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完整的生存 ——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

走向完整的生存 ——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

论文摘要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不仅代表了她的哲学立场,也促成了她具有特色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艺术的形成。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的特征,就在于作家致力于表达的妇女主义思想和与此相关的文学表达方式。本文的研究以艾丽丝·沃克的主要作品为依据,对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从社会历史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对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做出评价。 本文认为追求人类的完整生存,是艾丽丝·沃克所宣扬的妇女主义之灵魂,它不仅贯穿于艾丽斯·沃克的整个文学创作,而且渗透进了作家的创作艺术之中,使其作品体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蕴。本文指出,妇女主义思想构建了沃克文学作品的主题模式。这一主题模式具体表现为一种破碎——缝合——完整的结构。沃克的创作重在揭示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破碎的生存状态,但它更强调呼唤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树立黑人妇女的自尊自信,探索将黑人妇女破碎的灵魂缝合以实现完整生存的途径。同时,沃克的作品还体现了对所有人民,包括男人和女人、有色人和白人的生存关怀,和对完整的人类社会的憧憬,表达了妇女主义超越二元对立和对抗,追求人类社会多元共存、平等和谐、共同繁荣的思想。 艾丽丝·沃克的创作思想与创作艺术一脉相承,都以阐发妇女主义理想为宗旨。本文认为百衲被象征了沃克妇女主义文学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征就在于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完整的艺术效果。沃克的作品常常采取多元叙述视角,多声部叙述声音的叙事形式,并将美国黑人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表述方式,如:布鲁斯音乐、黑人土语等,直接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既弘扬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审美价值,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段,使其作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经由这些方式,沃克将妇女主义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构建了妇女主义的文学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以文为生”
  • 第一节 特立独行的黑人女作家
  • 1. 黑人妇女的代言人
  • 2. 挑战禁忌的勇士
  • 3. “行动主义者”沃克
  • 第二节 艾丽丝·沃克的成长历程
  • 1. 童年与家庭
  • 2. 大学与民权运动
  • 3. 南方与写作
  • 第三节 沃克的文学创作
  • 1. 前期创作
  • 2. 后期创作
  • 第二章 “紫色与淡紫色”
  • 第一节 理论辨析: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与妇女主义
  • 1. 女性主义批评
  • 2.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 3. 妇女主义理论
  • 第二节 理论实践:妇女主义文学传统的建构与发展
  • 1. 英美女性文学中的母系传统
  • 2. “寻找左拉”:建构妇女主义的文学传统
  • 3. 沃克的妇女主义实践
  • 第三章 “寻找母亲的花园”
  • 第一节 破碎:种族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
  • 1. “世间的骡子”
  • 2. 负罪的革命者
  • 第二节 缝合:黑人妇女觉醒与成长的历程
  • 1. 文化传统与文化身份
  • 2. “异教”精神与拯救灵魂
  • 3. 姐妹情谊
  • 4. 黑人社区与民族精神
  • 第三节 完整:从对峙走向共存
  • 1. 黑人男性的转化与回归
  • 2. 构建完整和谐的人类家园
  • 第四章 “缝合的百衲被”
  • 第一节 “百衲被”与妇女主义美学
  • 1. 百衲被:历史渊源与美学意蕴
  • 2. 百衲被与沃克的创作艺术
  • 第二节 《紫颜色》:构建妇女主义的文本
  • 1. 方言土语的语言策略
  • 2. 书信体的文本策略
  • 第三节 在虚构与历史之间:《梅里迪安》的叙事维度
  • 1. 历史叙述与个人叙述
  • 2. 时空跨越的历史维度
  • 第四节 布鲁斯风格:《1955》的文本特征
  • 1. 重复的曲式结构
  • 2. 突如其来的叙事变化
  • 第五节 颠覆的艺术:《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结构与叙述声音
  • 1. 叙事结构
  • 2. 叙述声音
  • 第六节 反讽的艺术:《日常用品》的文本分析
  • 1. 表层反讽
  • 2. 深层反讽
  • 附录:艾丽丝·沃克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紫色》看黑人妇女的自我发现与救赎[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2].百衲被、衬裤和布鲁斯——小说《紫色》中黑人妇女的身份寻求[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6)
    • [3].压抑的符码 权力的文本——美国黑人妇女刻板形象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1)
    •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妇女俱乐部的活动[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2)
    • [5].浅析《紫颜色》中黑人妇女遭受的双重压迫[J]. 山西青年 2016(14)
    • [6].浅析《紫颜色》中黑人妇女遭受的双重压迫[J]. 青年文学家 2016(27)
    • [7].从《紫颜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看黑人妇女主权意识的觉醒[J]. 才智 2013(11)
    • [8].解放的黑人妇女范例——茜莉的成长[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06)
    • [9].蓝调叙事——以《爱与烦恼:黑人妇女故事》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0].从美国黑人妇女的双重身份看反种族主义运动对美国妇女运动的影响[J]. 咸宁学院学报 2009(01)
    • [11].黑人妇女破碎灵魂的缝合——沃克对黑人妇女文化身份的构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2].美国女权运动中的黑人妇女[J]. 中国妇运 2011(04)
    • [13].“不能承受之重”:《宠儿》中黑人妇女的自我成长(英文)[J]. 海外英语 2011(09)
    • [14].论电影《紫色》中美国黑人妇女的痛苦与希望[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11)
    • [15].从《紫颜色》中的典型黑人女性形象看黑人女性的解放[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5)
    • [16].浅析黑人妇女在南非反种族隔离斗争中的贡献[J]. 宿州学院学报 2019(08)
    • [17].论《紫色》中黑人妇女的救赎与觉醒[J]. 青春岁月 2018(21)
    • [18].从“妇女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艾丽斯·沃克主要作品中黑人妇女成长的历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9].挣脱三重桎梏——从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看黑人妇女的自强之路[J]. 唐山文学 2017(10)
    • [20].用爱和宽容营造的理想家园——浅析《紫色》中黑人妇女的爱和宽容[J]. 海外英语 2012(17)
    • [21].《阳光下的葡萄干》中黑人女性形象剖析[J]. 戏剧之家 2020(34)
    • [22].肥胖少年成人后肥胖几率更大[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06)
    • [23].美国的“萨提”——用“属下”理论解读《土生子》中的黑人妇女形象[J]. 山东文学 2009(06)
    • [24].“紫色姐妹花”——解读《紫色》中的姐妹情谊[J]. 名作欣赏 2011(30)
    • [25].《紫色》中的姐妹情谊[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26].在压迫中寻找独立——试分析《紫色》中黑人妇女的觉醒历程[J]. 科技信息 2011(24)
    • [27].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妇女和女权运动[J]. 学周刊 2015(07)
    • [28].黑人妇女文化在沃克短篇小说中的隐喻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29].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6)
    • [30].不做男权传统樊篱中的他者妇女——探析《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反性别主义主题[J]. 飞天 2009(16)

    标签:;  ;  ;  ;  

    走向完整的生存 ——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