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统计模型论文-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

地质统计模型论文-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质统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地质灾害,精细评估

地质统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1](2019)在《综合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地质灾害精细评估——以福建省龙山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对象相同但评价内容有差异,即两者表达地质灾害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信息各有不同。本文将崩塌滑坡易发性中的统计模型和危险性评价中的物理模型进行结合,综合统计模型客观预测空间位置信息的优点以及物理模型模拟包含地质灾害发生机制的优势,弥补了区域统计模型无法预测灾害强度信息的不足,也对物理模型模拟的空间位置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修正,进而完成区域崩塌滑坡的易发性和危险性等级综合分析,实现对区域崩塌滑坡潜在高风险位置的精细评估。本文以福建省福鼎市龙山社区为例,利用野外获取的高清影像、地形、钻孔和地质灾害等数据,通过综合统计模型评价和物理模型危险性评估,完成潜在高风险位置的精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行重点排查治理的区域约占社区附近山体总面积的26. 92%;研究区域内需要进行集中排查与治理的区域有5个,其中3个区域需要进行重点治理,其潜在高风险区域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区域隐患点吻合; 5个高风险区域直接对180幢左右楼房(约360余户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该评估将野外调研中划定的大范围高风险区域精细化处理,并验证了该评价方法体系的可行性。该评价方法体系为区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精细化排查和治理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朝奎,陈建辉,魏振伟,周倩,周访滨[2](2019)在《显式统计预警模型下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第2代显式统计预警模型为基础,针对中山市地质条件及降雨情况,构建了满足该地区需求的统计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迭加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同时在模型计算过程中,对高程低于10 m的平原地区直接判定为无风险,减少了数据运算,实现了研究区更为精准、单元尺度更小的地质灾害分级预警。与中山市以往采用的单点监测预警效果相比,该模型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分区,逐一构建小区域预警模型,得出了地质灾害预警分级图。实践表明,所提出的区域性预警方法较先前的单点预警方法定位更准确,预警等级表现更直观。(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王鹏飞,高振南,李俊飞,杨建民,宋建芳[3](2019)在《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模型是进行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基础,油田开发初期,钻井资料少,用单一地质模型进行预测会带来很大的风险。采用不确定性评价方法,考虑地质建模参数的风险范围,综合正交试验设计和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多种方案的地质模型。运用响应曲面拟合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概率计算对地质模型进行优选,选取反映油藏风险潜力的高中低模型。以优选的3个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相同条件下的油藏数值模拟获得开发指标范围,从而实现油藏风险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资料较少、不确定性较大的油田开发初期,能够提供油田储量和开发指标的分布范围,对油田开发投资决策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遥,汪彦,张慧涛[4](2018)在《利用多级相控-多点统计法建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性差,非均值性极强,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岩溶水系。塔河油田T739条带,井区岩溶主要受控于断裂,纵向上多套储层发育,油气主要富集在表层两套储层。首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完井测试等资料,进行纵向上储层分段,建立构造模型。其次,借鉴多级相控的思路,将不同地震属性融合预测岩溶发育有利区域,建立岩溶发育区域模型;在岩溶优势发育区域模型的严格约束下,分析溶洞、裂缝类岩溶相的形成的迭置规律,通过训练图形确定岩溶相模式,采用多点统计法建立储层相模型。最后,在储层相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物性模型。(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李守定,白亚恒,姜越,王占和,魏文慧[5](2017)在《基于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的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显式统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时空关系,即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新疆地质构造复杂,内外动力作用强烈,是中国地质灾害发育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地质灾害的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因理论,建立了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优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指标,依据专家经验,确定各类要素权重,计算地质环境指标值,构建了基于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的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乘积范式的显式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地质灾害点校验,获得了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较为一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应求,杨扬,欧阳迪飞,甘柳[6](2016)在《基于MGPD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的统计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扩展BurrⅫ分布构建了改进的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MGPD模型(Meliorated 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由此得到了地质灾害损失的在险风险值和最大可能损失估计值。以湖南省娄底市地质灾害损失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MGPD模型在刻画地质灾害损失数据时,比GPD模型的精度更高,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李雪[7](2016)在《基于图形处理的多点地质统计算法及模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建模是进行储层相关研究最基本的一环。建立精确的叁维储层数字化模型是进行储层特征描述、储层评价、储层预测和相关应用的基础。随着勘探技术与数据采集能力的飞速提升和储层数值模拟在实际应用中重要性的逐步加强,现代储层研究中对建立的储层模型的规模和精度要求在不断加强。而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作为储层建模的主要工具之一,往往存在着计算耗时长、内存需求大、参数敏感性强、模型评估困难等限制,建立准确反应储层特征的高质量、大规模储层模型还存在着一定困难。本文针对这些缺陷,从多点地质统计学和计算机图形领域的相似点和交叉点出发,将计算机图形处理中的相关方法引入多点地质统计学,分别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图形处理器通用计算能力的高阶累积量表征的并行计算方法,此并行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切割算法的新型高效模式模拟算法,此算法克服了参数依赖改善了模型效果;提出了扩展终端定义方法将基于图形切割的多点算法推广到点条件数据模拟,打破了图形切割算法不能用于点条件数据约束的限制,克服了模式模拟算法中点数据条件模拟的困难,实现了便捷的保证局部条件数据一致性的条件模拟算法。此外,本文还展开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储层模型的地质模式重构能力、变化性和水利连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融合指数概念用于模式模拟模型的量化评估标准。本文的主要成果及创新如下:1.针对多点地质统计学空间高阶累积量的计算量巨大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图形处理器(GPU)通用计算能力的并行算法:i) 提出了计算统一构架(CUDA)框架下的GPU并行算法。通过将空间累积量的计算划分为每个步长下的空间矩单元的计算和将空间矩转化为空间累积量的两部分,提出了两阶段并行策略,显着提高了计算效率。ii) 针对累积量计算中需要大量内存,提出了CUDA内存优化策略。充分考察了GPU中的各种内存间数据交换和通信能力,减少了GPU和CPU之间的通信瓶颈的数据传输,加快了GPU内存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并行计算效率。iii) 改进并采用了基于GPU并行的递归算法,克服了GPU原子计算造成的计算能力降级。此外还进行了线程分配对算法效率的敏感度分析。iv) 考察了GPU编译器的浮点数误差,通过修改运算顺序和变量类型,提高厂GPU并行计算精度。2.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图形切割算法的条件模式模拟迭代算法:i) 将计算机图形切割算法术引入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用最小剪切方法缓解模式模拟中的边界问题。ii) 提出将图形切割算法中的剪切值作为一个模拟效果参考量,用于模型的连续迭代修正。iii) 将条件模式模拟中的条件数据作为模拟参考量,使用迭代方法达到精确的点数据吻合。同时提出了扩展终端的概念和定义方法,确保了点条件数据模拟的局部一致性。3. 开展了对基于图形切割的多点地质统计模式模拟算法在建模效果和性能上的研究:i) 提出了融合指数的概念,作为对训练图像整体复制量的一种量化标准,用于度量模式模拟算法生成模型的变化性。ii) 对所提模式模拟中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证明所提方法的收敛性,即对参数不敏感的优势。iii) 采用不同的指标,包括目标体距离函数、空间统计平均值和统计残差以及水利连通性流动响应等多个方面,将所提算法与现有的逐点模拟算法以及模式模拟算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得到所提算法能够产生至少与逐点模拟方法相同的变化性以及更好的连通性的优点。同时,性能对比显示,所提算法能大幅度减少计算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4)

高世臣,田苗,孙振,张艳[8](2016)在《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多点地质统计建模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点地质统计方法作为一种随机建模方法,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模拟过程中随机性强,难以控制其模拟效果.以地震尺度的精细离散模型(地震相)为训练图像,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索,分析多点模式的选取对多点地质统计方法模拟效果的影响,提取模式大小、模式形态(各向异性)以及多级网格约束叁个因素对建模结果影响.模式大小应根据模拟目标的尺度进行选择,模式的形态应与模拟地质目标的各向异性一致,多级网格控制的多少应权衡模拟目标的复杂性和计算速度.成功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评价模型的空间结构恢复效果,对影响参数遍历设置和组合优化,探索了训练图像的最优多点模式参数设置组合.(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6年01期)

薛群威,刘艳辉,唐灿[9](2013)在《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统计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地质灾害潜势度,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统计模型解决了雨量判据法不能明确表达地质环境条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潜势度计算、大气降雨变量设计、预警方程优化3方面的改进方法。为提高潜势度计算的准确性,增加了基于卡方检验的地质环境因子独立性判别步骤;对地质环境因子确信程度初始值和权值计算中确信程度变化量初始值设置进行了规定;并将预警模型中累计雨量修正为更为合理的有效累计雨量。在现有的预警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联合概率分析的预警方程,避免了其与基本地质认识和物理规律存在一定距离、方程系数的意义不明确的局限。以2009年7月2日发布的24 h雨量预报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虽然预报区域面积从101 008 km~2减小到27 553 km~2,但是地质灾害点落入预报区的比例从44%增加到62%。这说明通过改进的预警模型理论上更加严密,空间准确率有所提高,空报率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强江坤[10](2012)在《基于地质统计模型的降雨条件下边坡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当路线经过山区河谷等复杂地形时,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大量路堑边坡,由此带来各种边坡稳定性问题。《中国典型滑坡》一书中列举的90多个滑坡实例中,绝大部分边坡失稳发生在雨季,有近95%的滑坡失稳和降雨渗流密切相关,所以对降雨后边坡渗流稳定性分析格外重要。同时由于边坡土体性质的不确定性及随机复杂性,单纯的边坡稳定系数将难以准确地表述一个边坡的稳定性情况,这时引入可靠度理论来描述边坡稳定性状态能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定量地反映边坡的安全性。本文以衡桂高速公路沿线的深挖高填边坡为依托,对其降雨后的软岩边坡进行可靠性分析,为边坡风险预测及防护提供指导依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具体概括如下:(1)进行边坡可靠度分析计算时,利用极限状态平衡法建立的边坡可靠度功能函数为隐式函数,求得其显式解比较困难。将地质统计模型插值预测方法引入到极限平衡理论的Spencer法中,使隐式函数显式化,解决边坡可靠度求解的问题。(2)地质统计模型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为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作为一种“充满空间”的试验设计方法,该法能够使抽样结果均布整个试验区间。分层试验设计则能够很好地根据变量的实际分布特征进行抽样。结合分层试验设计和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应用到地质统计模型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模型的精确度。(3)选取衡桂高速公路沿线一段边坡为例并结合2012年湖南地区强降雨的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建立降雨后边坡的渗流分析模型。在保证总降雨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不同的降雨类型,分析降雨后边坡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情况,并对雨后不同时段的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了解降雨后边坡安全性的变化过程。同时在边坡模型上设置观测点,详细观察孔压及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规律。(4)选取衡桂高速公路沿线的两段边坡进行降雨后的稳定性可靠度研究,并对软岩随时间崩解风化后的安全性进行预测,了解软岩边坡土体在达到不同风化深度后的安全性变化状况,为边坡防护提供指导依据。(5)利用生态防护保证衡桂高速公路沿线的边坡安全,并通过现场监测指出边坡稳定性满足要求,为其他边坡工程的防护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05-09)

地质统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第2代显式统计预警模型为基础,针对中山市地质条件及降雨情况,构建了满足该地区需求的统计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迭加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同时在模型计算过程中,对高程低于10 m的平原地区直接判定为无风险,减少了数据运算,实现了研究区更为精准、单元尺度更小的地质灾害分级预警。与中山市以往采用的单点监测预警效果相比,该模型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分区,逐一构建小区域预警模型,得出了地质灾害预警分级图。实践表明,所提出的区域性预警方法较先前的单点预警方法定位更准确,预警等级表现更直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质统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综合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地质灾害精细评估——以福建省龙山社区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李朝奎,陈建辉,魏振伟,周倩,周访滨.显式统计预警模型下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3].王鹏飞,高振南,李俊飞,杨建民,宋建芳.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19

[4].刘遥,汪彦,张慧涛.利用多级相控-多点统计法建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质模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8

[5].李守定,白亚恒,姜越,王占和,魏文慧.基于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的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显式统计模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

[6].李应求,杨扬,欧阳迪飞,甘柳.基于MGPD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的统计度量[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

[7].李雪.基于图形处理的多点地质统计算法及模型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8].高世臣,田苗,孙振,张艳.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多点地质统计建模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

[9].薛群威,刘艳辉,唐灿.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统计模型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

[10].强江坤.基于地质统计模型的降雨条件下边坡可靠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2

标签:;  ;  ;  ;  

地质统计模型论文-仉义星,兰恒星,李郎平,伍宇明,陈志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