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梁海燕

(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信阳465350)

【摘要】目的:分析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我院实施防护措施后的32名助产人员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实施防护措施前32名助产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文件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防护对策。结果: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有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物理化学因素感染以及心理因素影响等,观察组血源性疾病感染阳性率、锐器损伤率以及伤后正确处理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助产人员职业危险事件发生率,保证助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390-02

助产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中与血液、恶露、羊水及其他分泌物接触的可能性较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其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淋病、艾滋病及梅毒等为临床常见病原体;另外各种针刺伤、切割伤等也是助产人员常见职业损伤,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对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我院实施防护措施后的32名助产人员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33.1±4.1)岁;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实施防护措施前32名助产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最大年龄为47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33.2±4.3)岁。本次研究的助产人员均为女性。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助产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风险、理论知识、防护措施、职业性钝器损伤以及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比较两组研究人员的资料数据,对比防护对策实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血源性疾病感染阳性率、锐器损伤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后正确处理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指的是在护理、诊疗工作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携带者或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了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等,或被携带有感染性病原体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皮肤,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2]。助产士由于在产房这一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工作,职业危险因素也就更多,且在进行会阴缝合、接生、新生儿复苏及人工破膜等工作时极易被产妇或新生儿的血液、体液污染,也增加了锐器刺伤的可能性。因此加强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是保证其工作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3.1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1)助产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尤其是资历高、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因对自身工作水平及工作能力较为肯定,在工作中为方便操作,不重视防护工具的使用,易发生针头或其他锐器损伤事件;部分助产人员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开展助产工作前后忽略了洗手消毒或未彻底清洗,增加了病原传播的可能性及自身感染的危险性[3]。(2)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可通过血液、唾液、分泌物感染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助产士在进行输液、缝合及会阴侧切等工作中易与病毒接触,增加血源性传染疾病发生率。除此之外,消毒液、消毒剂以及过氧乙酸等化学液体也可对助产人员的呼吸道或皮肤造成损害。(3)助产人员的心理因素。助产人员多为女性,其工作负担及家庭负担较重,因此精神压力、心理压力较大,且妇产科本身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更高,导致助产人员易出现焦虑、烦躁、疲惫心理,增加了职业危险发生率。

3.2防护对策

(1)提高助产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医院需定期组织助产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并加强职业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对于在工作中有违规者需给予严肃处理,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助产人员在医疗技术及护理技术不断提高形势下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加强自我防护,在进行可能与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的工作时,需用防护用具,减少职业危险。若发生防护失败事件,需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给予正确的处理措施,定期更换工作服。(2)改善工作环境及设施。及时处理产妇产后污物,清除产房血液、羊水等异物,定期对产室的空气、地面及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对于有特殊感染患者需在隔离待产室及分娩室完成分娩,预防交叉感染[4]。(3)规范操作流程。助产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定期总结、深化工作技巧。进行药物抽吸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产前对产妇进行生化检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果意外被血液、羊水等溅到皮肤上需对局部进行冲洗;若被钝器刺伤,需及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血,随后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掌握消毒剂的配置方法、使用方法。除此之外,还需了解助产人员的个人情况及家庭情况,适当给予安慰及鼓励,对她们的工作提供支持;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防护措施后,观察组人员的血源性疾病感染阳性率、锐器损伤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加强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是降低助产人员职业危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内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春怡,武晓丹,张铮等.助产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413-415.

[2]琚金梅.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8-159.

[3]王瑞珍.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30-331.

[4]任娟.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86-4486.

标签:;  ;  ;  

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