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召琦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中心小学277100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教师面对小学生实际,保持清醒的头脑,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地实施这一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才能取得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语文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教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探索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探究的结果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地从教的角度来考虑与之相应的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探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实施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观念,努力参与教育改革。本文就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做些探讨:
1.以教材为出发点,注重贴近学生实际
课文的内容、情感、章法要探究,重点词、句、段要探究,甚至词义的解释、字形的识记也要探究。教材是许多专家学者及一线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选材经典,但同时对许多问题往往是引而不发,留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中,不能弱化教材,片面地认为搞语文探究学习就是教材及课堂教学以外的研究。由于小学生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探究教学的选题较少从教材或课堂教学展开的问题入手,就会使探究性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实施适度的教学控制
教学控制既是教师在教学时对整个教学进程形成某种把握的心理体验,是有效教学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实际调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必需的教学行为。探究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潜能释放性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但由于探究学习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它本身很难持续地进行并必然地引出教育预期的结果,以最终实现某种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控制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
教学控制与探究学习应有适当的距离,并主要起调节与引导作用。教学控制的目的并不是操纵和约束探究学习,而是保证探究学习正确的方向,使探究学习变得名副其实。
教学控制要求学生首先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其次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清楚自己达到的目标,并有相应的路线图,否则势必造成探究乏化、探究随意。
3.重视趋向预期结果为终极目标
语文研究性学习注意过程的体验,并不是忽视对其结果的评价。没有整体目标,就没有大局观,就会偏离方向;没有阶段目标,就会盲目无序,事倍功半。极端地理解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过程”,认为探究性学习只重视探究的过程,不重视探究的结果,容易造成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知识的学习相割裂,导致探究流于肤浅。
4.重视学习方式的指导
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设计探究性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还要讲究以学习方式的指导为指南。
如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就宜采用“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问题的方法。比如学习《郑人买履》一文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度’在文中有几种意义,这在文章中称作一词多义。文中具有同样特点的词还有很多,请一一找出来,并加以解释。”如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总结规律,就宜采用“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如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和规律,就该采取对照法,即从个别到个别的方法。
5.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成效还要通过学生读写的能力水平来检验。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偏重课文内容的探究,偏重知识内容的拓展,就会忽略了语文的本体训练。
在语文老师的心中永远要装着一把语文的标尺,把握每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语文因素,关注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探究性学习成为真正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语文教学“固本扶元”。