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眼科学
作者: 龚岚
导师: 孙兴怀
关键词: 干眼症,针刺,人工泪液,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干眼症(dry eye)包括一大类疾病,任何原因引起泪膜(质和量)和眼表面的异常均可引起干眼症。此类患者常主诉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畏光、视力模糊或波动等不适,严重者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对于干眼症的治疗常采用泪液替代和尽量维持泪液在眼内存留时间的方法被动性增加泪液,主要是治标。环孢霉素A又因明显的刺激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运用,而颌下腺移植毕竟是一种手术创伤。人们不断在探索新的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既无创伤或创伤小,又能促进泪腺主动性分泌泪液。针刺正是符合这种条件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目前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相关文献较少,均为临床研究,基本上对针刺持肯定态度。但探讨针刺治疗干眼症的机制的文章却极少见。本研究利用动物实验分正常泪腺组和无泪腺组,分别进行一个针刺疗程,观察两组在针刺前后的泪液分泌量的改变,同时观察针刺对泪腺和角膜上皮的形态学影响,以及针刺前后泪腺中VIP和CGRP等神经肽的浓度变化。鉴此,在临床上我们也尝试用针刺对某些千眼症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第一部分针刺治疗干眼症的动物实验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祖国医学—针刺治疗干眼症的试验研究基础及其机制。方法:以纯种新西兰大白兔为对象,随机分成造模组和正常泪腺组,进行以下研究:1)对造模组的大白兔制作成无泪腺(干眼)模型。分别测量造模前后的schirmerⅠ试验值(SI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染色评分。同时观察造模前后角膜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2)对正常泪腺组和无泪腺组进行针剌治疗,取太阳、攒竹、丝竹空穴,单侧取穴,留针20分钟,每周3次,共治疗10次;3)对两组针刺前后的SI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染色进行盲态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变化差异,同时观察针刺前后正常泪腺组的泪腺和角膜上皮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无泪腺组的角膜上皮形态学变化,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4)用RIA测定针刺前后的正常泪腺组织中平均VIP和CGRP的浓度。结果:1)无泪腺组造模后平均SIT值(15.88±6.29mm/5min)低于造模前的平均SIT值(20.25+5.5 mm/5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62)。平均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评分(分别为8.22±1.99和7.67±0.87)明显高于造模前(分别为0.22±0.44和0.67±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P<0.0001)。以上3个检查指标的变化说明摘除泪腺后出现水液性泪液分泌缺乏,导致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干燥及坏死。在形态学上造模前后的角膜上皮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光镜检查发现造模后角膜上皮细胞层次不清,有的只有一层板层细胞,而且基底细胞不平整呈波浪型;透射电镜检查发现液化的表层上皮细胞,表层细胞膜破裂。以上的改变均符合干眼症的特征,说明无泪腺组模型成功。2)两组在针刺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正常针刺组,SIT值针刺后即刻(17.89±3.06 mm/5min)比针刺前(10.44±1.81 mm/5min)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针刺疗程结束后3天(16.89±4.46 mm/5min)比针刺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针刺刺激泪液(主要是水液性)分泌明显增加,且针刺刺激泪液分泌增加有持续性。同时针刺后的泪腺组织的形态学发生变化,显示旺盛的合成和分泌功能。而在无泪腺组,经过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即刻SIT值(15.38±6.99 mm/5min)与针刺前(造模后)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19),且明显低于造模前水平(P=0.003)。疗程结束后即刻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8.11±1.76)与针刺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44),且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001)。疗程结束后即刻虎红染色评分(7.67±0.87)与针刺前相比没有变化。以上结果说明对于缺乏泪腺的干眼症,针刺的治疗作用不明显,由干眼所致的角膜上皮损害没有明显改善。角膜的形态学观察也显示针刺对于无泪腺组的角膜上皮损害的改善不明显。4) RIA测定正常泪腺组织中平均VIP和CGRP的浓度。针剌后平均VIP浓度(130.46±34.74pg/100μg蛋白)明显高于针刺前(65.78±19.93pg/100μg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002)。结论:1)在正常泪腺组织中,针剌后的VIP浓度明显高于针刺前,说明针刺能增加泪腺组织中VIP浓度,VIP直接与分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刺激腺体分泌泪液(主要是水液型),泪腺组织分泌旺盛,腺泡排空现象明显,超微结构中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呈泡状扩张,显示腺体合成和分泌功能活跃。而且针剌刺激泪液分泌的作用持久。2)在缺乏泪腺时,针刺增加其泪液分泌的作用不明显,对于泪腺缺乏所致干眼症的角膜形态的损害,针剌也无明显的治疗作用。3)针刺主要是通过泪腺这个靶器官而进行泪液(主要是水液性)分泌调节的。第二部分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目的:观察针刺前后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变程度,将针刺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进行对比,从而了解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4例干眼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入针刺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其中针刺治疗组20例,人工泪液对照组24例。针刺治疗组进行为期10次的针刺治疗,每周3次(隔日一次),一个疗程共计21天,取晴明,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合谷,光明,三阴交,太冲,风池。人工泪液使用由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聚乙二醇滴眼液(思然),每天4次,每次1滴,滴入结膜囊内,疗程为21天。于入选时(第0天)、治疗结束后1小时、整个治疗停止后3周复查,对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评估。结果:1)入组时针刺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9.4±10.00岁)大于人工泪液对照组(40.68±12.16岁),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58;而且针刺治疗组的平均总分(22.3±8.57)高于人工泪液对照组(14.95±7.29),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6。因此在基线时,针刺治疗组入选患者的病情重于人工泪液对照组。2)治疗结束后1小时,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在校正了基线,年龄和性别后,治疗结束后1小时,针刺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的总分下降值(分别为6.85±6.46和4.62±3.69)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89。针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5%(9/20),人工泪液对照组有效率为50%(11/2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3)治疗结束后3周,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针剌治疗组的总分下降值(6.85±6.82)大于人工泪液对照组(0.86±1.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针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0%,人工泪液对照组为4.55%,针刺治疗组的有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泪液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4) SIT:治疗结束后1小时,两组的平均SIT值均增加,且两组平均SIT增加值(针剌治疗组为1.6±2.23 mm/5min,人工泪液对照组为2±3.04 mm/5min)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但在治疗结束后3周,针刺治疗组的平均SIT值增加幅度(1.75±2.23 mm/5min)大于人工泪液对照组(0.09±1.34mm/5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UT:治疗结束后1小时,人工泪液对照组的平均BUT值增加幅度(1.55±1.84秒)大于针刺治疗组(0.4±0.99秒),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但在治疗结束后3周,针刺治疗组的平均BUT值仍维持在治疗结束后1小时的水平,而人工泪液对照组的平均BUT值有所下降,两组平均BUT增加值(针刺治疗组为0.4±0.99秒,人工泪液对照组为0.05±0.49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虎红染色:治疗结束后1小时和治疗结束后3周,针刺治疗组的平均虎红评分都比基线时下降,下降值均为0.3±0.66,人工泪液组没有变化。5)针剌对于内、外因所致的干眼症患者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在本研究期间未发生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而且无一例患者发生视力下降现象。人工泪液对照组2例患者由于较严重的异物感而退出试验。结论: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干眼症有效,与人工泪液相比,即刻效应持平。停止治疗后,针刺的持续效应远优于人工泪液;2)针刺治疗干眼症安全性好。
论文目录:
一、缩略语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前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意义
五、论文正文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动物实验及其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流程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六、全文总结
一、小结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七、参考文献
八、综述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研究进展
九、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27
参考文献
- [1].得气影响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应的ACC-DMN网络调节机制[D]. 孙睿睿.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 [2].基于Zelen’s设计针刺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Rs-fMRI研究[D]. 刘志庆.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 [3].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针刺即时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D]. 金灵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 [4].针刺手少阳经及手厥阴经合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 王秀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 [5].针刺神经响应的建模与分析[D]. 秦晴.天津大学2017
- [6].合募配穴针刺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部感觉矩阵”重点脑区的影响[D]. 印帅.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 [7].针刺结合SSRI_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D]. 吕梅.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8].针刺治疗局灶性脑缺血优选方案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D]. 金智秀.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9].针刺及超声波、低周波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临床研究[D]. 李承俊.天津中医学院2004
- [10].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针刺干预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D]. 叶晓倩.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角膜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李一敏.复旦大学2012
- [2].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方案的规范化研究[D]. 刘彦.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3].杞菊甘露饮及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治疗肺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研究[D]. 林秋霞.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4].雌、雄激素对去卵巢雌鼠泪液分泌及泪腺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和泪腺中TGF-β1、MMP-2及其抑制剂TIMP-2表达的实验研究[D]. 赵萍.河北医科大学2009
- [5].中药润目灵治疗干眼症的临床和机理研究[D]. 李凯.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 [6].TNF-α和NF-κB p65在煤尘接触诱发干眼症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 孙兆义.中国医科大学2009
- [7].密蒙花总黄酮对雄性去势大鼠干眼症的拟雄激素治疗效应的研究[D]. 王方.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 [8].基于TGF-β1与Bcl-2的抗干眼症中药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D]. 姚小磊.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 [9].干眼症缓释泪道栓设计关键技术及其相关性能初步研究[D]. 王嫦君.浙江大学2011
- [10].干眼症动物模型制作及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D]. 马轶群.青岛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