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毒性藻红外测试中敏感藻确定方法研究

农药毒性藻红外测试中敏感藻确定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急性毒性的发光细菌检测法被国内外普遍采用,但该技术存在着不同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本质差异较大,检测期间发光变化幅度较宽,操作繁琐,重现性不佳,不能用于现场测试等不足,为此,探索建立快速、简便、价廉、可用于现场测试的藻红外测试法。藻红外测试法运用敏感藻受干扰时产生的红外辐射变化可被红外线测温仪测试的原理而建立的,敏感藻是指对毒性物质响应的温差大、时间快、药品多、剂量低的特殊藻类。自然中有没有敏感藻存在,敏感藻怎样确定,是建立藻红外测试法的技术关键,需要首先加以研究, 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开展了农药残留的敏感藻确定方法研究。本试验通过供试藻筛选、藻液测试指标确定、藻类敏感期分析等前期研究,进行了8种藻对10种农药响应的红外辐射测试初步确定敏感藻,用灵敏度试验最终确定敏感藻。同时用敏感藻进行了农药的联合毒性初试验。1)藻类受农药干扰产生的红外辐射变化可被红外测温仪测试,自然中存在敏感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确定,用本实验采用的敏感藻确定方法确定敏感藻的技术方法可行。2)供试藻对农药产生最大温度变化的时间2.0~3.8min,纤细裸藻、水华鱼腥藻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3.8 min和3.6min;除草剂、杀虫剂响应纤细裸藻平均温差分别为0.19℃、0.20℃;杀菌剂响应水华鱼腥藻为0.20℃。根据敏感藻的定义,初步确定水华鱼腥藻为杀菌剂的敏感藻,纤细裸藻为除草剂、杀虫剂的敏感藻。3)水华鱼腥藻的灵敏度为0.03~3.0mg/L,纤细裸藻的灵敏度为0.01~5.0mg/L,发光细菌灵敏度为1.0~50.0mg/L,根据敏感藻的定义,最终确定水华鱼腥藻为杀菌剂的敏感藻,纤细裸藻为除草剂、杀虫剂的敏感藻。4)联合毒性效果为,有拮抗作用的是草甘膦﹢三唑酮、盖草能﹢井岗霉素、草甘膦﹢杀虫单、井岗霉素﹢灭扫利、三唑酮﹢杀虫单等组合;有协同作用的是百草枯﹢三唑酮、草甘膦﹢杀虫单等组合;而百草枯﹢灭扫利、克菌康﹢杀虫单、三唑酮﹢灭扫利、草甘膦﹢克菌康等组合对不同藻有拮抗作用或者协同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农药污染现状
  • 1.1.1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 1.1.2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 1.1.3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 1.1.4 农药农作物和食品的污染
  • 1.1.5 农药的危害
  • 1.2 生物标志物概述
  • 1.2.1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 1.2.2 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基本原则
  • 1.2.3 环境检测和评价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 1.3 国内外生物检测农药污染
  • 1.3.1 生物化学法
  • 1.3.2 免疫分析法
  • 1.3.3 生物传感器法
  • 1.3.4 活体生物测定法
  • 1.4 农药残留的微生物测定及其评价
  • 1.4.1 硝化细菌法
  • 1.4.2 微型生物群落法(PFU)
  • 1.4.3 发光细菌法
  • 1.5 藻类对农药反应的研究进展
  • 1.6 课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 1.6.1 课题的提出
  • 1.6.2 课题的目的、意义
  • 2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内容
  • 2.1.1 供试藻筛选
  • 2.1.2 测试藻指标的确定
  • 2.1.3 生长期与敏感性的关系分析
  • 2.1.4 敏感藻的初步确定
  • 2.1.5 敏感藻的最终确定
  • 2.1.6 联合毒性初步研究
  • 2.2 研究方法
  • 2.2.1 供试藻筛选
  • 2.2.2 测试藻指标的确定
  • 2.2.3 生长期与敏感性的关系分析
  • 2.2.4 敏感藻的初步确定
  • 2.2.5 敏感藻的最终确定
  • 2.2.6 联合毒性的初步研究
  • 2.3 试验材料
  • 2.3.1 试验藻种
  • 2.3.2 试验农药品种
  • 2.3.3 试验仪器
  • 2.4 可行性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3 前期研究
  • 3.1 供试藻的筛选采用
  • 3.2 测试容器选择确定
  • 3.3 药品浓度确定
  • 3.3.1 农药排放标准
  • 3.3.2 农药的施用浓度
  • 3.4 藻种浓度及用量的确定
  • 3.4.1 叶绿素a 作为浓度标准的依据
  • 3.4.2 供试藻用量确定
  • 3.5 测试时间的确定
  • 3.6 生长期研究
  • 3.6.1 四个生长期
  • 3.6.2 羊角月芽藻生长曲线
  • 3.7 本章小结
  • 4 敏感藻确定试验
  • 4.1 初步确定敏感藻试验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2 敏感藻最终确定试验
  • 4.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3 敏感藻的敏感期研究
  • 4.3.1 水华鱼腥藻生长曲线
  • 4.3.2 纤细裸藻生长曲线
  • 4.3.3 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毒性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5 联合毒性试验
  • 5.1 联合毒性的类型
  • 5.1.1 独立作用
  • 5.1.2 协同作用
  • 5.1.3 相加作用
  • 5.1.4 拮抗作用
  • 5.2 农药对水华鱼腥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 5.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3 农药对纤细裸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 5.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供试藻种照片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包埋水华鱼腥藻和活性炭对污水中氮磷的净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1)
    • [2].黄酮类化合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作用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2)
    • [3].水华鱼腥藻对甲磺隆水解的影响[J]. 光谱实验室 2008(04)
    • [4].无机盐诱导2种蓝藻异形胞的效果比较[J]. 齐鲁渔业 2009(07)
    • [5].无机盐诱导两种蓝藻异形胞的效果比较[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23)
    • [6].络合铁形态和浓度对两种典型淡水藻增殖的影响及对比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8(01)
    • [7].4种营养元素对水华鱼腥藻和四尾栅藻增殖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5)
    • [8].水生植物群落对水华藻类的化感抑制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3)
    • [9].氮、磷等环境因子对太湖微囊藻与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3(01)
    • [10].水华鱼腥藻厚壁孢子的诱导效应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1(02)
    • [11].香蒲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及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1)
    • [12].水华鱼腥藻类菌胞素氨基酸的分子鉴定和化学检测[J]. 水生生物学报 2015(03)
    • [13].不同磷浓度下光强、温度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的动力学[J]. 湖泊科学 2015(03)
    • [14].产油小球藻与常见蓝藻共存的生长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12)
    • [15].单嘧磺隆与光协同作用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2)
    • [16].不同藻类对温度与磷叠加作用的响应模式[J]. 湖泊科学 2016(04)
    • [17].响应曲面法研究溶藻细菌溶藻效应的环境因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2(09)
    • [18].水华鱼腥藻的超弱发光研究[J]. 光谱实验室 2008(04)
    • [19].藻类膜对磷的吸附/吸收行为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 [20].壳聚糖联合聚合氯化铝强化混凝除藻的参数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6)
    • [21].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对不同形态磷的摄取及生理响应[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2].环境因子对引黄水库水中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 给水排水 2014(09)
    • [23].海河流域溶藻菌Q1的溶藻效果分析及鉴定[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1)
    • [24].一株水华鱼腥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菌藻关系初探(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1)
    • [25].一株溶藻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26].稀土铈对水华鱼腥藻生理特性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9)
    • [27].3种长链脂肪酸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8].一株水华鱼腥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菌藻关系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9)
    • [29].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蓝藻生物量[J]. 现代科学仪器 2011(06)
    • [30].有机溶剂丙酮对固氮蓝藻生长效应的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02)

    标签:;  ;  ;  ;  

    农药毒性藻红外测试中敏感藻确定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