].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 2019(06)
    • [11].文物保护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中的融合分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24)
    • [12].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优先度计量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4].淮河流域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挖掘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基于网络差评的景区负面形象研究——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16].我国旅游景区建设留言档案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7].云南省4A、5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J]. 区域治理 2019(36)
    • [18].山东景区产业发展联盟成立[J]. 山东国资 2019(12)
    • [19].智慧旅游视域下南昌旅游景区口碑营销策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3)
    • [20].江西“僵尸景区”问题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2)
    • [21].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景区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0(04)
    • [23].论智慧景区在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建设的深度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2)
    • [24].22家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景区[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0(02)
    • [25].基于游客感知角度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20(03)
    • [26].基于文旅融合新任务的景区观光车创新升级[J]. 现代商业 2020(04)
    • [27].基于游客感知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服务质量研究[J]. 特区经济 2020(02)
    • [28].特色小镇景区收费围合方案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2)
    • [29].景区村庄旅游环境承载力关键因子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3)
    • [30].走进内蒙古国家5A级旅游景区[J]. 内蒙古林业 2020(03)

    标签:;  ;  ;  ;  

    景区等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