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市场交换障碍逐步取消,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汇率制度多元化的确立,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日渐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就人民币而言,其货币替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被美元等外币替代;二是人民币替代其他国家的货币即所谓的“人民币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声誉的提高,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不断走强,使得人民币被外币替代的程度越来越低,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人民币替代他国货币的现象。然而,人民币毕竟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而且也不是国际货币,那么这种人民币化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人民币化的程度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化?能否构建一个人民币的最优货币区?以前都是发达国家的货币替代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而现在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替代他国的货币,对这个特殊的现象如何在理论上作出解释?基于这些考虑,本文从货币替代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一个关于开放经济下货币替代与人民币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框架。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章)是导论;第二部分是对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替代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第三部分是货币替代现象的国际考察,即第6章;第四部分是对我国的人民币化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第7章和第8章;最后部分是结论。第1章是导论。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是货币替代的定义与测量。本文认为,货币替代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行为人出于效用最大化考虑,对其持有的货币资产在本外币间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外币部分或全部替代本币在一国国内充当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并作为资产组合的一种工具执行价值贮藏功能,从而对双方(货币替代国与被替代国)经济产生影响的一种货币现象。论文分析了测量货币替代程度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指出绝对指标主要是以跨境存款来测量,而相对指标主要包括莫雷斯马替代弹性等指标。通过分析认为,相对指标能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替代的严重程度。第3章是货币替代的纯理论分析。本章在分析了直接货币需求的货币替代理论(即系列组合平衡理论和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和间接货币需求的货币替代理论之后,指出这些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解释货币替代的运行机理,因而论文提出了从货币竞争的角度来阐述货币替代的运行机理。文章认为经济行为人为什么会放弃一种货币而选择另一货币,其实质是源于货币竞争的结果。第4章是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从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指出政治因素(如政局是否稳定)、规模因素(如GDP,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以及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是导致经济行为人对本外币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实证加以了检验分析。第5章是货币替代的成本收益分析。本章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替代对经济的影响,指出货币替代就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给替代双方经济带来一定的收益,也会给替代双方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对替代国而言,从中获得的收益包括:得到可观的国际铸币税与国际通货膨胀税;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进一步推动替代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可以获得货币使用的政治价值;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使本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更多的业务;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声望,增强替代国的国际地位。而其负面效应(成本)则包括:导致替代国与被替代国间的摩擦;有可能带来伪钞问题;有可能恶化替代国的国际收支,并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实施构成一定的威胁;本国货币供给难度加大,国内货币政策有可能失效。对被替代国而言,要付出的代价(成本)包括:铸币税的流失;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造成汇率不稳,从而影响了汇率政策的有效实施;难以隔离外国经济的干扰,货币替代为国外通货膨胀的传递创造了条件;有可能引发货币危机;难以隔离外国强权,政治上将难以自治。而其收益则包括:居民采用外币,使得货币使用的功能得以增强;会削弱政府滥用铸币税的特权;有利于缓解货币错配的状况;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害怕浮动论”的问题;可以刺激被替代国大力发展本币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创新。第6章是货币替代现象的国际考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货币替代亦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本章考察了拉美的美元化现象,从中概括了拉美美元化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的人民币被美元等外币替代的现象,认为,与拉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美元化程度比较低,而且我国不存在政局动荡、经济因素恶化等导致不可逆的严重美元化的内外因素,因而,不可能出现像拉美那样的美元化现象。这种低程度的美元化有利于我国居民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及其福利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影响是良性的。第7章是人民币化现象的实证考察。论文认为“人民币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与中国边境接壤的经济体,如香港特区、缅甸、泰国、越南、蒙古、朝鲜等国家或地区,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范围内已逐步取代当地货币,即人民币在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等方面逐步替代当地货币的一种过程及结果,虽然现在规模不是很大,但已渐成趋势。论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以香港为例估算了1998-2006年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规模,发现自1998年以来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其主要成因在于:稳定的政局;两地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开放措施与外汇管理体制上的变革;货币走私等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的存在;突发性事件的影响;香港人民币兑换业的便利,等等。论文还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的成因,并指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两地贸易总额、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对人民币香港流通规模都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的实际GDP与两地利差对人民币香港流通规模只有长期影响,不存在短期影响。论文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人民币化对内地与香港经济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第8章是人民币最优货币区的构建。本章对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梳理后,指出以往的理论都是从经济先行的角度来分析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欧元区货币一体化则是传统最优货币区实践的典范。本文突破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了从货币先行的角度来组建最优货币区。论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从货币替代的角度分析了组建最优货币区的可行性,得出的结论是:在货币替代出现的情况下,经济行为人使用共同货币比使用两种货币的福利水平要大,在选择共同货币时,采用现有交易网络(即网络外部性)最大的货币作为共同货币比创建一种新货币作为共同货币更有优势,其福利水平要大于后者。论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民币最优货币区”的构想及其实现条件,指出人民币的在位交易网络要大于港币,使用人民币作为共同货币比使用两地货币的福利水平要大,并且要大于以港币作为共同货币的福利水平,因而可以构建人民币最优货币区;在推进人民币最优货币区的构建中,应逐步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保持稳定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及稳健的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加强两地的贸易往来,促进两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提高我国的国际投资地位;积极推进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加快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步伐;加快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等等。最后是结论,包括对全文观点的概括与后续研究的思路。论文提出了以下有创新性的观点:1.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替代理论的研究进展,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货币替代问题研究框架。本文界定了货币替代的内涵,从货币竞争的角度诠释了货币替代的实质,从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运用实证方法检验了政局稳定、规模因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以及货币的网络外部性等因素是货币替代发生的主要动因,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货币替代现象给替代双方经济造成的影响。由此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货币替代问题研究框架。2.运用货币替代理论对人民币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民币化问题研究体系,为探讨人民币最优货币区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1)从货币替代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化现象。人民币境外流通现象已经引起了我国许多学者及决策机构的关注,但几乎所有的文献均是从跨境流通的角度来分析,本文则运用货币替代理论来分析人民币化现象,并对人民币化的概念加以界定。(2)从实证的角度估算了香港的人民币流通量。以往大多数文献都是运用直接法即旅游人数与持币数量相乘来估算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量,极少使用间接法来估算,本文则通过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估算了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量。(3)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对人民币化的成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即对人民币在香港流通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后,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检验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民币化现象给内地与香港经济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探讨了“人民币最优货币区”构建的可行性,以防范人民币化风险,增加潜在收益,进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往的最优货币区理论都是从“经济先行”的角度来分析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本文突破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从“货币先行”的角度来组建最优货币区,即从货币替代的角度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来分析组建最优货币区的可行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民币最优货币区”的构想及其实现条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影响——基于货币替代的视角[J]. 智富时代 2017(03)
- [2].货币替代与反替代研究综述[J]. 纳税 2018(06)
- [3].我国货币替代成因的实证研究[J]. 农村金融研究 2010(05)
- [4].套汇还是套利?中国货币替代与反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07)
- [5].澳门货币替代现象的实证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07)
- [6].我国货币替代的现状及其汇率效应分析[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9(03)
- [7].我国反向货币替代实证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1)
- [8].货币替代与两岸货币一体化问题思考[J]. 亚太经济 2011(03)
- [9].国际货币选择理论的文献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2)
- [10].反向货币替代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12)
- [11].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 理论探讨 2011(01)
- [12].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 [13].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的技术可行性分析[J]. 纳税 2018(19)
- [14].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研究[J]. 科技信息 2013(08)
- [15].货币替代理论述评[J]. 当代经济研究 2014(06)
- [16].反向货币替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考验与政策选择[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01)
- [17].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青海金融 2010(06)
- [18].人民币货币替代问题考察[J]. 福建金融 2009(01)
- [19].基于2001—2011数据的我国货币替代模型实证研究[J]. 中国市场 2012(27)
- [20].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 2009(08)
- [21].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述评[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11)
- [22].刍议我国货币反替代现象的成因及影响[J]. 海南金融 2008(06)
- [2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与反向货币替代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2(06)
- [24].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及其实证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0(01)
- [25].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货币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8)
- [26].我国货币替代的特征及实现合理替代的对策[J]. 经济纵横 2014(04)
- [27].货币替代和反替代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7)
- [28].存在交易成本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02)
- [29].中国金融开放进程中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 [30].中国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对福利的影响估计[J]. 经济评论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